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李淵更有資格取代隋朝的人,死後一千年,至今仍有很多人紀念他
大家都知道,隋朝二世而亡,最大的贏家是晉陽起兵的李淵。自古成王敗寇,成功了說啥都有人相信,這點放之四海而皆準。事實上,隋末天下大亂中,有一個人比李淵更有可能,或者說更有資格取代隋朝。
這個人就是山東人竇建德。在改朝換掉的重大歷史關頭,竇建德和李淵一樣,都是稱霸一方的割據勢力。然而,在重大決策面前,兩人的決定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最終導致了竇建德的失敗。
作為隋末農民起義的三大領袖之一,竇建德建立的夏政權對後來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專家表示,竇建德建立的夏政權是我國農民戰爭歷史裡第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農民政權,它的出現既穩定了社會秩序,又給後來的農民起義乃至政權的建立,產生了極大的示範作用。
鼎盛時期,竇建德擁兵十多萬。當然,竇建德與李淵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果不其然,竇建德最終還是敗給了李淵,本人還被押到了長安,後被殺死。竇建德雖然失敗了,可他受到人們的永遠紀念。
在竇建德稱帝的地方,老百姓修建了竇王廟,這裡香火旺盛二百多年,甚至有文字記載,「或以建德方項羽在前世,竊謂不然,羽暴而嗜殺,建德寬容御眾,得其歸附,語不可同日,跡其英兮雄兮,指盼備顯,庶兒孫長沙流亞乎!」
竇建德為何讓後人念念不忘呢?還是要從竇建德為人處世這點說起。隋朝末年,幾乎所有起義軍表面上打著「為民請命」的旗幟,可在屠殺老百姓這件事上卻毫不手軟,唯獨竇建德是一個例外。
竇建德在爭奪天下過程中,嚴格遵守一點,「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不僅對老百姓鮮有劫掠,而且對隋朝俘虜也以禮相待,著實讓人震驚。同時,竇建德嚴於律己,對生活要求很低。
《資治通鑒》則給予竇建德高度評價,「建德每戰勝克城,所得資財,悉以分將士,身無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飯;妻曹氏,不衣紈綺,所役婢妾,才十許人。」因此,即便竇建德死後千多年,仍然被無數老百姓祭祀懷念。可是,竇建德是失敗者,他的豐功偉績很容易被成功者所掩蓋,也許這就是「成王敗寇」最好的解釋了吧。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鑒》
※身處逆境牢記左宗棠這24個字,日後必成大器,李嘉誠也奉為座右銘
※1955年授銜,此人擬定為少將,主席批示六個字,結果少將變為中將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