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旗人家從小養成的規矩
「這叫規矩,懂嗎?」
這是老北京旗人愛說的一句話
也是咱北京旗人作人的起碼標準。
老北京旗人給別人最狠的評價,就仨字兒:
這【規矩】二字可是咱北京人打小兒就會的
在北京,
只知道天黑了,和小夥伴兒在衚衕玩兒彈球兒,
我媽會隔著整條衚衕喊我回家吃飯,
在北京,我們小時候經歷過中國式寵愛,
更留下了很多老一輩兒人的規矩。
小時候,最動聽的一句話:別攔著,給孩子的!
最悲劇的一句話:來,媽先幫你存著!
每到春節到能聽到這兩句話,
開始很不理解,為什麼我的壓歲錢總被我媽收著?
長大後才明白:因為家長怕我們亂花錢。
是的。在北京,節省不浪費是一種美德,一種規矩。
在北京,打小兒我們的第一堂課就是規矩。
北京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意識,如果出去被人說:
這誰家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規矩!家長沒教好!
聽到這些,那真是比打臉還難受。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見面叫人,這是規矩。
北京孩子小就被家長灌輸這麼一理念,見面叫人!
尤其是遇到長輩,咱小輩兒必須先開口打招呼。
一句「您吃了嗎?」這種禮貌是打小兒養成的,
親切、自然,街坊四鄰的關係多麼融洽。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對長輩說「您」,這是習慣。
在北京,「您」是一種敬語,一種禮貌。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許跟長輩你我他仨,顯得沒大沒小,缺家教。
北京孩子打小兒被教育,對長輩,必須說「您」。
聽到「您」的稱呼,心裡熱乎、親切、舒坦,這是一種尊重。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一聲「師傅」,這是尊稱。
在北京,無論男女老少,有事想問要喊師傅。
比如打聽道兒,您要說:「師傅,請問這個地方怎麼走?」
北京人找人幫個忙什麼的特別忌諱用「喂」,
誰要是找我問路說「喂」,就算知道我也不告訴他。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在外面要謙讓,別惹事。
不知道北京孩子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
但凡小時候在外面打了架,惹了事,爸媽一準兒說我。
甭管我的錯還是對方的錯,
耳朵一提拉,揪著回家就是一頓臭罵。
北京家長不護短兒,對孩子的教育大大方方,
坦蕩做人,厚道待事,這是規矩。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飯桌上,要有規矩。
吃飯時,老人如果沒有動碗筷,晚輩是不能動碗筷的。
飯桌上不能吧唧嘴,在飯桌上吧唧嘴是被人嫌棄的。
用筷子夾菜,只能夾盤子表面上的菜,不能用筷子翻來翻去。
吃完飯,碗里要一乾二淨,不能剩飯,浪費可恥。
沒有規矩不行!
在北京,無論生在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
爸媽從小告訴我的規矩太多太多,
而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一樣要按「新規矩」
讓他們也記住了下面的話!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約人要提前一天說,這樣對方能提前安排好其他事兒。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不要在座位上面抖腿!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著扶欄,別人會沒地方扶。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別人在休息的時候,要懂得安靜二字。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咳嗽打噴嚏時,請及時用手捂住。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借錢及時還!還不了請及時打招呼,讓對方知道你沒忘記。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看電影請保持安靜,別踢前面人的椅子。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飯桌上即使偏愛哪道菜,也不要一直只吃那道菜。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在公共場合看視頻,玩遊戲等請戴上耳機!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別人在輸密碼時,請自覺走開或將臉轉向另一側。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有人夾菜時,請不要轉桌。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排隊的時候,扎馬尾的女同志不要來回甩頭。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聚會的時候,請不要自顧自低頭玩手機。
北京的規矩還有很多,作為北京人,咱的老規矩不能丟!
這些規矩透著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和諧美好,這也是老北京的為人之道!
飯桌上的規矩
北京人愛吃,所以這飯桌上的規矩可就多了!
