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國攻下楚國都城後,為什麼不趁勢滅了楚國,反而退兵呢?

吳國攻下楚國都城後,為什麼不趁勢滅了楚國,反而退兵呢?

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程進攻戰。在柏舉之戰中,吳國大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迴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而取勝。對於伍子胥、孫武來說,也因為柏舉之戰而成為春秋時期的著名將領。不過,對於吳國來說,雖然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奪取了楚國的大片疆域,但是,楚國最終還是恢復過來了。那麼,問題來了,吳國攻下楚國都城後,為什麼不趁勢滅了楚國,反而退兵呢?

首先,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在柏舉之戰中,吳國大軍不僅擁有孫武這位名將,還擁有熟悉楚國情況的伍子胥,吳王闔閭之弟夫概更是勇冠三軍。不過,在此基礎上,公元前505年前後,吳國還是從楚國退兵了,也即沒有趁勢消滅楚國。對於吳國來說,之所以從楚國戰場退兵,原因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秦國大軍已經來到了楚國戰場。

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在柏舉之戰中,楚國都城被吳國大軍攻破。在此背景下,楚國大臣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秦國一開始不答應救援楚國,不過,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由此,秦國大軍的出擊,配合楚國剩餘的士兵,形成了一股可以抗衡吳國大軍的力量了。對於秦國,在春秋時期和楚國結盟,以此共同對抗強大的晉國。當然,晉國也扶持吳國來牽制楚國。

由此,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形成了秦國 楚國對抗晉國 吳國的格局。當然,對於晉國來說,還擁有齊國、魯國、衛國、宋國、鄭國、曹國等諸侯國的支持。所以,對於秦國來說,更加不願意看到吳國消滅楚國的情況出現。正所謂唇亡齒寒,如果吳國真的攻滅了楚國,那麼秦國自然是獨木難支了。秦國出兵後,與楚軍會合於稷(在今河南桐柏東),而後在沂大敗夫概,夫概畏罪不敢見闔閭,於是乃亡歸,自立為王。另一方面,對於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選擇回到吳國自立為王,這也是吳王闔閭選擇從楚國撤軍的重要原因。

最後,公元前505年,在楚國戰場被秦國、楚國的聯軍擊敗後,夫概便逃回吳國而自立為吳王。闔閭聞知此事,自然不敢在繼續和秦楚的大軍較量了,於是便率軍返回吳國,攻擊夫概。經過一番較量後,闔閭擊敗了夫概,從而重新奪回了自己吳國君主的寶座。在兵敗之後,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投奔楚國。同年九月,楚昭王才得以回到郢都,而將夫概封於堂溪,稱為堂溪氏。總的來說,在春秋後期,吳國憑藉著柏舉之戰的勝利,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不過,吳國雖然在春秋後期崛起,但是,其並沒有將霸業維持下去。等到吳王闔閭之後,也即吳王夫差在位時,吳國不僅失去了春秋霸主的位置,更遭到了滅亡的結局。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為什麼還要勸劉備稱帝呢?
韓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東擊魏國,西抗秦國,南攻楚國!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