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通俄門」調查「結案」 特朗普執政挑戰依然嚴峻

「通俄門」調查「結案」 特朗普執政挑戰依然嚴峻

在外界高度關注之下,特別檢察官米勒終於結束了幾乎「陪跑」特朗普第一任期前半程的「通俄門」調查。由於米勒提交的報告內容未全部公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3月24日提交給國會的相關信件成為大家對調查結論一睹為快的唯一線索。

巴爾的信件釋放了如下幾個重要信息。

第一,再次確認俄羅斯「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米勒列舉了俄羅斯「干選」的兩大手法,一是通過互聯網研究機構(IRA)影響美國輿論,二是採取計算機黑客手段獲取部分政客的「黑料」並散播。這一點並無新意,早在奧巴馬執政末期和特朗普執政初期,美國國內情報機構就已形成共識,認為俄羅斯通過各種形式「干涉美國選舉」。

第二,並無證據表明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成員與俄羅斯協作影響了美國2016年選舉。這一結論「一錘定音」,直接表明米勒認為特朗普「通俄」不成立。因此,巴爾在信中直接引用米勒報告原文:「調查並沒有證實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與俄羅斯政府在干選活動中勾連。」

第三,米勒的報告對特朗普是否干涉司法並未得出定論。米勒的報告對總統可能干涉司法的行為給出了正反兩方面證據,尤其是對一些能否判定總統意圖干涉司法的「疑難雜症」採取留白手法,留下一句值得玩味的話:「這份報告並沒有得出總統犯罪的結論,但也沒有證明他無罪。」這句話為不願善罷甘休的民主黨人開了一扇門。

特別檢察官的報告是向司法部長提交的「機密報告」,但巴爾坦承已經注意到公眾對此事的高度關注,因此將擇機根據適用法律、法規和司法部政策儘可能多地公布米勒報告的內容。

不過,僅從現有披露的信息看,隨著米勒結束調查,懸在特朗普頭上最鋒利的那把劍或者最厚重的那朵烏雲已經消失。長期以來,「通俄門」成為民主黨「反特人士」對其窮追猛打的絕佳利器,因「通俄門」衍生的一系列調查也因為特朗普可能「通俄」而被賦予一定的合法性。從此前曾面臨彈劾危機的美國總統經驗看,特別檢察官的報告分量極重,是引發國會啟動彈劾程序的重要參考。但從米勒的報告簡介內容看,民主黨人士已經失去彈劾特朗普的合法理由。至少,在缺乏鐵證的情況下,「通俄」非但不能成為民主黨威脅特朗普執政地位的理由,若仍然緊抓不放,還會讓民主黨引火燒身,失去一些中間選民的支持。

米勒調查的塵埃落定固然讓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倍感振奮,但特朗普的執政之路絕非一片坦途。失去「通俄」絕殺的民主黨在不滿調查只有結果而缺乏細節、總統仍有可能妨礙司法之外,還將從其他各個角度發動對特朗普的輿論戰、心理戰。民主黨很可能對相關司法部官員展開調查,正如當年共和黨調查參與處理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私人郵件伺服器的聯邦官員一樣。這些調查雖無法傷及特朗普筋骨,但仍會製造負面輿論,分散特朗普的政治精力。

能夠肯定的是,米勒調查的結果將進一步加劇兩黨對立和府會之爭。對於民主黨而言,米勒的「通俄門」調查是「反特朗普」系列調查的核心組成部分,但絕不是全部,民主黨人還將在其他戰線繼續加大對特朗普的調查與鉗制,包括總統是否阻礙司法、濫用權力、稅務問題等等。但對於共和黨而言,團結在一個「無罪」的特朗普身邊是確保本黨贏得2020年大選的唯一選擇。畢竟對於現在的共和黨而言,依靠特朗普最終擊敗一個「群雄無主」的民主黨仍是件大概率事情。

因此,特朗普要直面的是「通俄門」案結束後民主黨發起的多重挑戰。在美國當前國內政治形勢下,兩黨都沒有退路。兩年來咬定特朗普「通俄」的民主黨人為了不臉疼,必須找到新的證據證明特朗普並不是稱職的總統,而共和黨內部的士氣無疑將處於特朗普執政以來的最高點,並發起對民主黨「獵巫政治」的反攻倒算。雙方憋著的氣不會因為「通俄門」主線調查的結束而消散,只會因米勒的離場進一步噴發。在2020年大選臨近、黨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特朗普未來執政絕不會一帆風順。

(孫成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環保議案為何少?只因攻堅力度大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