排位
一般是按年齡和輩分兒,最長者坐主位,然後依次坐;如果是招待客人,可以讓客人坐在主人左右,主位一般是坐北朝南,可如果您分不清東南西北,一般對著門的就是主位。
一坐到底
飯桌上只要確定了位子就不要挪地方了,直到散席。因為端著碗跑的那是「要飯的」。
不能一隻手放桌下
北京人喜歡直來直去,什麼事兒都擺在明面兒上說,您要把手藏在下面表示您搞小動作呢。
吃相
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吧(bia)唧嘴,不能大聲喧嘩嬉戲打鬧,北京人有句話叫「茶餘飯後」,就是只有要喝茶還有吃飯之後才能閑聊。
舔盤子、扒菜
家裡無論貧富,一定不能舔盤子,一是不雅觀像要飯的,二是只有貓狗才舔盤子呢~還有夾菜可以但不能滿盤子扒來扒去的。
話茬兒
不能說「完」「蛋」,臭豆腐可以說,肉丸子不能說,要說「獅子頭」,炒雞蛋要說「攤黃菜」,雞蛋湯說成「甩果湯」…
因為丸和完同音,意思不好,蛋又是罵人的話:滾蛋、混蛋…
碗里的飯沒了,再盛決不能說「要飯」,要說「再添點兒」「再加點兒」「再來點兒」…
吃完了也不能說「吃完了」「吃沒了」,要說「我吃好了」!
飯桌上不能提「屎」「尿」,如果起身去廁所要說「方便一下」。
喝茶的規矩
俗話講「茶七飯八酒十分」,倒茶一定要倒七分,否則就是「酒滿敬人,茶滿送人」了;
用蓋碗喝茶時,要一隻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
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水。只有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里該續水了;
續水的時候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當人面兒不能往地上潑茶水,這是轟人的意思。
喝酒的規矩
說完喝茶那就要說喝酒了:
倒酒一定要倒滿,否則就顯得沒誠意;
小輩與長輩碰杯,酒杯的高度一定要低,這是一種尊敬;
先干為敬
原意是指「因為我並不知道您的酒量,所以我先幹了,您隨意不強求。」如今卻變成了酒席上勸酒的話了,有點「您要不幹了就是瞧不起我」的意思了。
問路的規矩
出門在外,難免碰上您沒去過的地方,這時候問路您就得注意了,這問路的規矩您可得記好嘍。
尊稱一聲「師傅」您吃不著虧,絕對不能「哎我問問你啊」;
「勞駕、費心、借光…」出門在外,多說吉祥話比什麼都好使!
甭管您是騎車還是開車,問路的時候一定得下車問!
搬家的規矩
搬家當天注意要趕早
北京有句老話說:越搬越亮堂。什麼意思呢?就是搬家一定要趕早,最好天不亮就開始搬,搬著搬著天越來越亮,等搬完陽光普照了,充滿朝氣和希望,豈不是個好兆頭?
不能兩手空空進家門兒
搬進新家,如果是第一次進門,所有進家門的人手中都要保證持有物品,食品、被子、珠寶等等都可以,這樣日子才會過得持久並且富裕
搬家時您可別打罵孩子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搬家當天是忌諱與人打招呼的,就算遇到熟人搬家,最好也不主動打招呼,不生岔子,不張揚,在新家才能安安穩穩。
搬家當天不要睡午覺
風水裡講第一天就在新家睡午覺據說容易患病。
交朋友的規矩
北京人出門兒愛廣交朋友,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那麼平時跟朋友的關係您可得維繫好嘍: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誰看到心裡都會不舒服,何況是你的朋友。
不要過問朋友的私事兒
不管你倆多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的感情。
不要跟朋友的伴侶多來往
這是一種很敏感的事兒,雖然你可以保證自己不出問題,但你能保證對方對你沒有任何「心思」嗎?
