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農曆2月21日,普賢菩薩聖誕,皈依修行普賢法門,行自己的願力,修無上的菩提!

農曆2月21日,普賢菩薩聖誕,皈依修行普賢法門,行自己的願力,修無上的菩提!

點擊以上視頻,觀看海濤法師講供僧的功德有多大?

點擊以上視頻,觀看聖空法師講供僧的功德力有多大?

觀看以上視頻,看釋迦牟尼佛弟子大迦葉尊者講布施功德

農曆2月21是普賢大菩薩聖誕,普賢菩薩為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行願力第一」,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第一。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講: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延命經記》講: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能在今日做佛門善事,功德力不可小看。在觀世音菩薩聖誕那天,我們去放生偶遇三學寺師兄也在買放生命,並安排《禪語說》到三學寺讓師父給魚兒們做皈依,是96歲的老師父給做的皈依,我們無比感恩,每條魚放生後都活蹦亂跳的跳出水面,表示感恩,而我深知因果,它們經過師父的大悲水皈依後,即使有多生畜生道的業障也都消除了,所以魚兒們高興遠離了多生的畜生道,獲盡天年後轉生人道,又有菩提種子,會買放生命會做善事。說到這我們又不何嘗反觀自身,我們是從哪裡來?要如何修到哪裡呢?

今日一位師兄看到96歲老師父給魚兒皈依,並聯繫《禪語說》能不能幫助她供養師父的心愿,這位師兄說看老師父想起了她的自己的爺爺奶奶,我知道她是這是孝,是不忘恩情,我再忙也不能拒絕幫她做這樣的功德善事,所以就有了菩薩聖誕日供僧的因緣。

供僧功德非同小可,而96歲的老師父內心無比的清凈,僧如大地能滋養一切善法。供養時師父一直跟我說,你把錢拿給建寺院需要造佛像的地方,並不接受供養,我說這是我們一位發心師兄的心意,如果師父您願意造佛像,這錢隨師父轉造佛像或者購買生活用品,阿彌陀佛。師父才肯接受了供養。並且祈請96歲老師父為供僧的師兄加持了3套福袋結緣給師兄。

常駐居士跟我講,我們念整套經,也不如老師父一句阿彌陀佛,因為那阿彌陀佛是清凈的,無雜念的,你們看看老師父門口的小板凳,就是96歲老師父每天坐在門口念阿彌陀佛的場景。而且送供養不收說自己不缺這些讓我去造佛像去,各位師兄,如今哪裡能找到這麼好的師父?真修行人,就是這樣,值得發心供養。

臨走時,我在大雄寶殿門口為出資師兄做功德迴向,當我回到家時,我也想起了自己已經往生的姥姥,其實人人家中都有佛在世,只是心被燃脂而看不清事實真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多留時間供養家中的佛,人人家中都有兩尊佛,就在家中堂前做(父母)。

緊接著我在《禪語說》群里發布了想為老師父修個扶手,《禪語說》師兄就發心讓我去做,石街需要防滑墊,所以這篇文章隨喜讚賞的善款,由《禪語說》幫師兄修下扶手與防滑墊。隨喜各位功德!

在文章底部「阿彌陀佛,隨喜功德」處,讚賞的費用用於完成這件事,如有多餘善款,用於造佛像,

幫助各位師兄做2件功德。阿彌陀佛!

供僧功德有多大?請看以下佛經原文記載:

《過去現在因果經》中云:「於諸福田中,佛福田為最,若欲求大果,當供佛福田。」

《長阿含經》中云:「天及世間人,唯佛為最上,欲求大福者,當供養三寶。」

《雜寶藏經》中云:「如果有人以清凈心,向佛陀、僧眾、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數千萬劫中都會感受無窮的福報。」

『增一阿含經』卷一云: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

『盂蘭盆經』云:若能以飯食、卧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凈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我們近代得道高僧,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願將功德迴向給盡虛空遍法界諸佛菩薩,迴向出資供僧的師兄,乃至她的家親眷屬,先亡祖先,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嬰兒,乃至一切有緣眾生。

-------------------------------------------------------------------

同時迴向:見聞隨喜讚歎供僧功德的師兄們,願你們業障消除,離苦得樂,阿彌陀佛!

免費結緣佛經與護身佛像卡,微信搜索《禪語說》公眾號,與我們聯繫。

有關佛學不清楚的問題,可以與《禪語說》公眾號聯繫,我們一一回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語說 的精彩文章:

今日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祈願佛光普照,見者增福,功德無量
佛法:你真正的念佛,處處都有阿彌陀佛照顧你

TAG:禪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