有一種合法的「上癮毒品」,它叫作「糖」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谷 君 說
嗜甜的人了解含糖飲料有害還是停不下來,甚至還會以自己不胖、血糖不高、離糖尿病還很遠為理由繼續自我欺騙。
有一種合法的"上癮毒品",它叫作「糖」
文/Z君
在開始今天的話題前,小M想問大家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圖片來源見水印
近期,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跨度超過30年的跟蹤研究將含糖飲料再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天兩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的話題在網上迅速引起熱議。
此項研究對37716名男性與80647名女性進行了跨度長達34年的研究(1980-2014),並對期間過世的36436人進行了歸類分析(其中7896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2380死於癌症),得出了飲用過量含糖飲料與總死亡率升高有關,並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關。[1]
文獻截圖:SSB即含糖飲料,顯示與乳腺癌、結腸癌有較顯著的相關性。
與吸煙和高脂飲食的人人喊打相反,人們對糖似乎有著十分微妙的情緒。雖然碳酸飲料銷量疲軟,然而奶茶果汁又異軍突起。
糖類作為人類必須的營養,總是能夠給沉淪的人們自我安慰的借口。甚至,為了滿足 「甜癮」,人們還發明了各種人工甜味劑,讓消費者們能夠心安理得地享用各種號稱「無糖」的飲料。
說糖會上癮,其實也不無依據。畢竟,甜味帶來的愉悅感總是令人慾罷不能。
動物數據顯示,添加糖的攝入與藥物類效應之間存在顯著重疊,包括暴飲暴食、渴求、耐受性、戒斷、交叉敏感、交叉耐受、交叉依賴、獎勵和阿片類效應。也就是說濫用藥物和添加糖攝入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相似和重疊。[2]
就好像抽煙的人明知抽煙致癌依然會抽,嗜甜的人了解含糖飲料有害還是停不下來,甚至還會以自己不胖、血糖不高、離糖尿病還很遠為理由繼續自我欺騙。
那麼飲食中攝入的糖分過多,究竟會引發哪些健康問題呢?針對這個問題,國內外科學家和醫學家做了許多相關的科學研究。
肥胖
糖是能量的來源,高糖=高能量,自然也就會肥胖風險。而含糖飲料並不容易帶來飽腹感,無形中便增加了人一天所攝入的總能量。對於自控能力不強、健康知識不完備的兒童而言更是如此。
兒童期肥胖是成年後發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然而,不論是國內還是全球,兒童攝入含糖飲料過多的情況都令人堪憂。來自荷蘭、希臘、美國、英國多地的研究都顯示含糖飲料與兒童體重、腰圍等指標的增長具正相關性。[4]
糖尿病
糖吃多了血糖會升高,這是普通人對含糖飲料危害最普遍最直接的認知。一項超過30萬參與者的研究表明,攝入含糖飲料最多的人群比最少那部分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26%。[3]不過雖然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糖攝入,但糖尿病本身卻並非直接由糖攝入過多所引起。遺傳風險、高脂飲食、用藥不當以及其他內分泌因素也都被認為與糖尿病的發生有所關聯。
另外,糖的種類、食物來源等因素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葡萄糖的升糖指數就比蔗糖、果糖之類來得更高。一項針對不同食物中果糖對人體作用的研究表明,儘管大多數含有果糖的食物在不提供過量熱量的情況下不會對血糖水平產生有害影響,但含糖飲料和果汁等帶來額外過量能量的含果糖食物卻似乎有害。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仍需更高質量的數據來進一步證實這一切。[5]
心血管疾病
文章最初來自哈佛的研究即提到的過多攝入含糖飲料與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相關,不僅如此,使用甜味添加劑代替糖的飲料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這樣的研究並非個案,此間亦有研究顯示,含糖飲料的攝入與血壓相關,果糖與葡萄糖的攝入也是如此,且在尿鈉排出較高的人群中更加明顯。[6]
腎病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對3003名腎功能正常的非裔美國人進行了長達 8 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包含汽水、含糖果汁和水的模式與較高的慢性腎病風險相關。這樣喝飲料頻率最高的人群與最低的人群相比,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高出61%。[8]
皮膚衰老
愛美的女士們對「抗糖化」這個概念一定不會陌生。在體內,糖可以與蛋白質分子交聯形成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ed products,AGEs)。如果膠原蛋白都被糖給反應走了,皮膚的彈性自然就會減弱。可以說,糖基化在皮膚的衰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友情提示:請謹慎使用抗糖化作為勸女朋友放下奶茶的理由,極易出現「連奶茶都不肯買給我喝」、「你是不是嫌我老了」、 「我正好看中了一套抗糖化的護膚品」等多種反噬的可能。)
痛風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喝碳酸飲料、功能飲料,改喝鮮榨果汁會健康的多。然而,果汁在過量引用的情況下也不健康。曾有一名12歲男孩因左腳腳趾關節疼痛去醫院就診,卻被查出患上了痛風,醫生詢問後發現,男孩幾乎不喝白開水,反而愛喝各種果汁。而果糖攝入過多是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7]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人說,使用人工甜味劑雖然也有害,但總比含糖飲料好吧?然而,今年來這方面的研究似乎也不太樂觀。人工甜味劑的風險來自於另一方面,即腸道微生物。甜味劑通過擾亂腸道微生物的各種代謝,讓有益菌群數量下降,有害菌的數量上升,導致包括葡萄糖吸收增加在內的各種後果,依然能夠升高血糖,促進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升高。
哎,你說人生都這麼苦了,怎麼想嘗點甜頭這麼難……
參考文獻:
[1] Vasanti S. Malik, ScD, Yanping Li et al.,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 Circulation. 2019; 139:00–0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401
[2] DiNicolantonio, James J et al., Sugar addiction: is it real? A narrative review, DOI: 10.1136/bjsports-2017-097971
[3]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Diabetes Care 33:2477–2483, 2010
[4] 王佳,邢小燕等,含糖飲料攝入與肥胖及代謝性疾病風險的增加,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02.016
[5] Vivian L Choo,Effie Viguiliouk et al., Food sources of fructose-containing sugars and glycaemic contro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ies, DOI: 10.1136/bmj.k4644
[6] Ian J. Browna, Jeremiah Stamler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UGAR INTAK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BLOOD PRESSURE: INTERMAP STUDY. Hypertension. 2011 April ; 57(4): 695–701.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10.165456.
[7]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
- End ▎生物谷 Bioon.com -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內容,
※3.18愛肝日:肝病的預防、保護和治療研究
※心臟病研究有何進展?這些最新研究不容錯過!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