如果不是請客,就別讓朋友買單
一件事兒是一件事兒,雖然不花幾個錢,但也要盡量避免讓人家心裡不舒服。
「親兄弟,明算賬」
友情一涉及到金錢,往往會變得比較難辦。如果跟朋友借錢,說好的期限就要儘早還。如果是兩人涉及買賣,就更要事先都講清楚,以免日後產生分歧,朋友都做不成。
記得感恩,就算是鐵瓷
朋友開車找你時,無論對方是否是異性或其他,如果在車上只有兩人的情況下,應當坐在副駕駛。如果為同性,應當主動要求付「停車費」等。
如果你朋友很討厭煙,那就別在他面前抽煙:
你抽煙,你的父母、愛人可以忍受,是因為他們跟你是一家人。但是朋友就是朋友,永遠不可能像家人一樣忍受你的惡習。
不要說別人的男/女朋友不好
就算再不好,也輪不到你來說,你的朋友不開口,就永遠別多嘴。
不要用太刻薄的語言說你的朋友
朋友就是朋友,不要以為那是你的寵物或者你是人家的父母。太刻薄的語言只會傷了和氣,沒幾個人會當那是忠言逆耳。
茬架的規矩
如今的物質社會,誰有錢誰就是爺,那會兒可不是,打架狠重情義懂規矩,這樣的人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願賭服輸
約好的規矩,就不能改變,打完了就要願賭服輸,絕不能打小報告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否則您可混不下去。
兄弟情義
兄弟比天大,這條規矩在哪兒都一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是混社會的基本準則。
一諾千金
甭管您之前吹了多大的牛,許了多少諾言,都要一一兌現,別到關鍵時候不承認了,敢作敢當才是北京人茬架最大的規矩。
說好單練咱就不一起上,說不抄傢伙咱絕不悄么靜兒藏塊兒板兒磚…您要是耍雞賊,那您可就現大眼了…贏了臉上也沒光兒!
過年的規矩
春節一到,各家各戶張燈結綵,這時候北京人的講究就更多了,您可瞅好了,別一不留神犯了忌諱。
除夕的規矩
包餃子和餃子餡兒、煮餃子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攪動,表示順順利利,如果餃子破了一定要說「掙了」。
大年初一的規矩
大年初一絕不能掃地、倒土、潑水…這都是「散財」。
大年初一您刷完洗盤子也得當心,摔碎了可是破財運的事兒,可一旦摔碎了,趕緊拿起來說「碎碎平安」。
老輩兒人講「初一吃藥病不好」,為了一年的事業發展更不能「睡午覺」。
初一這一天還不能動刀剪,剪指甲、剁菜都不行,所以北京人年三十之前要「備年貨」。
初一拜祖先、家尊以及宗族至親,初二拜姻親、鄰里。
先拜長輩,再拜恩師,三拜鄰里,除此之外拜訪同事朋友。
這拜年的手勢也有講究:平輩一般是用「抱拳禮」,必須是左手包住右手,因為右手一般用刀,放在裡面藏起來表示尊敬,您可別用反嘍(右包左一般報喪、求饒、上墳用)
女孩子不用抱拳,只需壓手就可以了。
初二的規矩
已經出嫁的女兒得等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因為初一回去意味著一年都在娘家過,會把娘家吃窮的。
過年其他規矩
另外還有,「不能借錢,不能討債」,「不能讓別人從自己口袋拿東西」,「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拜年」…
以及過年拜年串親戚也有不少規矩:大概就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
別看這些講究有些老套,但為了一年討個好彩頭,有些禮兒咱還得這麼辦。
叫人兒的規矩
北京人講規矩,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著舒服。這串親戚叫人可也有講兒,您可別叫亂嘍。
父親的姐姐叫姑媽,父親的妹妹叫做「娘兒」
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爸、叔伯(bai),甚至是X爸:」比如父親的二弟就叫「二叔、二叔爸、二伯、二爸」;
還有一種情況,女的也可以叫「爸」或「爹」,就是父親的姑姑,咱一般叫「姑奶奶」,可如果她終身未嫁,到了一定年齡,咱就要管人叫一聲「姑爸爸」。
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可不是一回事兒
在咱們北京論親戚中,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雖然只差了一個讀音,但是這個輩兒就真的差出了不只是一星半點兒。舅爺(二聲)指的是奶奶的兄弟;舅爺(輕聲),則指的是自己媳婦的兄弟,差出去了好幾個重量級。
排行最小的都叫「老」
無論是祖輩兒的還是父輩兒的,只要是比自己輩兒大,又在兄弟姐妹里排行最小,都可以叫「老」,比如「老姨」「老舅」「老姑奶奶」…
百試不爽的「殺手鐧」
如果您串親戚的時候,遇到了類似母親的二姨的舅媽的小叔子的兒子的閨女這樣類似的關係,您實在一時拎不清到底怎麼稱呼,教您一招殺手鐧:
單刀直入,直接上來問「您好,請問我該叫您什麼?」這時候您千萬別怕丟面子,隨便給人家加了一個稱呼,這隻會讓您更失面子。
「愛人」的用法
咱北京人串親戚難免會問到家裡人,怎麼稱呼自己另一半成了一個大問題。
一般人說:我愛人、姆們家內口子、姆們家老徐…盡量少用老公這個詞兒,老公在老北京人心裡有點兒太監的意思。
借東西的規矩
北京人規矩多、禮兒多絕對不是吹的,日常行為里哪一步都有講兒,咱就拿借東西來說吧:
葯鍋和碗
借葯鍋可以,可借完了您可不能馬上還回去,得挨自個兒家擱著等著人家上門來要,如果您還了就等於「盼著人家生病」呢!
