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先農 邱鐵鑫:文化建設肩負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

楊先農 邱鐵鑫:文化建設肩負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將文化建設工作提到了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的高度。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根脈,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習近平總書記用「培根鑄魂」四個字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所承擔的時代使命,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奏響時代的強音

文化是人們在一定時代條件下的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反映著所處時代的發展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文藝無不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中國共產黨近百年領導文化發展的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才能實現文化強民族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彰顯時代特徵,才能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了推動文化建設事業全面繁榮和快速發展,就應當深深植根於社會現實,以時代需求為導向,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新時代偉大功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奮勇前行,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個時代應該被記錄、需要被書寫、值得被謳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把新時代人民群眾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展現出來,能夠觸及靈魂、引發共鳴,進而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積極反映新中國的奮鬥歷程,解讀歷史性成就背後的內在邏輯。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歷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新創造精神。文化建設需要主動反映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從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為人民而謳歌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為人民創作、為人民謳歌,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價值論和方法論。

新時代文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應貼近人民生活。「為誰服務」的問題,是一切文化建設工作的「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只有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民發聲、替民代言,文化建設成果才能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文化建設事業才能「歷久彌新」。

新時代文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應滿足人民需求。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除了對物質生活水平的需求越來越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須加強文化建設,創作出更為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豐富的精神養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加強新時代文化建設亟須深入了解、深刻體悟人民群眾的所喜所憂、所思所盼,傾聽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命運,回應群眾需求,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

創作高質量精品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優秀的文化作品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打造文化精品,聚焦思想價值,注重原創價值,是提高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聚焦思想價值。優秀的文化作品體現的價值觀念一定是倡導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作新時代的文化精品應當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要求,在立意上用心思、在內容上下功夫,使其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從而達到啟迪人心、引人深思的效果。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注重原創價值。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創作者篤定恆心、傾注心血的作品。正所謂「藝痴者技必良」,新時代文化工作者應認真學習「工匠精神」,用功抒寫故事、用心描繪生活、用情謳歌人民,以精耕細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傾力打造為人民所喜愛的文化精品。為此,我們應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樹立「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

用明德引領風尚

文化體現著價值導向,發揮著育人功能。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過程,凝結著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在加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進程中,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人塑造高尚靈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新時代做好文化「明德」工作,發揮其育人功能,對於堅守民族精神的獨立性,彰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以培養時代新人為旨歸。加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過優秀的文化作品來引導人們的價值選擇,塑造人們的健全人格,進而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道德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創作新時代的文化作品,應當立足於黨和國家發展的需求,傳播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弘揚符合社會規範的主旋律,樹立符合人民期望的好風尚,為全民「明德」提供精神動力。

新時代文化建設應以建設人才隊伍為基礎。正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這就要求新時代文化建設在打造文化精品的同時,應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工作者的學養、涵養和修養,做到講品位、重德行、有操守,從而以德立身、以才立名、以身立教,為國家、民族的文化建設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總之,加強新時代文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推動文藝創新創造;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培根鑄魂」提供製度保障、產業支撐、人才隊伍、市場環境,在歷史進步中推動文化進步,在時代發展中實現文化繁榮。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西行筆記(之三)——驢車「叮噹」》作者:童地軸
呂莎:環境倫理視域下的太空荒野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