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起兵後曾一度佔據優勢,為何最後還是敗給了清朝?

吳三桂起兵後曾一度佔據優勢,為何最後還是敗給了清朝?

吳三桂起兵後曾一度佔據優勢,為何最後還是敗給了清朝?

吳三桂在明朝崇禎年間擔任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但是在明朝大勢已去後選擇投降清朝並放清軍入關。康熙元年吳三桂晉封為平西親王,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二十年由於康熙帝削藩導致吳三桂起兵造反,並一度佔據優勢,可最後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先來說說吳三桂為什麼會佔據優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康熙帝準備不充分,雖然康熙帝步步緊逼各藩王,但不是要逼他們造反,而是想在政治上對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自己解除兵權。可惜吳三桂不是一個容易放下權勢的人,康熙帝要削他的權,他就得造反。但是吳三桂沒有立刻造反,而是表面上奉旨裁撤,實際上在暗暗準備造反的事物,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加上雲南是吳三桂經營多年的地盤,各級官吏都是他的人,所以朝廷一度以為吳三桂真的要告老還鄉。可誰知吳三桂在起兵事宜準備好後直接發動戰爭,康熙帝立刻慌了陣腳。吳三桂那是準備充分,而朝廷這邊是匆忙應戰,吳三桂能在戰爭前期取得優勢是必然的,但這些優勢都只是局部的優勢,對整體的影響不大。

吳三桂的叛軍起初殺的清軍片甲不留,但是都沒有摧毀清朝的核心統治區域,也就是北方,最遠也就打到了湖南,離清廷所在的京城還很遠,沒有傷及清朝的筋骨。這種局部的勝利很難扭轉整個局勢。但其實吳三桂本來是有機會戰勝清朝奪取江山的,但是他終究不是當帝王的材料,太優柔寡斷,遲遲無法做出北上的決定,在松滋一停就是三個多月,甚至想跟清朝劃江而治。正是這段時間給了清朝調整戰略的機會。

吳三桂最終還是沒有北上,並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當時的反叛力量也不止吳三桂一支,還有其他兩大藩王和陝西王輔臣、甘肅張勇以及明朝的殘餘勢力。但是康熙帝對這些反叛勢力很是寬容,實行招降策略,可對吳三桂的叛軍是堅決打擊。這樣就使得吳三桂孤立無援,同時康熙帝以湖南為進攻的重點,作為滿族皇帝還充分信任漢將,使得士氣得到鼓舞。

最終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朝廷後,吳三桂自知大勢已去便在衡州匆匆稱帝,過了一把皇帝癮,沒多久就病死了。康熙二十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得以被平定。吳三桂的失敗究極原因還是他太優柔寡斷,錯失了戰機。在長江邊上擔心渡江後後方不穩定,又擔心渡江後難以打敗清朝北方的精銳部隊,做事畏手畏腳,沒有大局觀念,最終錯失了問鼎中原的機會。可見吳三桂的軍事能力雖然還不錯,但是政治格局太小了,完全不是康熙帝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塵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攻滅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有實力稱帝,為何他沒有這麼做?
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他做的會比唐太宗好嗎?

TAG:風塵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