借碗可以,可還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您要還人一空碗就是您不講究了,家裡有點什麼好吃好喝的盛點兒回去,哪怕給人端碗水回去都行。
有的能借,有的不能借
另外刀子剪子是兇器,絕對不能借,沒有您還是去買吧!
另外香火也不能借,要不等於您罵人呢;
出門兒見著熟人要叫,尤其是長輩,鄰里關係就在這一次次的打招呼當中建立起來了!
北京生活規矩
北京人生活里的規矩無處不在,細小到一個動作,一個稱呼,不信您看:
1、遞刀剪要逆著遞,開刃沖著自己,以免傷著對方,也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2、敲門要先敲一下,沒回應的話再敲兩下,急促拍門那是報喪!
3、「婚喪嫁娶」提前打招呼: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那叫提溜;
4、別抖腿:俗話說「男抖賤女抖浪」,一定要注意形象;
5、看人要正眼兒看,斜眼兒那叫心術不正!
6、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男的歪著站那叫二椅子,女孩兒靠門站古代只有八大胡同才有這個呢~
7、別人給您點煙,為表示對人尊重要「護火」。
飯桌上的規矩
北京人愛吃,所以這飯桌上的規矩可就多了!
排位
一般是按年齡和輩分兒,最長者坐主位,然後依次坐;如果是招待客人,可以讓客人坐在主人左右,主位一般是坐北朝南,可如果您分不清東南西北,一般對著門的就是主位。
一坐到底
飯桌上只要確定了位子就不要挪地方了,直到散席。因為端著碗跑的那是「要飯的」。
不能一隻手放桌下
北京人喜歡直來直去,什麼事兒都擺在明面兒上說,您要把手藏在下面表示您搞小動作呢。
吃相
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吧(bia)唧嘴,不能大聲喧嘩嬉戲打鬧,北京人有句話叫「茶餘飯後」,就是只有要喝茶還有吃飯之後才能閑聊。
舔盤子、扒菜
家裡無論貧富,一定不能舔盤子,一是不雅觀像要飯的,二是只有貓狗才舔盤子呢~還有夾菜可以但不能滿盤子扒來扒去的。
話茬兒
不能說「完」「蛋」,臭豆腐可以說,肉丸子不能說,要說「獅子頭」,炒雞蛋要說「攤黃菜」,雞蛋湯說成「甩果湯」…
因為丸和完同音,意思不好,蛋又是罵人的話:滾蛋、混蛋…
碗里的飯沒了,再盛決不能說「要飯」,要說「再添點兒」「再加點兒」「再來點兒」…
吃完了也不能說「吃完了」「吃沒了」,要說「我吃好了」!
飯桌上不能提「屎」「尿」,如果起身去廁所要說「方便一下」。
喝茶的規矩
俗話講「茶七飯八酒十分」,倒茶一定要倒七分,否則就是「酒滿敬人,茶滿送人」了;
用蓋碗喝茶時,要一隻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
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水。只有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里該續水了;
續水的時候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當人面兒不能往地上潑茶水,這是轟人的意思。
喝酒的規矩
說完喝茶那就要說喝酒了:
倒酒一定要倒滿,否則就顯得沒誠意;
小輩與長輩碰杯,酒杯的高度一定要低,這是一種尊敬;
先干為敬
原意是指「因為我並不知道您的酒量,所以我先幹了,您隨意不強求。」如今卻變成了酒席上勸酒的話了,有點「您要不幹了就是瞧不起我」的意思了。
問路的規矩
出門在外,難免碰上您沒去過的地方,這時候問路您就得注意了,這問路的規矩您可得記好嘍。
尊稱一聲「師傅」您吃不著虧,絕對不能「哎我問問你啊」;
「勞駕、費心、借光…」出門在外,多說吉祥話比什麼都好使!
