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阿耐的《都挺好》中有一句話: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

家庭的紛爭,說到底也是利益的較量。父母覺得生養一個孩子,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付出。孩子覺得既然賦予了生命,養育是理所當然。大多數家庭都會認真對待這種撫養和贍養,享受天倫之樂,而個別家庭,卻因養育的公平性,心生怨恨,反目成仇。等了一輩子的道歉或謝謝,終究會因一方的離去戛然而止。

家庭親情,具有天然的親和力,是任何其它感情無法替代、更難以超越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事業便有一台強勁的發動機,是躲避風雨的港灣,是休整充電的起點。沒有後顧之憂,且擁有無限能源供給的人,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人人都羨慕那些原生家庭和睦、和諧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一直有愛呵護,有溫暖包圍,有各種各樣美好的事物陪伴,關於未來,從未有過悲觀失望。

親情的愛,其實是種責任。讓家人開心的責任,給家人安全感的責任,滿足家人要求的責任,讓生活無憂的責任。懂得負起責任的人,才能給予家庭成熟的愛。

然而,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無奈,讓人並不能獲得健全的愛。有客觀變故,也有主觀因素,家庭支離破碎,單親的家庭,缺乏父愛或者母愛。或者家雖完整,情感卻扭曲,這樣的家庭,風暴多於平靜,苦難多於快樂,擔驚多於安心。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2.

家庭愛的錯位,常常造成家人關係的疏離,親情的缺席,有一種隔閡早就種在各自心中,隨著時間推移,便形成巨大的裂痕,即使用盡全力也無法彌補。

我有一發小,6歲時父母離異,發小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母親比較強勢,禁止發小與父親接觸,也不接受父親應付的撫養費,獨自一人把發小養育成人。自從父母離異之後,發小就再也沒有見過父親,從小就是在缺乏父愛的環境中長大。幸運的是,發小並未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存在任何性格方面的缺陷,反而更自立,更堅強,能承擔更多責任。

突然有一天,發小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便決定回老家為父親奔喪。母親堅決不同意,但也沒攔住發小。因為父親就他這一個兒子,他也只能藉此機會見父親最後一面。否則的話,父親在他的心中就真的只是個符號,是一團黑影,連一個具體的影像都難以拼湊。

發小說,儘管父親從未管過他,但他並不怪他,父母一代的矛盾和衝突,是他們的事,自己是無辜的,是感情的受害者。自己的成長,母親居功至偉,但母親是以自己偏狹的觀念,阻止父親參與到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並不是父親主觀不作為。

每個人都有五彩斑斕的人生,仇恨只是其中一種顏色。有些恨看起來沒有原因,卻是深植於心的原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恨之間,本來就是一對糾纏不清的孿生子,有多愛就要多恨。愛金錢,便嫉恨有錢人,愛地位,便嫉恨官運亨通的人,愛一個人,便嫉恨他的背叛。愛無價,恨卻無底線。

發小選擇了原諒,父親卻未能知曉,這種原諒本應該再早一點。有些道歉,到後來,就真的是再也說不出口了。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3.

也有一些人選擇不原諒。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臨終關懷的老人,住院的目的就是想多延長几天生命,有一件未了的心事讓他放不下。

老人在等他的兒子來見最後一面。自從與前妻離婚後,當時讀小學的兒子就與前妻一起生活,都在一個城市裡,想見面很容易。前妻對老人懷有恨意,拒絕老人的一切探視,也禁止兒子與他父親私下會面。兒子是在沒有父親在場的環境中長大,性格內向、古怪,不愛說話,不喜歡交際,常常獨來獨往。

老人在生命最後幾天,托朋友聯繫到兒子,表達了想見最後一面的意願。老人的前妻態度明確,不同意孩子與父親見面,兒子對父親也沒什麼感情,覺得無所謂,既然母親反對,就不再考慮去醫院看望父親。

老人含淚咽下最後一口氣,帶著永遠的遺憾離開了。

每個人都曾經恨過,有的恨只對事,事情結束,恨也就煙消雲散。有的恨卻是對人,只要人還活著,恨就越發強烈,恨你恨到骨子裡,就是這樣的恨吧。

不共戴天的仇恨,常常是指那些外人對自己的家庭成員造成嚴重傷害的仇恨,這樣的仇恨勢必難消。而原本屬於同一個家庭的仇恨,很難想像會是這種生命不止、仇恨不消的深刻。

世間存在這樣的怪現象,越是關係親近的人,當發生矛盾時,怨恨越深。親兄弟之間打起架來,通常會下死手,父母兒女若產生隔閡,就容易反目成仇,斷絕關係。

原生家庭的矛盾,無非是父母的愛不公,偏心;父母的愛不夠熱烈,父母的自私;對子女疏於管理,不能提供足夠健康的成長環境。子女叛逆父母,違背父母意願,沾染上不良習氣,婚戀與未來的設想與父母觀點不一致等。

不管從哪一方面看,都沒有死去活來的仇恨,不至於導致老死不相往來,頂多只是互相譴責一番,當優勢角色反轉時,讓對方難堪一些,僅此而已。

選擇不原諒的人,一定有自己覺得充分的理由,可能有苦衷,也可能只是執念太重,將曾經的仇恨放在心中一直溫養著,時間越久,仇恨越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有看到對方悲慘、無助、落寞的結局時,才算是報復成功,仇恨才得以解除。

《都挺好》:學著放下,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4.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白先勇的小說《孤戀花》中的娟娟,很小的時候母親瘋掉,被父親拴在豬圈裡。15歲時娟娟被親生父親強暴,並懷孕。得知娟娟懷孕後,父親把她拖到門外,邊打她邊當著圍觀的人的面罵她:讓你偷人,讓你偷人。父親給娟娟灌下打胎葯,流下一團黑色的血肉。

娟娟淪落風塵,被嫖客柯老雄毒打,並注射毒針。最後娟娟忍無可忍,用鐵熨鬥打破了柯老雄的腦袋,白色的腦漿流了一地。娟娟自此也像她媽媽一樣,瘋掉了。

這是一個凄慘的故事,屋漏偏逢連夜雨,無法想像一個人的苦難竟然接連不斷,而且都是起源於家庭內部的造孽,母親的瘋,父親的禽獸不如,娟娟能在這種家庭中長大,也算是奇蹟,最後瘋掉,也是必然。

可憐如娟娟,最終會原諒誰,不原諒誰?她連這個選擇都難以做出了,崩潰的神經系統逼迫她就此放下。


阿耐說: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運,它會成為你一生的治癒。若是你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很難癒合,很難忘記,要做到原諒,可能很難,但至少學著放下,還是期望你,能為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在原生家庭中健康成長。生活總會有些磕磕絆絆,不是這裡遇到挫折,就是那裡遭受苦難,但幸運的是,我們會遇到愛,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幫助,會在某一刻突然醒悟,所謂的傷害不過是大夢一場,就此選擇原諒。

而當愛不足以彌補所受的傷害時,原諒就變得難以抉擇,很可能不會原諒,也可能在看到怨恨的那個人的悲慘結局時選擇原諒。但放下仇怨,放下心中的痛和執念,是實現美好未來的一種儀式,只有鄭重履行了儀式,才會活出更好的人生。

恨,不僅懲罰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一直生活在仇恨中的人,很難感受到陽光和溫暖。唯有放下,才是對自己負責。

文/木皮叔 圖/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