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理應尊重他,保護他,陪伴他一起成長。 家長們應該學會和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用正確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培養他健全的人格,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愛、尊重、理解、欣賞、感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做所謂「打是親,罵是愛」的「中國式家長」。那麼,怎樣才能真真正正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呢?


和孩子一起,悅納他本來的樣子

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提到,孩子的天生氣質早在2-6個月時就已形成。比如有的孩子天生謹慎、有的天生沉穩,而有的則天生好奇、活潑。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根據孩子顯現出的不同氣質來進行培育,而這和「悅納」在很大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

悅納,就是家長先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繼而幫助孩子也認清和欣然接納自己。在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處於嬰幼兒期的時候,往往能接受孩子所有的模樣。他的哭和笑,吵和鬧,家長們都能接受。這時候,「悅納」似乎很容易。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圖片來源網路)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稍稍擁有了一些個體意識之後,家長們反而變的盲目且不滿足。他們心裡開始有了一個「完美小孩」,而自己的孩子即使再優秀,也總比「完美小孩」差很多。這時候,「悅納」開始變得越來越難。

所有人似乎都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理,卻很少有人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雖小,但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好像常常對孩子說:

如果你不調皮了,媽媽就......

如果你上這個繪畫班,爸爸就......

如果你這次考第一名,媽媽就......

可是,孩子也有自己本來的樣子啊,當我們試圖通過自己的辦法去改變他們時,真的是對孩子好嗎?想讓孩子「不調皮」,是真的希望孩子聽話,還是只是為了自己圖省事?想讓孩子上繪畫班,是孩子真的喜歡繪畫,還是只是你一廂情願地想讓孩子完成自己的「畫家夢」?想讓孩子考第一名,那你是否想過第一名只有一個,孩子的真實水平在哪裡,你真的清楚嗎?

大多數父母給予孩子的愛都附加條件,只不過這些條件我們將它美化為了「期望」。真正的悅納應該是:如果你的女兒天生就是個「假小子」,喜歡帥酷裝扮,那麼作為家長,你需要的不是強硬地要求她去穿裙子,變成淑女,而是幫助她正確辨析「假小子」的優點;如果你的兒子從小就膽小懦弱,那麼你需要的不是一味地告訴他男生要強壯勇敢,要「流血不流汗」,而是告訴他細心和溫暖也是一個男孩不可或缺的優點。

教育是為了幫助孩子形成更美好的人格,而不等於要求孩子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認可孩子,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脅迫,不誘導孩子變成你想要的樣子,這才是愛啊!如果一個孩子從自己的父母這裡都得不到半點肯定和鼓勵,內心將是何等孤獨!


蹲下身子,平等溝通,好好聽你的孩子說話

自古以來,家長在親子關係中永遠佔據著領導地位,對孩子進行單方面說教,並以孩子「是否服從」作為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標準。在大多數大人眼中「聽話」的孩子永遠都是「好孩子」,而具備天然優勢的父母也經常將「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掛在嘴邊。

孩子年幼時,他們小小的身體無法與強壯的父母相抗衡,心智也未成熟,更多時候是以一種仰望的姿態來看待父母。當孩子仰望父母的時候,我們又是否想過蹲下身子,看看孩子的世界呢?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圖片來源網路)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母親在聖誕節來臨之際,帶著孩子來到了當地最繁華的街區。這條街上,燈火璀璨,人來人往,每個人都非常開心。當她和孩子有聲有色地講著各種誇張好玩的事情時,她的孩子卻嚎啕大哭。這位母親很疑惑,於是蹲下身子去安慰自己的孩子。就在這一瞬間,她忽然覺得自己多麼不稱職。因為從孩子角度看這個世界,既沒有燈光璀璨也沒有閃亮亮的聖誕樹,能看到的只有數不清的大腿和屁股,他在這些腿中穿梭,根本看不到母親描繪給他的一切。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煞費苦心、引經據典、喋喋不休,認為只要把自己該說的都說出去,就是良好的溝通。但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忘記了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問題。如果只是用自己天然的「話語權優勢」向孩子單向灌輸自以為正確的道理和觀念,而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這就是變相的暴力溝通。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的心。所以,試著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一下問題吧,只有蹲下來,才能確保我們的世界和孩子是同樣的,才能形成雙向溝通的基礎。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在告知孩子自己同父母是平等的、是受尊重的人,既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也是「非暴力溝通」中很重要的內容。

會哭會發脾氣的才是真實的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開開心心」。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真實的人就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他既有正面的:喜悅、快樂、幸福;也有負面的: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開心心,但卻忽略了孩子也是獨立個體,也有難過傷心的時候。見不得孩子不開心,其實是父母無法面對孩子真實的樣子。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圖片來源網路)

親媽和大家分享一個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真實故事。

有一天,我的女兒大概是沒有睡午覺的緣故,誤會了大人說話,發脾氣把東西摔到地上,以「困了」、「累了」為借口無限撒潑。在我的嚴肅要求下,孩子把摔掉的東西都歸到原位。當時爺爺奶奶都很心疼,覺得不應該對孩子那麼凶。直到和女兒單獨相處的時間,我和她解釋了人體的抑制神經和興奮神經的區別:「有一種神經叫抑制神經,專管你不生氣和安靜;讓你蹦蹦跳跳大喊大叫的叫興奮神經,你瞌睡時沒有及時休息,就會把抑制神經累死了。」女兒雖然聽的懵懵懂懂,但卻開始能夠理解自己生氣的原因,也開始試著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想讓自己安靜下來,她就會讓抑制神經跑出來。從此以後,只要我一提到抑制神經和興奮神經,女兒就明白要良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發脾氣、任性、急躁時,我們常常感覺很煩。但父母要知道,情緒本身不是壞東西,負面情緒更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告訴孩子要正確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接受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管理好情緒,變成更好的自己。小孩子並非不講道理,更多時候,是大人們蠻橫無理地要求他「閉嘴」、「不要哭」,大人都不講道理,怎麼還能強求孩子「講道理」呢?

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嘲笑孩子的情緒,比如:你怎麼垂頭喪氣的,有啥好怕的?

第二、不要給孩子的情緒貼標籤。比如:真是愛哭鬼,太討人厭了!

第三、不要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給他講大道理。比如:我不是跟你說過很多遍了?

第四、不要「以暴制暴」,以免造成惡性循環。比如:你還吵,想挨打是不是?

第五、不要讓孩子利用情緒威脅你,不要當孩子情緒的「奴隸」。比如:別哭了,不哭媽媽就帶你去吃麥當勞。

教會孩子認識情緒,可以提前準備情緒卡片讓孩子學習認識,或者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家長陪孩子一起演繹情緒,比如「傷心是什麼感覺,生氣的時候你最想做什麼,做什麼事情就不會那麼傷心了,這樣做會舒服一點嗎?」用這樣的話語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當別的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教孩子學會洞察,「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會哭,怎麼幫他他就會高興了呢?」非暴力溝通,一定要允許孩子把他的各種情緒都自然地表達出來,和父母形成探討與溝通的模式。只有坦然接受負面情緒,孩子才能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親子關係才會越來越融洽。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你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很差勁」、「很笨」,如果責備、羞辱、批評和苛求已經成為了你和孩子之間交流溝通的常態,那麼你需要從現在起對自己的教育進行反思了。

我們這一代比任何時代的人們都努力學習怎麼做一個好家長,希望我們從和孩子的平和溝通做起,平等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成為最真實的自己,也讓我們成長為真實的大人。學會「非暴力溝通」,和孩子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非暴力溝通:拿掉「父母光環」,你會和自己孩子好好說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