甭管您是騎車還是開車,問路的時候一定得下車問!
搬家的規矩
搬家當天注意要趕早
北京有句老話說:越搬越亮堂。什麼意思呢?就是搬家一定要趕早,最好天不亮就開始搬,搬著搬著天越來越亮,等搬完陽光普照了,充滿朝氣和希望,豈不是個好兆頭?
不能兩手空空進家門兒
搬進新家,如果是第一次進門,所有進家門的人手中都要保證持有物品,食品、被子、珠寶等等都可以,這樣日子才會過得持久並且富裕
搬家時您可別打罵孩子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搬家當天是忌諱與人打招呼的,就算遇到熟人搬家,最好也不主動打招呼,不生岔子,不張揚,在新家才能安安穩穩。
搬家當天不要睡午覺
風水裡講第一天就在新家睡午覺據說容易患病。
交朋友的規矩
北京人出門兒愛廣交朋友,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那麼平時跟朋友的關係您可得維繫好嘍: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誰看到心裡都會不舒服,何況是你的朋友。
不要過問朋友的私事兒
不管你倆多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的感情。
不要跟朋友的伴侶多來往
這是一種很敏感的事兒,雖然你可以保證自己不出問題,但你能保證對方對你沒有任何「心思」嗎?
如果不是請客,就別讓朋友買單
一件事兒是一件事兒,雖然不花幾個錢,但也要盡量避免讓人家心裡不舒服。
「親兄弟,明算賬」
友情一涉及到金錢,往往會變得比較難辦。如果跟朋友借錢,說好的期限就要儘早還。如果是兩人涉及買賣,就更要事先都講清楚,以免日後產生分歧,朋友都做不成。
記得感恩,就算是鐵瓷
朋友開車找你時,無論對方是否是異性或其他,如果在車上只有兩人的情況下,應當坐在副駕駛。如果為同性,應當主動要求付「停車費」等。
如果你朋友很討厭煙,那就別在他面前抽煙:
你抽煙,你的父母、愛人可以忍受,是因為他們跟你是一家人。但是朋友就是朋友,永遠不可能像家人一樣忍受你的惡習。
不要說別人的男/女朋友不好
就算再不好,也輪不到你來說,你的朋友不開口,就永遠別多嘴。
不要用太刻薄的語言說你的朋友
朋友就是朋友,不要以為那是你的寵物或者你是人家的父母。太刻薄的語言只會傷了和氣,沒幾個人會當那是忠言逆耳。
茬架的規矩
如今的物質社會,誰有錢誰就是爺,那會兒可不是,打架狠重情義懂規矩,這樣的人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願賭服輸
約好的規矩,就不能改變,打完了就要願賭服輸,絕不能打小報告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否則您可混不下去。
兄弟情義
兄弟比天大,這條規矩在哪兒都一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是混社會的基本準則。
一諾千金
甭管您之前吹了多大的牛,許了多少諾言,都要一一兌現,別到關鍵時候不承認了,敢作敢當才是北京人茬架最大的規矩。
說好單練咱就不一起上,說不抄傢伙咱絕不悄么靜兒藏塊兒板兒磚…您要是耍雞賊,那您可就現大眼了…贏了臉上也沒光兒!
