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跌至4.8,爛片《比悲傷》為什麼還能賣到10個億?

豆瓣跌至4.8,爛片《比悲傷》為什麼還能賣到10個億?

邦哥推薦:

誰也沒想到,一部小成本、無流量明星的台灣愛情電影竟然拯救了3月電影市場。

儘管豆瓣已經低至4.8分,但依然不影響它再一次驗證了眼淚經濟學的巨大價值。

而在催人淚下的哭片背後,也許它的跨國製片策略才是它成為票房黑馬的重要原因。

來源: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作者/斯塔西

要論3月電影市場,最讓人看不明白的一件事,一定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的火爆。上映首日僅收1900萬,第二日逆襲登頂單日票房冠軍,首周末拿下2.6億票房。截至目前,票房逾過8億,預計最終票房直奔「10億 」。

誰也沒有料到拯救3月冷清大盤的不是《驚奇隊長》,而是一部台灣愛情片。

《比悲傷》的火爆,像是個突如其來的「意外」。但如果稍加留意,它在亞洲的票房情況,一切就顯得不那麼意外了。台灣票房2.3億新台幣,穩坐台灣華語片2018年度票房冠軍;香港票房1700萬港幣,次於《無雙》,名列香港華語片2018年度票房季軍;新加坡票房180萬新幣,成為新加坡2018年最賣座的亞洲電影……

如果說,中國內地的火爆能將其歸功於抖音營銷,那麼亞洲範圍的「賣座」則說明了背後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悲傷》的內地引進方為唐人影視,主營電視劇業務的唐人於去年在香港成立了合資公司金藝唐人,開始經營起海外行銷的業務。將香港賣得如此好的台灣片引進內地,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實際上,《比悲傷》雖然是一部台灣電影,但它背後運作資本卻是國際的。新加坡公司滿滿額(MM2 Entertainment)與剛剛併入迪士尼的福斯才是背後主要玩家。目前兩家因為《比悲傷》的成功,已經是長期戰略合作夥伴了。

下面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逐步復盤《比悲傷》成為爆款原因。

「吃准」女高中生群體

近兩年,面對越來越多的口碑逆襲案例,我們逐漸篤信了只有口碑才能逆襲的市場規律。於是這次出現《比悲傷》這類「低評分高票房」的案例時,便無從解釋。其實,不僅內地貓眼、淘票票、豆瓣上《比悲傷》的評分不好,台灣最主要的電影討論網頁批踢踢上,對於《比悲傷》的評論也都是負面居多。

註:負雷、惡雷都屬於負面評價

但《比悲傷》的導演林孝謙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卻很「平常心」地回答說,給差評的並非他們的目標觀眾,目標觀眾已經有效得到情感宣洩的滿足。他一席話點醒困惑的人,我們應該更加明晰一個事實:觀眾是分層的,整體評分不佳≠目標受眾口碑差≠賣相不好,因為《比悲傷》逆跌的票房曲線足以說明一切。

從各大平台數據中可以看出,《比悲傷》與所有的愛情片一樣,受眾以女性觀眾為主,《一吻定情》《前任3》佔據60%以上女性觀眾,《比悲傷》更是達到了65%。

圖片來源於貓眼研究院

但不同的是,《比悲傷》目標定位受眾年紀更小。據林孝謙透露,原本《比悲傷》鎖定的目標人群是白領女性。但經過與片方討論後,對影片受眾年齡進行了下調,設定在女性高中、大學生身上。

在完成定剪後,《比悲傷》進行了兩場「盲測」,在不透露任何影片信息的情況下,招募觀眾提前觀看影片,接近於現在市面上的「試映會」形式。《比悲傷》同時招募兩場,一場招募的全是女高中生,一場招募的全是女大學生。結果是,女高中生無一差評,全部好評。而女大學生則是,只有一半好評。

於是,片方在台灣採取的宣傳策略是,進行各大女中的校園提前點映,達到了8000人次觀影量,女高中生在網路上釋放的提前口碑,傳播效應非常可觀。內地的宣傳也進行了類似效仿,進行了福州各大高校的校園點映場。

至於宣傳主打「催淚」、「感人」等簡單直接的Slogen很成功,那是因為在項目開發階段就已經設定好的創作訴求:讓觀眾哭出來。在亞洲各地的宣傳做法都是如此,所以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背後出品方滿滿額,在台灣製片、行銷亞洲的策略。

滿滿額與福斯「取長補短」

熟悉台灣電影的人,都知道近年來,台片的市場一直比較低迷,每年上映數量維持在20-30部以內。純台片在內地上映的鳳毛麟角,合拍片也大多票房表現不佳,台灣創作者一度被視為缺乏商業細胞的族群,難以打破僵局。

所以,滿滿額與福斯這次合作《比悲傷》,算是釋放了台灣創作者的活力,撕開了台片進入亞洲市場的一個切口。

滿滿額成立於2008年,製作了系列膾炙人口的喜劇片,《新兵正傳》系列連年穩坐新加坡本土票房冠軍。其後迅速擴張,收購了新加坡第二大院線 Cathay Cineplexes Pte、著名的音樂演唱會公司UnUsUaL、動畫特效公司VividThree、在線視頻平台AsiaOne Online。

