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虎門銷煙名垂青史的林則徐 為何在晚年提倡種植鴉片

以虎門銷煙名垂青史的林則徐 為何在晚年提倡種植鴉片

清朝末年,英國在中國傾銷鴉片,嚴重損害中國民眾的身心健康,同時還導致白銀流水一樣流向國外,造成財政枯竭。

基於此,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站出來,呼籲朝廷嚴禁鴉片。

林則徐大膽預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這句話正好命中道光皇帝的心事。國家沒有錢,又沒有兵,豈不是「國將不國」?於是,1839年初,道光皇帝在19次召見林則徐後,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前往鴉片走私最嚴重的廣東,查禁鴉片。

經過為期3個月的查禁,林則徐收繳了鴉片共計19187箱。6月3日,除了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外,林則徐將其餘鴉片盡數銷毀於虎門海灘。這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

然而,隨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受到主和派的誣陷,接二連三遭到打擊。先是被革除欽差大臣職務,隨後更是被發配新疆伊犁,度過了5年流放生活。

1845年,道光皇帝重新啟用了林則徐,先後任命他為陝甘總督、陝西巡撫。就在這期間,林則徐對待鴉片的態度,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當年正月,林則徐在回復他的友人、江西撫州知府文海的信件中說: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為紹興之美醞,湖南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尊意曲折詳盡,洵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煙之人,未必回心向內耳。」

顯而易見,林則徐認為,在內地種植罌粟(製取鴉片的主要原料)沒有多大的關係。麻煩的是,內地民眾喜愛吃外國鴉片,不愛吃本土鴉片。假如內地能夠產出品質勝於外國鴉片的本土鴉片,自然會吸引本國民眾爭相購買。

這時候的林則徐,為什麼提倡在內地種植鴉片呢?這難道不是對自己當年查禁鴉片的背叛?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當年林則徐主張查禁鴉片,並身體力行,是出於民眾身心健康、國家安危的大局出發。但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林則徐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鴉片流入中國的勢頭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既然鴉片泛濫已成必然,那麼,為什麼不在內地自己種植鴉片呢?如果能夠本土鴉片擠占外國鴉片的市場,起碼肉爛在鍋里,不會流入外人之手。這何嘗不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明智選擇呢?

所以,林則徐提倡在內地種植鴉片,並非對自己當年查禁鴉片的背叛,而是一種無奈之舉。

林則徐這封信還沒有提到鴉片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為國家提供稅收。1877年,清朝駐英公使郭嵩燾奏報朝廷,請求朝廷主持禁煙。兩廣總督劉坤一就認為萬萬不可,他從稅收的角度分析說:

「即以廣東而論,海關司局每年所收洋葯稅厘約百萬有奇,詎有既經禁煙仍收稅厘之理!此項巨款為接濟京、協各餉及地方一切需要,從何設法彌縫?」

在劉坤一看來,真是禁煙了的話,哪有那麼多的稅收來支撐巨額財政開支?

林則徐有沒有在轄區身體力行地鼓勵種植鴉片,由於沒有詳實的資料,我們難以妄自猜測。不過,林則徐去世以後,本土鴉片逐漸發展起來,到1870年,本土鴉片已經能與外國鴉片分庭抗禮、各占「半壁江山」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林則徐全集》《滿清的經濟命脈之一—鴉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兩江總督彈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為何不予批准
清朝軍機大臣號稱實權宰相 卻是一群臨時工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