過年的規矩
春節一到,各家各戶張燈結綵,這時候北京人的講究就更多了,您可瞅好了,別一不留神犯了忌諱。
除夕的規矩
包餃子和餃子餡兒、煮餃子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攪動,表示順順利利,如果餃子破了一定要說「掙了」。
大年初一的規矩
大年初一絕不能掃地、倒土、潑水…這都是「散財」。
大年初一您刷完洗盤子也得當心,摔碎了可是破財運的事兒,可一旦摔碎了,趕緊拿起來說「碎碎平安」。
老輩兒人講「初一吃藥病不好」,為了一年的事業發展更不能「睡午覺」。
初一這一天還不能動刀剪,剪指甲、剁菜都不行,所以北京人年三十之前要「備年貨」。
初一拜祖先、家尊以及宗族至親,初二拜姻親、鄰里。
先拜長輩,再拜恩師,三拜鄰里,除此之外拜訪同事朋友。
這拜年的手勢也有講究:平輩一般是用「抱拳禮」,必須是左手包住右手,因為右手一般用刀,放在裡面藏起來表示尊敬,您可別用反嘍(右包左一般報喪、求饒、上墳用)
女孩子不用抱拳,只需壓手就可以了。
初二的規矩
已經出嫁的女兒得等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因為初一回去意味著一年都在娘家過,會把娘家吃窮的。
過年其他規矩
另外還有,「不能借錢,不能討債」,「不能讓別人從自己口袋拿東西」,「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拜年」…
以及過年拜年串親戚也有不少規矩:大概就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
別看這些講究有些老套,但為了一年討個好彩頭,有些禮兒咱還得這麼辦。
叫人兒的規矩
北京人講規矩,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著舒服。這串親戚叫人可也有講兒,您可別叫亂嘍。
父親的姐姐叫姑媽,父親的妹妹叫做「娘兒」
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爸、叔伯(bai),甚至是X爸:」比如父親的二弟就叫「二叔、二叔爸、二伯、二爸」;
還有一種情況,女的也可以叫「爸」或「爹」,就是父親的姑姑,咱一般叫「姑奶奶」,可如果她終身未嫁,到了一定年齡,咱就要管人叫一聲「姑爸爸」。
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可不是一回事兒
在咱們北京論親戚中,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雖然只差了一個讀音,但是這個輩兒就真的差出了不只是一星半點兒。舅爺(二聲)指的是奶奶的兄弟;舅爺(輕聲),則指的是自己媳婦的兄弟,差出去了好幾個重量級。
排行最小的都叫「老」
無論是祖輩兒的還是父輩兒的,只要是比自己輩兒大,又在兄弟姐妹里排行最小,都可以叫「老」,比如「老姨」「老舅」「老姑奶奶」…
百試不爽的「殺手鐧」
如果您串親戚的時候,遇到了類似母親的二姨的舅媽的小叔子的兒子的閨女這樣類似的關係,您實在一時拎不清到底怎麼稱呼,教您一招殺手鐧:
單刀直入,直接上來問「您好,請問我該叫您什麼?」這時候您千萬別怕丟面子,隨便給人家加了一個稱呼,這隻會讓您更失面子。
「愛人」的用法
咱北京人串親戚難免會問到家裡人,怎麼稱呼自己另一半成了一個大問題。
一般人說:我愛人、姆們家內口子、姆們家老徐…盡量少用老公這個詞兒,老公在老北京人心裡有點兒太監的意思。
借東西的規矩
北京人規矩多、禮兒多絕對不是吹的,日常行為里哪一步都有講兒,咱就拿借東西來說吧:
葯鍋和碗
借葯鍋可以,可借完了您可不能馬上還回去,得挨自個兒家擱著等著人家上門來要,如果您還了就等於「盼著人家生病」呢!
借碗可以,可還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您要還人一空碗就是您不講究了,家裡有點什麼好吃好喝的盛點兒回去,哪怕給人端碗水回去都行。
有的能借,有的不能借
另外刀子剪子是兇器,絕對不能借,沒有您還是去買吧!
另外香火也不能借,要不等於您罵人呢;
出門兒見著熟人要叫,尤其是長輩,鄰里關係就在這一次次的打招呼當中建立起來了!
北京生活規矩
北京人生活里的規矩無處不在,細小到一個動作,一個稱呼,不信您看:
1、遞刀剪要逆著遞,開刃沖著自己,以免傷著對方,也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2、敲門要先敲一下,沒回應的話再敲兩下,急促拍門那是報喪!
3、「婚喪嫁娶」提前打招呼: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那叫提溜;
4、別抖腿:俗話說「男抖賤女抖浪」,一定要注意形象;
5、看人要正眼兒看,斜眼兒那叫心術不正!
6、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男的歪著站那叫二椅子,女孩兒靠門站古代只有八大胡同才有這個呢~
7、別人給您點煙,為表示對人尊重要「護火」。
仔細想想,咱北京人一直都在延伸著這種精神,而這種精神來源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小小的家庭氛圍,也是父母那一輩兒的人帶給我們的經歷積累。回首往事,童年雖早已過去,但至今仍然記得那些打小兒學來的規矩。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