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史上的奇蹟:他獨自在海上漂流133天,吃鯊魚海鳥穿越大西洋
文/歷史九點半
茫茫大洋之中,若是遇到海難,只有你一人倖存,你還有信心和勇氣活下去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中國水手潘濂
77年前,24歲中國水手潘濂便遭遇一場驚心動魄的海難,缺少淡水和食物,沒有方向,潘濂卻憑藉勇氣和信念,獨自在海上漂流133天,最終獲救,上演一出現實版「魯濱遜漂流記」。
潘濂1918年3月8日生於海南農村,18歲時父親托親戚帶他去香港,在輪船上當學徒。1939年,日軍襲擊香港風聲搞得人心惶惶,又恰逢歐洲二戰爆發,為戰時海運需要,英國在香港大量招募中國海員,潘濂便跟著親戚簽約英國「貝洛蒙」號商船,成為二等侍應生。
潘濂(右一)
1942年11月3日,正在大西洋運送戰時物資的「貝洛蒙」號商船,遭到德國U-172型潛艇2枚魚雷擊中,不到2分鐘「貝洛蒙」號便沉入海底。船上共有54名船員和炮手,48人當場遇難,只有6人倖存,包括潘濂。
潘濂在商船被襲擊後,穿上救生衣跳海逃生,其它5名倖存者後來也都下落不明,潘濂成了「貝洛蒙」號海難的唯一倖存者。2小時後,潘濂發現並爬上了一塊木筏,他把木筏簡單裝修後,成為一條小型救生帆船。
「貝洛蒙」號商船海難
幸運的是,木筏上有一個鐵箱子,裡面有40升淡水、一些巧克力、罐頭、餅乾、信號彈和手電筒,淡水和食物不多,但能支撐些日子。
沒有方向,不知身處何地,潘濂在茫茫大海上,獨自乘坐木筏,開始漫無目的的流浪。
很快,食物和淡水消耗無幾,潘濂要活下去,必須收集淡水和尋找食物。
獲得淡水相對容易些,海上時常會有短暫降雨,潘濂便會利用木筏上的帆布收集雨水,然後把雨水小心翼翼的存儲在空罐頭盒裡。
潘濂和他的木筏
獲取食物的難度非常人所能想像,手電筒的電耗盡後,潘濂把裡面的彈簧取出,做成魚鉤,再把纜繩撕開搓成魚線,做成簡易漁具,用來釣魚。
這種方法只能釣到小魚,無法保證食物供應,此後潘濂又改進魚鉤,用木筏上的鐵釘做成鉤子,專門用來釣大魚。魚餌則是木筏上附著的一些甲殼生物。
釣的魚吃不完,潘濂會把他扒開洗凈,做成魚乾,不但易於保存,相比於直接吃腥魚,口感也要好很多。
海上常遇風暴,有時辛苦儲存的食物會全部被吹翻,最困難時,木筏上抓到的海鳥,都要分幾天吃完。也有幸運時,會釣到小鯊魚,鯊魚血和肉,能美美的飽餐一頓。
鯊魚
一個人在大海流浪,潘濂最初還會打繩結,來記錄日期,但2次失敗的逃生經歷後,讓他一度陷入絕望,此後再也不記時間了。只管當下,到哪算哪,能活是運,死了是命。
潘濂在流浪海洋期間,有兩次逃生機會。一次是遇上一艘不明國籍的貨輪,潘濂驚喜的朝貨輪招手大喊,希望貨輪上的人能救他,雖然那些船員都看見了他,但沒有人救他,那種絕望可想而知。
潘濂後來回憶道:那些船員不救他是因為他是亞洲人,中國人,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誰會管一個中國臉孔的人的死活?又或者戰爭年代,誰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儘快逃離是非之地。
潘濂漂流記
在這之後,還曾有一架美國海軍巡邏機發現潘濂,飛機朝海里投了一個浮標做標記,但隨後這一區域遭遇暴風雨,潘濂再一次迷失在暴風雨中。
2次逃生機會,都這樣錯過,潘濂此後還遇到過德國潛艇浮出水面訓練,但潛艇沒有發現他。
1943年4月5日,潘濂躺在木筏里已是精疲力盡,他也不知道木筏漂到了哪裡,但一個現象讓他十分驚喜,海水顏色變淡了,不再是深藍色,這意味著他離海島或大陸越來越近。
獲救後的潘濂和他的木筏
3天後,潘濂漂到了接近巴西陸地的出海口,離巴西巴拉州海岸約10英里的海域。一家三口巴西漁民發現了潘濂,把他救起送上岸,潘濂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133天,穿越大西洋後獲救,創造海難史上的奇蹟。
潘濂的體重輕了18斤,好在身體機能並無大礙。在巴西休養4周後,被送往英國。現實版「魯濱遜漂流記」讓潘濂在英國家喻戶曉,他打破人類乘坐救生筏在海上漂流的記錄。
潘濂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皇家海軍把他的海難經歷編成生存技能手冊,民國授予他榮譽獎狀,美國授予他可佩戴戰時美國商船榮譽勛帶。二戰勝利後,潘濂移民美國,1991年在美國布魯克林去世,享年72歲。
潘濂
潘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你有勇氣活下去,再大的艱難險阻也能克服。這次海難還讓潘濂得到意外驚喜,他終於戒掉了煙癮。
參考資料:《世界海難漂泊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