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學》原文誦讀·第十一

《大學》原文誦讀·第十一

《大學》原文誦讀·第十一

【原文】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蕅益大師解】

一一都從修身上說來,玩三個「所以」字,絕不費力。

【原文】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蕅益大師解】

妙在「心誠求之」四字,正與下文「民好」「民惡」相合,又與上文五個「辟」字相反。此皆從格物致知,誠意慎獨中來。

【原文】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為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蕅益大師解】

堯舜之仁,不過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修身耳。如此修身,便為天下人榜樣,天下人自然從之,何必發號施令哉?「令」字與「帥」字正相反,帥是無心之化,令是有心之求。達得心外無天下,故不必有心求;不知天下在心中,故不能無心化也。

【原文】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蕅益大師解】

二詩皆說修身齊家事耳,而治國便在其中,何必求之於國哉?

【原文】

《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蕅益大師解】

其儀不忒,只是修身事耳;正是四國,則天下不難平矣。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為人兄止於友,為人弟止於恭,而後民自法之。可見四國自趨於正,不待我去正他。

(四以國與天下合釋)

相關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盡此形壽,決定要究明己躬下一段大事
人要有超然獨立的認識,介然獨立的見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