穩固了新加坡市場後,滿滿額開始拓展亞洲市場。於2014年入駐台灣與內地市場,2015年在香港設立分公司。與此同時,滿滿額與上海九譯影視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準備製作一系列驚悚恐怖片,或許是礙於內地政策原因,遲遲沒有動靜。

但台灣與香港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滿滿額打定了製作中小成本類型片的策略,香港分公司也是以製作驚悚類型片為主,出品了《碟仙碟仙》《救僵清道夫》《鬼網》等。

而台灣分公司則是主打愛情青春片,於2017年推出了兩部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帶我去月球》兩部電影。從這兩部片子定位,就可以看出滿滿額跨國製作的策略,最大限度找到共鳴、觸達更多受眾,減少文化隔閡。兩部電影都是主打「音樂 催淚」這類淺層情感刺激元素,以音樂歌曲主題貫穿全片,故事劇作不斷地煽情。

前者講述音樂老師在地震災區帶領國樂社團學生參賽,重振信心的故事。後者為紀念台灣知名歌手張雨生的電影,以六個學生視角回顧了張雨生音樂風靡時期。只不過這兩部電影導演,仍然擺脫不了台灣電影的文藝氣質,兩部合起來票房不到6000萬新台幣。

經歷了兩次不算成功的試水後,滿滿額意識到合適導演的重要性,這時恰好遇到了在台灣尋覓人才的福斯。福斯近兩年亞洲布局動作也不小,2018年相繼買下內地電視劇《皓鑭傳》與綜藝《這就是灌籃》版權。5月,福斯又成立亞洲創意人才工作坊( Fox Creative Lab in Asia),開始招募各地創作者,這其中就包括《比悲傷》導演林孝謙。

苦於尋找合適導演的滿滿額,瞄準了福斯的「人才庫」,於是,兩家的合作也一拍即合。台灣導演孫啟明認為大多數台灣導演的「通病」是,把自己視作藝術家,缺乏工業製作思維,而福斯創意人才工作坊的到來,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為什麼選擇改編韓國電影?

那麼,滿滿額選准了福斯訓練的人才林孝謙作為導演後,為什麼會選擇翻拍一部韓國電影?

韓國2009年上映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案例,因為當年票房並不理想,觀影人次僅為71萬,而影片需要90萬觀影人次才能回本。

時隔多年以後,滿滿額集團總裁洪偉才看了影片之後,認為影片故事的「感動」是能夠跨越國界引起共鳴的,於是聯繫接洽韓國製片公司Core Contents Media,以10萬美元價格買下了該片的翻拍版權。雙方還約定,韓方參與台版《比悲傷》全球上映票房分紅。韓方可能怎麼也沒有想到,十年以後,竟能靠台版賺回當年的成本。

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洪偉才會看重韓國電影《比悲傷》,也是因為電影符合他的製片策略,故事裡有「音樂」與「催淚」元素。女主角為作詞人,可以很自然的銜接進音樂元素。至於「催淚」,則是韓國電影自帶的劇作優勢,尤其這部電影煽情敘事手法,更是可以直接借鑒。

要知道在全亞洲,只有「韓流」曾風靡一時。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冬日戀歌》《藍色生死戀》等劇集在全亞洲熱播,引發「韓流」在全亞洲所達到的傳播度與影響力,是經濟更為發達的日本都無法達到的。

這當然與兩國文化策略有關係,韓國重視對外文化輸出,而日本一直更重視國內市場。不難看出,《冬日戀歌》《藍色生死戀》這類關乎生死的悲情劇作「催淚梗」,在《比悲傷》中如法炮製,故事以男女主人公殉情結束,將悲情渲染到了頂點。

長期以來,台灣電影受日本文化影響頗深。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慢節奏、人文氣質,將廣大的普通觀眾拒之門外。《比悲傷》難能可貴地吸取了韓國電影的商業創作元素,同時滿滿額也算將自己「音樂 催淚」策略發揮到極致,利用A-lin抒情音樂演繹貫穿始終,再將「韓劇」苦情戲碼上演到極致。

在台灣,大台北地區相當於內地的一二線城市。同樣的道理,一部台片想要「賣座」,必須要觸及「下沉」觀眾,也就是中南部地區,相當於內地的三四線城市。

圖片來源於貓眼研究院

《比悲傷》在大台北地區的票房僅為6800萬,但全台卻賣了2.3億台幣,可見電影有效地「下沉」。同樣地,內地《比悲傷》的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超50%,遠超了《驚奇隊長》。這就是為什麼《比悲傷》能夠逆襲成爆款的原因,一切看似意外背後,是精準的製片策略,拿下了嗷嗷待哺的三四線觀眾與年輕女性觀眾。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華為、OPPO、小米、高通決戰巴塞羅那
波音「遇難」:346人死亡與3萬億訂單風險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