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閉門造車」到「開門做文」

從「閉門造車」到「開門做文」

為了寫好《新時代道德模範的視聽敘事研究》這篇學術論文,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叢楊解鎖了諸多新技能——跟著基層先進黨組織學怎麼當義工;寫劇本、拍攝、剪輯,出來的成品網路點擊量超300萬;研究敘事學的同時還成了講故事高手,在全國大學生演講大賽中一舉拿下一等獎。

「從前那種『坐在書齋里閉門造車』的文科研究生形象早就過時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唐賢清說,「我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在探索如何改變形象。」

學術根基不深,實踐創新能力弱化,研究生教育體系必須改革。從何處著手?在聽說讀寫等實踐中形成能力——多年師範教育積累下的培養經驗,當可借鑒一二。

於是,當姜禮立考入文學院攻讀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時,他發現自己的學術生活和意料中的完全不一樣。「一年中少說有半年,我都是在湘桂交界處的村寨里度過。」與陌生的村民交談,尋找合適的方言發音人,在一次次的走村串戶中,姜禮立笑說自己「選人」的本領見長,「自己直奔村小找來的老教師,往往比村委會推薦的人選更能勝任方言發音人一角」。

只是,這些在實踐中形成的、看似與學術研究無關的能力,最終是如何轉變為研究成果的?答案是項目。

從2010年至今,文學院共獲得各類基金項目500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0多項。「這些項目,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無限可能。」姜禮立讀博期間先後參與3個國家級項目,他「選人」的本領便是在參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研究」項目中獲得的。獨立挑選、歸納、總結出新的「選人」途徑,「鍛煉了我一種非常重要的科研素養,即獨立思考能力」。

包括姜禮立在內,近幾年文學院超過70%的研究生都會參與到這些由導師主持的項目研究中。同時,為貫通本碩博培養,文學院還吸納了部分本科生參與項目研究。在項目研究中夯實學術根基,在項目實踐中形成技能,「學術+實踐」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逐漸成熟。

近10年來,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綜合素養能力提升明顯。先後有3篇學位論文獲得全國百優博士學位論文,超過100人主持、參與國家社科項目研究,主持省級研究生創新項目27個,獲得國家級競賽獎勵20餘項。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6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融合教育拓寬殘疾孩子人生路
小冰場 大課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