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王思聰事件: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無知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花千芳。
花千芳說,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解決這個問題只要翻譯團隊就行了,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
王思聰Diss他: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屌?
花千芳的這個「英語無用論」是扯淡的,我就不耗費筆墨了,相信明眼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今天給大家好好扒一扒花千芳這個人。
花千芳從小在遼寧清原的農村長大,父母世代都是農民,初中畢業他就外出打工,十年後返回農村當農民,養雞、種地,各種農活都干,並靠此養活自己。
期間他陸陸續續在網路上寫作,2012年因在網路上發表15萬字作品一炮而紅,從此走上了作家的道路,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
看得出來,花千芳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靠的是當農民的技能和中文寫作,他用不到英語,所以才會說「英語無用論」。
但是想問問大家,在英語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現在,我們會不會用到英語?而花千芳成功的道路可以複製嗎?
在我們偌大的中國,有幾個人初中畢業務農,然後靠在網路上寫文章火起來的?
如果我們聽信了花千芳的英語無用論,那麼吃虧的永遠是自己。
對於富人王思聰來說,從小在國外長大,交朋友做生意都會要用到英語,所以你要他不學英語,相當於失去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樣,所以他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而對於在農村長大的花千芳來說,英語用不到,自然是廢物技能,不如不學。
那麼,我們到底該聽誰的話?
聽讓你不爽那個人的話。
如果你正在學英語,而且快要堅持不下去了:
花千芳的話聽起來會很爽——「學什麼英語?英語就是一個廢物技能!」
王思聰的話聽起來很不爽——「不學英語?都2019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
但是請相信我,讓你爽的話,往往會害慘了你。
因為讓你爽的話都是順應人性的,勸你放棄學習這麼難的英語是順應人性,勸你放棄這麼苦逼的健身是順應人性,放棄這麼艱難的奮鬥也是順應人性。
人性是貪圖享樂,好吃懶做,縱情聲色,如果你一直順應人性,那麼你整個人就會廢了。
花千芳「英語無用論」的微博獲得很多人的點贊和轉發,如果他們真的被花千芳的毒雞湯給忽悠,終究會付出代價的。
其實英語無用論,是不是像極了我們當年的讀書無用論?
如果你當時正厭惡煩躁的學習:
「讀書有什麼用!我認識一個大老闆,初中畢業就出來混社會了,一樣過得很好」
——聽起來實在是太爽了!
「不讀書你拿什麼和人家拼?你拿什麼改變寒門學子的命運?」
——聽不來太不爽了。
但誰是真正為你好,誰是害了你呢?
有一個現象,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如果你到富人的圈子裡面說讀書沒有用,學英語沒有用,別人就會把你當一個異類來觀察。
如果你到一個窮人的圈子裡面說,讀書沒有用,學英語沒有用,往往會獲得不少的擁躉。
這不是我瞎說,有數據支撐。
中科院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發現越貧窮的地方越認同「讀書無用」:在村莊貧困層的認同度有62.32%、農村中間層的認同度有37.24%,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說白了還是因為一個人會被自己固有的經驗和認知所限制。
(互聯網大佬們都是畢業於名校)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最大的就是認知和格局。
富人相信讀書有用,所以拚命讀書,拚命學習各種技能提升自己。
窮人相信讀書無用,不會在學習教育上投資,所以停止了成長。
他們這樣想之後,很快就可以看到命運的不同:
富人擁有一個好的學歷能夠進入好的公司工作,獲取不錯的薪水,能夠認識更多優秀的人,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
窮人被學歷和技能擋在了門口,失去了很多可以改變自己階層的機會。
可是到這裡並沒有停止:
富人嘗到了甜頭,鼓勵自己的孩子也努力讀書,幫他們花重金報各種輔導班,不遺餘力把他們送進名校。
窮人因為認知受限,再加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即使有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也會因為經濟水平而受到限制。
所以,窮人和窮人的孩子越來越窮,富人和富人的孩子越來越富。
說完了讀書無用論,我們再說說花千芳微博裡面提到的要給孩子學習減負,也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
這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是很多家長正在做的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是你知道真正實現「快樂教育」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嗎?
我老家是農村的,就在我們村裡的一所小學旁邊,農村的孩子每天3、4點就放學了,家長給孩子快樂教育就是,孩子要麼在外面玩,要麼在家裡看電視。
後來我到城市裡面買了房子,旁邊依然是一所小學。
城市裡面富人孩子放學後,參加各種鋼琴班、英語班、數學班、編程班、國際夏令營等等,各種學習、各種培訓,孩子們早就學會了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窮人的孩子還在追求一個快樂童年的時候,富人的孩子已經在飛速前進了,於是差距迅速拉開:
像花千芳這樣的窮人家孩子,英語無用、讀書無用、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
而像王思聰這樣的富人孩子,就讀名校,出國留學,用流利的英語和各個國家的人做生意。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師和父母覺得英語不重要,到初中才學,而別人縣城裡面的孩子小學就開始學了,晚了別人整整6年。
所以,如果你家裡的條件本來就不怎麼樣,還不斷給孩子「快樂教育」,那不好意思,他可能會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但是也可能會有一個很不快樂的人生。
窮與富的思維差距,進而導致教育上的巨大差距,於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孩子考入名校,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徘徊在名校之外。
之前劉強東給母校人民大學的貧困學生捐了1000多萬,卻出現了無人認領的情況。
為什麼?
人大的負責人對他解釋說,現在的人大跟你們那時候完全不一樣,現在能夠上人大的,來自農村裡面的學生只佔很少的份額。
不只是中國,美國的情況更嚴重。
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哈佛大學來自超級富豪家庭的將要達到驚人的46%,在美國所有頂級大學中,近一半的學生,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
還有美國最近爆出的高校招生醜聞,好萊塢明星,金融界高管、還有各行各業的有錢人,即使犯罪,即使花巨額財產走關係,富人們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名校。
放眼國內和國外,富人的孩子已經佔據了優質教育的大部分份額,這是你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富人瘋狂掠奪優質教育資源,而窮人還在那裡相信讀書無用論,這就是差距。
其實這個世界就是兩極分化的,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窮人被自己的思維、認知給限制,而富人早就衝破了阻礙,再加上兩個人本來手裡的資源就不同,所以差距越來越大。
電影《1942》里,有一段話頗為經典。
地主和長工都破產了,兩人外出逃荒。
地主對長工說:「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而長工對他說:「東家,到時候我還是給你當長工。」
即使口袋裡面沒有一分錢,地主還是地主的心態,長工依然是長工的心態,如果他們可以逃荒到一個稍微安定一點的地方,相信先富起來的那個人,依然是地主。
這就是知識、格局和思維模式所賦予人不一樣的魅力。
認知的落後,思維的落後,才是導致人與人之間最大差距的原因。
記得紀錄片《高考》里有這樣一句話:儘管經濟飛速發展,中國仍有近8000萬貧困人口,高考成為擺脫貧窮的一條出路。
教育可以說是窮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如果還因為自己的思維局限去聽信什麼英語無用論、讀書無用論,那就會一直爛在泥巴里,別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美國癌症研究院發布最新版「常見的癌症謠言」!記得收藏真相!
※有房顫小心中風!學會選葯、用藥的技能,才是防治關鍵
TAG:超級診療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