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互抱舞傳入中國,反對的聲音為何曖昧不堅決?

西方互抱舞傳入中國,反對的聲音為何曖昧不堅決?

1926年2月15日,後來紅透半邊天的《良友》畫報在上海創刊。

這本似乎有著娛樂化名字的雜誌,基調卻是憂國憂民的,滲透社會方方面面。

第17頁有篇小文,茲節錄於下——

西風東漸,我們中國的男女青年,也雙雙提抱,效仿西式舞蹈了。舞蹈乃是頂高尚的藝術,中國古來有之。只是沒有互相抱著跳的那種。我對於互相抱著跳舞,倒也不是絕對反對。但這種風氣越來越高漲,卻是一個問題。讀者諸君,你們怎麼看呢?

(良友上的配圖)

說起來,這種互抱舞蹈本流行於歐洲宮廷。

看過歐洲古代戲的朋友們當還記得,皇宮或王宮裡的宴會,俊男美女站成排,音樂一響,紳士們彎腰伸手,美女們就此接招,嘣嚓嚓嘣嚓嚓就轉起來……

雖在宮廷流行,且是貴族專用,其實這舞啊,最初是民間的。

看過很多的電影里,歐洲百姓都是能歌善舞啊,豐收啦、結婚啦、做壽啦……一個高興手挽手歡快地就跳起來了。

民間到宮廷,經過御用專家們的改良,已與老百姓隔絕了。但就像風水輪流傳,明日到我家一樣,國王都能上斷頭台呢,你宮廷舞還不能流到民間嗎?

1768年,巴黎出現了第一家舞廳,平頭百姓也跳上宮廷舞,當然,是簡化版的。

從此,互抱式舞蹈流行在歐洲,慢慢就傳到了亞洲。

也許亞洲跳交際舞最出名的,在鹿鳴館。

很多朋友都知道,1854年,美國海軍少將率兵叩開日本國門,島國從此風雲激蕩。列強紛至沓來,德川幕府被迫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跟當時的清朝,沒有什麼兩樣。

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在搞定了幕府殘餘勢力之後,那些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佔領道德高地的志士們,也不攘夷了,還迅速跟洋人打得火熱,其親密程度,比起幕府主導的對外開放,過之而無不及啊。

末任將軍德川慶喜,簡直要哭暈在廁所了。

1880年代,日本國力已有提升,伊藤博文等人意欲跟列強修改不平等條約。但怕列強不睬他們,便搞出了鹿鳴館,請各國外交官們參加熱鬧的沙龍,夜夜燈紅酒綠,鶯歌燕舞。

(《鹿鳴館》劇照)

日本高官的老婆、女兒們成為鹿鳴館之花,穿著西洋套裝,說著日式英語,跟外交官們勾肩搭背,翩翩起舞。

日本人賣力表演,洋人吃香喝辣,間或鬧出點緋聞,引得日本國民這些不知民間疾苦的傢伙們恨之入骨。

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井上馨等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他們以為努力向洋人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就算犧牲自己的名聲,不被百姓理解,也無所謂。如果能改正條約,受益的是百姓,是國家啊。

可洋人們把他們當成猴子,覺得他們是沐猴而冠。

最終,鹿鳴館外交以失敗收場。井上馨後來也被迫辭職。貴婦們又做回了邁著小碎步的日本女子……

這不過是40多年前發生的事,良友雜誌上寫那篇小文的作者,肯定也知道這些事。

但為何他的態度那麼曖昧呢?

想反對,又不絕對;

想說這些舞低俗,又只能拐著彎說其它舞蹈高尚;

覺得這是個問題,卻又要問讀者朋友的意見……

只因甲午戰爭清王朝被日本打敗的刻骨歷史,還歷歷在目啊。

只因慈禧太后等滿族親貴多次錯過君憲機會,最終淹沒在革命的海洋啊。

鹿鳴館是敗了,卻只是成功的明治維新里的一點小挫折。

愛新覺羅敗了,卻是永遠的。光緒維新,正在遊歷中國的伊藤博文甚至願為顧問,出謀劃策,卻最終被扼殺在搖籃里。譚嗣同等幾顆頭顱掉落,預示著清王朝的血光之災。

(孫中山 劇照)

中華恢復了,五族共和了,溥儀退位不過4年,袁世凱的皇帝夢,也被證明是遭賤棄的了。

良友創刊,正在北伐前夜。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他們的軍隊,都是新式方法操練的。

新軍比綠營,比八旗,誰的戰鬥力更強?

1924年左右傳入的互抱舞,也代表著一種新,而且那個作者也看出來了,青年們很喜歡呀。

在年輕人那裡扎了根的,也就只有順其自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他是麥克阿瑟最重要的謀士,日本天皇制延續的幕後推手
麥克阿瑟警告上司,若起訴天皇,日本將陷入動亂,仇殺延續幾百年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