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修20萬公里鐵路,孫中山是不是在吹牛?
在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最迫切的任務是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建立共和,而無暇具體考慮經濟建設。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認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的目標已經基本達到,唯有民生主義尚未實現,因而對經濟建設日益關注。
在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宣言書中,孫中山表示,面臨的任務「尤在改良社會經濟組織,使人民知有生之樂」。在有關的批示中,孫中山更是多次強調發展實業是民國肇建後的當務之急。
民國雖然誕生,然而卻如此貧弱,孫中山說:「我中華之弱,由於民貧。余觀列強致富之原,在於實業。今共和初成,興實業實為救貧之藥劑,為當今莫要之政策」 。
發展實業首需資本,孫中山認為,當時中國民窮財竭,而發展實業任務緊迫,不能消極等待,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利用外資,但不能因借債而喪失國家主權,並提出了「一不失主權,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輕」 的原則。
孫中山也十分重視制訂配套的新經濟政策與法規,以保護工商業者的利益。《臨時約法》明確保護工商業者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在孫中山的批示下,臨時政府專門頒發了有關保護私有財產的5條命令。同時,在孫中山支持下,臨時政府頒布了各種保護和鼓勵實業發展的章程。
在孫中山倡導下,南京臨時政府積極鼓勵民間創立各類商辦公司和企業。臨時政府專門成立實業部,並創辦《實業公報》。短短几個月期間,實業部輸申請註冊新式企業及有關實業事項達40餘起。對於海外僑商回國創辦公司,孫中山更是予以大力支持。例如旅日僑商申請創辦興業貿易株式會社,孫中山很快即批令實業部「審定批示飭遵可也」。
孫中山也積极參与和支持創辦各種民間實業團體,以組織民間力量發展實業。1912年3月,于右任聯絡革命黨人,成立民國鐵道協會,由孫中山、黃興新自出任正、副會長。由上海紳商發起成立的中華實業聯合會,孫中山也積極予以支持,並擔任該會會長。由孫中山擔任名譽會長的實業團體,則有北京中華全國鐵路協會、農業促進會等。1912年3月,黃興、蔡元培等59人聯合發起創辦拓殖協會, 孫中山為此專門咨請參議院撥給經費,支持其創辦和發展。孫中山迫切希望成立更多的民間實業團體,作為振興實業的後援力量。在他的推動下,南京臨時政府存在的幾個月間,即有20餘個實業團體宣告正式成立,對促進實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發表解職後的第一篇演說,表示今後主要致力於發展實業。4月3日離開南京,周遊全國。至1913年,孫中山一直四處奔波,先後到達上海、武漢、福州、北京等20餘個城市。據統計,這一時期孫中山共作過58次演講,其中以民生主義為中心內容,或涉及實業內容的達33次之多。他號召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圖建設大業。
孫中山尤其重視優先發展中國交通與中國鐵路。他多次發表演說,鮮明地提出:他說:「振興中國惟一之方法,止賴實業」,「而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又為交通之母」。 甚至說:「修築鐵路,實為目前唯一之急務,民國之生死存亡,繫於此舉」。
在解職後,孫中山即開始醞釀在10年內修建20萬公里鐵路的宏大實業救國計劃,6月下旬由粵回滬,經過與黃興磋商,這一計劃漸趨成熟。他的計劃是,10年內修南、中、北三大鐵路幹線:一起南海,經廣東 、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通入西藏,繞至天山之南;一起揚子江口,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至伊犁;一起秦皇島,繞遼東,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到達烏梁海。 修路的基本方針為「門戶開放」,即利用外資。
袁世凱則對此給予切實支持,於9月9日頒布臨時大總統令,特授孫中山「籌劃全國鐵路全權」。規定: 一切行政用人之權,政府概不干涉;並向外國銀行團商借修路款項,且每月撥3萬兩白銀作為經費。而袁世凱的這種支持,實質是作為孫中山遠離政治的一種交換。
孫中山大張旗鼓幹起來了。9月6日,他專程去八達嶺張家口,考察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並邀請詹天佑為技術助手。9月中旬以後,孫中山經太原、天津,沿津浦線,於10月3日從青島南返上海。沿途除考察鐵路外,大談鐵路建設問題。11月14日,孫中山在上海設立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督辦辦事處。並任命《遠東時報》主編、美國人李亞(George Bronson Rea)擔任技術顧問,並負責與外國銀行聯繫。
20萬里鐵路,需要60億元。民國初立,百廢待興,錢從何來?孫中山寄希望於借外債。李亞對美國人進行了試探,並親自給新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寫信。 美國政府拒絕介入此事。於是他前往歐洲同倫敦、巴黎和柏林的商界進行接觸,也沒有任何結果。
1913年2月13日至3月18日,孫中山又東渡日本,在東京、長崎、下關、神戶、大阪等地從事有關考察和尋求經濟支持。他受到熱烈歡迎,3000名中國留學生來車站迎接。孫中山會見了日本首相桂太郎,以及日本銀行家。他設想成立一家日本公司並擔任公司名譽董事長。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明確的答覆,只帶著泛泛的承諾回國。
孫中山滿腔熱情,卻受到冷遇。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輿論直指主謀為袁世凱。孫中山只得擱置鐵路事業,投身「二次革命」。
轟轟烈烈的聲勢過後,孫中山的鐵路計劃最終一事無成。
理論上講,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新的政權以後,自應將中心任務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對當時興起的振興實業熱潮推波助瀾,而孫中山既是這個熱潮的主要發動者,又是這一熱潮的維護者和參與者。孫中山在民國初年的實業思想及實踐,有極深遠的歷史影響。
在辭去臨時大總統後,至「二次革命」發生之前的這段時間,孫中山仍熱衷於實業建設,而對政治頗為冷漠。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孫中山「以民生主義為歸宿」,迫切實踐其三民主義理論。同時也應看到,孫中山在民初政壇的處境十分尷尬,作為革命領袖的他其實並無多少政治活動空間。捨棄政治、從事實業,對他而言,也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甚而是一種靜觀其變的觀望姿態。
由於當時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遠未真正建立,民族、民權革命仍未完成,勢必制約實業發展。在「假共和」之下,孫中山振興實業的宏願終究只能是美好的夢想,並無實現的可能。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民間歷史故事」
※焚書坑儒真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嗎?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沒信用的五個人,看看你最痛恨哪一個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