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模擬政協培育學生自信成長

模擬政協培育學生自信成長

中學的全部教育教學工作,就是圍繞堅定理想信念,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3年,作為校長的我被推舉為北京市政協委員。5年的履職實踐使我愈發深切地體會到:政協這個大課堂給予委員們堅實的使命感、責任感乃至豐富的社會實踐機會,它所開闢的工作空間、所提供的觀察社會的高度和深度都不可多得。正是履職的過程,使我對基礎教育的創新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模擬政協」:研究探索學校德育創新的課題

在經過不到一年的實踐之後,我校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翱翔計劃」中「模擬政協」的實踐基地。

「模擬政協」也稱「小小政協」,是由學校學生髮展部會同政治學科教師,結合政協工作的方方面面,模擬制定活動的宗旨、目標和章程,向學生推介的社團組織。「模擬政協」在校內的履職狀況,概括地說就是給學生們一個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民主協商機制的實踐機會,使他們的眼界由校園延伸到社會,由課堂擴展到世界。這些生動的實踐比書本知識要來得生動得多、具體得多。

我校初中生、高中生對這個相當正規、相當嚴肅而又相當鍛煉人的社團組織都心嚮往之,因而「模擬政協」現在已「吸粉數百」。

校本化實踐成效:寬度、長度和高度

「寬度」,即學生全員參加的寬度與參與校務管理的寬度。

我們的「模擬政協」有一個衍生組織叫「學生觀察團」,雖然它只是一個學生自主社團,但在老師鼓勵下,這個社團給自己賦予了重要的使命:觀察範圍包括學校各個部位、學生各種行為,觀察什麼、如何觀察、怎樣運行、如何與學校建設接軌、如何反映學生的呼聲,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自告奮勇擔任觀察員的學生從最初的不敢提、不會提,發展到目前年均百餘件提案,觀察目光敏銳,分析涇渭分明。由此延伸,通過持續監測,觀察團已經成為全體學生參與學校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目前的「自診斷」涉及同伴、教師、課程、教學、安全、組織與領導、文化、資源等八個維度,相當於學校發展狀況的「體檢報告」。針對「體檢」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們會約談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甚至校長,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問題成因解釋以及整改措施說明等。作為學校的領導者,我們關注和保護學生們建言的熱情,對他們的反饋和建議逐條研究,制定改進方案並張榜公布,自覺接受學生們的持續追蹤觀察和評價。

「長度」,即年齡跨越長度與時間持續長度,這延長和豐富了「模擬政協」活動的生態鏈。我校有一門深受師生喜愛的課程——「政協講堂」,課程主講人的年齡低至在校就讀的初中生,高至花甲之年的北京市政協委員,聽眾既有學生也有教師。這門課程最初是由學生髮起創辦的「百名政協委員大講堂」,而後由參與者模仿、建設成「學生政協講堂」,進而發展為高中生為初中生開辦的「小導師學堂」、初中生為我校附屬小學學生開辦的「小小導師學堂」。

防霾治霾,是近幾年社會輿論的熱點、政府工作的重要議題,學生們對此也一直保持關注。「防霾治霾我能行」的主題出現在我校的假期作業中,100%學生以科學報告、小發明、小製作、宣傳畫、詩歌、標語、建議等方式認真完成作業參與,熱情出乎意料。就是這次假期作業,拉開了政協委員走進我校的序幕,上演了一出以「模擬政協」行動為主題,以政治、生物、化學學科教師為指導,「模擬政協」成員為主角的連續劇:北京市政協第十二屆科技委員會主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申建軍應邀對學生們的作業作指導點評,還開設了「參政議政模擬教學實驗課」,既引發學生們對防霾治霾的持續關注,也幫助學生認識到政協委員履職所必備的政治素養、專業知識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總結的能力。此後,響應學生們的呼聲,我們又邀請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王迎春來校,指導學生作「霧霾的成因分析」。再以後,因為學生們提出希望能在校園裡持續開展跨學科的霧霾監測與研究,我們立即建起了「霧霾與細顆粒物環境氣象觀測研究站」;針對霧霾來襲如何確保體育鍛煉不間斷的問題,師生們集思廣益,合作創編了「室內健身操」,而後還有健身操如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研究……隨著京津冀治理大氣污染工作的穩步推進,霧霾的話題也在我校持續至今,並且探究得越來越深入。

「高度」,即視野高度與膽識高度。在北京市政協和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學生們有了很多實踐體驗機會,如列席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市政協霧霾治理問題提案辦理協商會、市政協常委會和專題調研會;與政協委員面對面交流提案;參與政協委員的提案調研工作等。這些經歷幫助學生對政協運作機制和流程、政協委員的履職、提案的基本要素和撰寫方法等方面有了基本了解,甚至可以在政協委員身邊參與一定的實踐,獲得了非同一般的經驗。過程中的「滋味」可能會被放大、放遠,甚至可能影響到一生。

2017年,在美國友好學校來校訪學期間,我校模擬政協社團學生髮起舉辦了一場「中美師生對話STREAM課程(由STEM課程發展而來,包括科學、技術、閱讀、工程、藝術、數學的綜合性課程)」的主題論壇,其間有兩件事情給美國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學校對學生如此尊重與呵護,竟然讓3名初中生擔任論壇的同傳翻譯;二是學生們在論壇上積極、主動質疑,甚至有學生認為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維度「S」,即體育與健康,於是挑戰美國引以為豪的STREAM課程體系。這個橋段在我們的老師看來,重要的不在於學生翻譯的精準度、質疑的科學性,而在於綻放了中國學生的自信。

一個新平台:學生成長的奠基禮和成人禮

作為一所具有154年辦學歷史的學校,我們為學生成長搭建了許多這樣的平台。我們有以校友冰心先生命名的冰心愛心社,有與世界著名的冷泉港實驗室攜手創建的國際青少年生命科學研究學院;全校師生在肯亞領養孤兒小象;讓學生在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科學嘉年華、肝臟腫瘤精準診療國際論壇等國際會議上參加雙語志願服務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德育的基本要素,而且擴大了德育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開闊了政治視野,豐富了觀察視角,鍛煉了執行能力,磨礪了溝通耐心,學會了直陳諫言,增強了自信心。在這些平台上的歷練,讓學生們有可能突破課堂、教材局限,以自身的參與和體驗豐富知識、增長見識、增強能力。新平台的建立,幫助學生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在生動的政治實踐中,錘鍊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進而升華為胸懷天下、心繫國家的公民意識,使德育的核心目標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得到落實。

(作者系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及其附屬校尉衚衕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7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從西遷初心中汲取追夢奮進磅礴力
一片「生長」美麗教師的土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