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嗎?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點

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嗎?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點

朱棣遷都北京,自然是有因北元勢力殘存的原因,北元「控弦之士,不下百萬」,嚴重地威脅到了大明北部的安穩。建都北京,能對北方局勢起到穩固的作用,「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從氣勢上威懾北方。但這也只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朱棣選擇遷都,其實還有其他三個原因。


朱棣選擇北京的其他三大原因

第一:北京是他的福地,根基穩固,而南京是他的噩夢。據記載,朱棣在南京繼位不久,就發生「景清冤魂作祟事件」。景清乃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曾受建文帝之命去北京監視燕王朱棣。

之後朱棣靖難,攻佔南京後,景清自覺受了朱棣矇騙,愧對建文皇帝。於是在一次早朝時期,懷揣利刃行刺,失敗被擒,破口大罵不止。朱棣下令:敲牙、剝皮、塞草,將景清懸於長安門,但此事後朱棣噩夢不斷,經常夢見景清追殺他。

朱棣害怕之極,下令滅景清三族,死者數百人。同樣的還有像方孝孺案和胡閏獄等等,也牽連了數千人被殺,「號冤聲徹天」。這讓朱棣意識到:南京的建文遺臣太多,十分不利於統治。而且南京城殺戮太多、陰氣太重,已經不適合作為一個新興政權的定居地了。

第二:北京城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有險可守。北京城「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加上有京杭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江河,陸路、水路都十分便利。

第三:北京有歷史沉澱,是公認的帝王之都。北京自遼朝開始作為國都,歷經了遼、金、元塞北三朝政權四百餘年,不論是城防基建,還是經濟民生,都處於世界一流都市行列。

反觀南京,雖有六朝古都之稱,但孫吳五十九年、東晉一百零四年、劉宋六十年、蕭齊二十四年、蕭梁五十六年、陳朝三十三年,加起來還不足三百五十年。而且基本都是偏安一隅,並最終亡於北方的。

就拿朱棣本人來說,也是由北向南統一全國的。就這一點來看,南京的風水確實比不上北京。基於以上四點,朱棣才會選擇回歸自己的龍興之地,並在公元1421年,正式宣布:定都北京,啟用紫禁城宮殿。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史首丘 的精彩文章:

身為蜀漢重臣兼宗室的他,卻因為一場平平常常的家暴而被棄市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時,為什麼偏偏只有趙雲能全身而退

TAG:狐史首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