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這種沒有歷史依據的言論,不能信

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這種沒有歷史依據的言論,不能信

在歷史方面總有各種各樣的謠言,一時半會很難解釋清楚,而且就算說清楚了也不一定會有人信,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那個話題「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像這種毫無目的瞎編的歷史言論更難掰扯乾淨。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用歷史事實分析一下,這句話道理假在哪裡。

第一:斷章取義

在《貞觀政要》中有這樣一段話「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

這句話是李世民說給王珪聽的意思是隋文帝末期發生了旱災,在隋朝的糧庫中有能夠支撐五六十年的糧食,但是隋文帝並沒有開倉放糧。在隋煬帝上位之後,這些糧食就成為了隋煬帝三征高麗,修建大運河的基礎,隋王朝也因為這個原因而滅亡。

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就是這樣,在這句話中雖然提到了能夠支撐五六十年的糧食,但是這個糧食唐朝沒動,被隋煬帝用在了戰爭和修建大運河的途中,這和唐朝沒有關係,所以可以判斷,是有人根據這句話斷章取義得出了「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的結論。

第二:胡編亂造

在網上這句話說的是有理有據,說這句話的人也給出的證據,說這句話是在《資治通鑒》中翻譯過來的,是源自唐高宗時期戶部尚書高履行告訴李治說「隋朝積存的糧食夠當時八百七十萬戶吃五十年」當然還有相當詳細的對話,但是,小編為此翻了好幾遍資治通鑒愣是沒有找到網上所謂的證據,難道小編翻《資治通鑒》的方法不對?不應該呀!所以有人能夠在資治通鑒中找到確實的證據,請通知小編一聲。讓小編也開開眼界。

不過,雖然這句話有點斷章取義,胡編亂造的痕迹,但是有一點這句話沒說錯,那就是,李淵確實從隋朝那裡繼承了一筆遺產,而且不止李淵,其他的起義者都有繼承到來自隋朝的遺產。

大家都知道,隋朝皇帝的愛好就是喜歡儲存糧食,據《隋書》記載,隋文帝時期有四座糧倉都在黃河沿岸,每個糧倉的糧食儲存量都在百萬石一樣。這四個糧倉分別位於黃河北岸的黎陽倉,位於陝州的常平倉,位於黃河北岸的孟縣南的河陽倉,還有位於陝西華陰的廣通倉。在隋煬帝上位之後還增加了兩個糧倉,這兩個糧倉都在洛陽周圍分別是洛口倉和回洛倉。這兩個糧倉中的洛口倉是由飛起的河陽倉改建而成。

而這些糧倉中的糧,隋煬帝扣扣索索的不捨得使用,結果被之後的起義軍給糟蹋了。洛陽附近的洛口倉和黎陽倉被翟讓、李密的瓦崗軍佔有,瓦崗軍依靠這個兩個糧倉召集了數十萬軍馬,瓦崗軍能在隋朝末期成為當時的最大的政治勢力,這兩個糧倉功不可沒。

而洛陽附近的回洛倉則是被李密和王世充佔有。據考古資料現實,回洛倉中空無一物,而能夠將回洛倉糟蹋成這樣的,也就只有洛陽附近的李密和王世充了。

這樣算下來也就只有廣通倉能夠成為唐朝唯一一個有可能能夠享用的糧倉了。但是在之前楊素造反的時候就早已佔據了廣通倉,雖然李淵接手的時候廣通倉中還有點糧食,但是估計也沒有身多少。而廣通倉就是李淵從隋朝那裡繼承的遺產。

接下來就是不符合常識的地方了,關於糧倉存儲糧食的時間在古代有嚴格的要求,在貞觀年間李世民就曾下旨規定了糧食的存儲時間「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濕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來,"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的不靠譜。所以,像這種沒有一丁點歷史依據,連常識都不符合的話還是別傳出去丟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秋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廣為流傳的歷史真相,一隻蒸鵝要了徐達的命?假的,這才是真相
為何西方在證明諾亞方舟存在的時候,卻死活不承認堯舜禹的存在

TAG:晚秋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