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沉睡的中國製造業: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昂貴的國外設備?

致沉睡的中國製造業: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昂貴的國外設備?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沉睡的中國製造業,是時候該醒了!

我們的國家是強悍的!但是強悍的背後也引人深思,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有些根本性的東西卻大幅度落後於人。

就拿製造業來說,它是一個國家的實業根基,表面上看起來,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在外行看來,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中國造不出來的,製造業一派繁榮。但透過表面去看實質,可以說中國製造業的大多數領域,只要涉及到有難度的核心技術,幾乎都被國外技術壟斷,這是一種表面繁榮背後的行業危機。

走進國內那些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領先工廠,可以看到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德國、瑞士等國的品牌設備,大到機床設備,再到軟體、材料、刀具、工具等,有幾樣不是國外品牌?作為一個製造大國,如此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的確令人心寒。

▌ 為什麼國內工廠會選擇昂貴的國外設備?

工廠購買設備絕不會像通用消費品行業那樣有追求奢侈品的傾向。製造業是務實的行業,生產零部件追求的是加工精度、效率、品質、穩定性等各種實實在在的指標。

國內的機床設備以中低端為主,這些機床的加工性能與穩定性相比國外機床有較大的差距,要麼加工精度不夠,要麼效率偏低或者故障率較高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工廠比拼的是誰的生產更有競爭力,他們寧肯花更多的錢去買進口品牌的機床,也不願意為了省錢留下隱患。毋庸置疑,當國內的工廠發展到有一定實力的時候,必然會選擇進口品牌的機床。

比如,國內製造CNC加工中心的廠家有一大堆,一台機床也就十幾萬,在低端製造業中價格戰打得非常激烈。而瑞士、德國、日本製造的CNC加工中心動輒上百萬,幾百萬也不在話下,他們卻成了行業的香餑餑。

機床設備行業是用實際結果來說話的一個行業,國產設備應該理性地認識到差距,不要剛搞了一點技術就誇下海口趕超了國外,機床設備行業不是靠大肆吹噓,或者靠政府去引導就可以佔領市場的,市場的選擇是理性的。

國人對國產機床的不信任,只能說明國產設備的趕超之路還很漫長!

▌ 自己造不出來,用錢買回來不也很好嗎?

有些觀點認為,中國人有錢,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我們造不好機床就不要費勁去折騰,直接拿來主義不是挺好嗎?老外這不還求著我們買他們的機床。

如果是我們自己能製造出來的東西,讓別人去製造可以說是一種本事。但是,這些高端精密機床設備我們製造不出來,就只能受制於人,老外說多少錢就多少錢,甚至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事實上,一個國家所有的物品都是通過製造業實實在在造出來的。而我們的製造工廠卻把大部分賺的錢都用來購買進口設備,工廠始終處於買設備的循環,新買的設備用幾年又得買新設備,不買就會失去競爭力,只能把賺的錢又用來買設備,可以說中國的製造業是在老老實實地給老外打工。政府當然在這個交易過程中穩收交易稅金,而製造業勞動創造的絕大部分價值讓給了老外。國人用著高端的設備,賺著低廉的薪水,這也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國外的品牌機床設備越來越智能化,各種核心技術被高度集成與加密,最終對製造業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低,表面看起來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對於基礎工藝本身就掌握得不好的國內裝備業,這種智能趨勢會使國內的技術人才越來越不掌握真正的工藝技術,這也會使國外品牌機床設備在中國形成越來越強的壟斷地位。

也絕不是危言聳聽,機床設備產業的地位關係到國家安全。現在風靡中國的工業4.0,機床核心技術全是國外的,這些機床一旦互聯了,國家的軍工、航空航天等製造就沒有什麼機密可言了,人家可以在遠程控制的情況下,一個指令就可以讓你的超級工廠立刻成為一堆不能使用的廢鐵。

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依賴,花出去的不僅是錢,更多的是會導致在這個圈子裡越陷越深!

▌ 為什麼國內的裝備製造業會落後於人?

中國人的智慧是很牛的,這地球人都知道,只要哪個事情來錢快還不用出力,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就會有無數的人去琢磨。中國的房地產多厲害,製造業人紛紛吐槽「炒房興邦,實業誤國」,你看雄安新政一出來,房子就搶瘋了....反正,肯定不會有人去搶著搞裝備製造業!

裝備製造業完全不同於房地產、娛樂業、互聯網,絕不是可以靠一個創意就能大獲成功的,它是一個需要長期琢磨、探索、驗證、積累的產業,來不得半點浮躁。機床設備核心技術的研發,沒有上十年的潛心研究,不太可能會有實質性的成效。

要造出好的機床設備,需要一大批在各自崗位上潛心鑽研、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終身奮鬥的技術人員。只有透徹掌握核心技術並持續地改進,不斷創新,才能製造出卓越的設備。

說起來容易,但我們去國內的機床廠家看看,現在搞技術的研發人員、工程師們都很現實,他們要買房、要養家糊口,肩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拿著並不高的工資,就算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到頭來的結果還是買不起房,被生活壓力弄得心力交瘁,又怎能靜下心來搞研發呢?

在機床企業,搞技術的收入比不上搞銷售、搞管理的,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認為搞技術是沒有前途的,他們的職業發展目標是轉型去做銷售或做管理,後面再出去辦個公司代理機床,或者東拼西湊複製點技術也開始造機床。

再來看看那些機床企業的老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企業還能不能生存下去。機床不好賣,還養著一大幫人,誰還往裡燒錢大搞研發?看著國外那些牛逼的設備,已經感覺到永無出頭之日,企業能賺點錢就先賺點。看著如日中天的房地產業,不得不感嘆選錯了行業,骨子裡雖然流的是製造業的血,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放棄。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中國能製造出好的機床設備嗎?它折射出來的是全社會的浮躁與價值取向問題!

▌ 弘揚工匠精神,呼籲振興實業有用嗎?

忽如一夜春風來,製造業開始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工匠精神」成為熱詞,「振興實業」成為熱點,國內掀起了「中國製造2025」的熱潮,想必國家領導一定通過各種官方報道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百花齊放的大好春天!

時間是最好的驗金石,這些政策、弘揚、呼籲真的接地氣了嗎?我們需要去檢驗實際的結果!如果捧紅了幾位大國工匠,他們卻成為了不再搞技術的紅人;如果呼籲為實業代言,卻成了吹噓某某技術已超過國外水平;如果「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製造風向標,是引進了一大堆國外智能設備;如果政府對製造業的扶持,扶出了更多的低端製造;如果燒國家巨資搞出的核心技術,卻成為了市場唾罵的品牌….

我們相信國家層面對製造業的政策與方針是英明的,弘揚與呼籲的東西都是很好的!但是,有沒有執行到位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深入市場一定不知道製造業的真實情況,多去民間聽聽普遍的、真實的聲音,去看看我們工匠的待遇提升了沒有?福利提升了沒有?還有多少人願意干工匠?製造企業的日子好過嗎?製造企業有能力能給工匠提升待遇嗎?.....

製造業才是根本!

新世紀以來,中國一直被譽為「世界工廠」,龐大的勞動力、廉價的土地資源和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從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然而現今,關於外資是否正從中國撤離的話題,正引發激烈的爭論。中國外貿的決戰是否已經開始?

不僅僅是我們的設備讓外國設備佔領,外資是否正從中國撤離的話題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究竟為什麼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究竟是誰搶了中國人的工作?

第一,中國的生產成本高了。

近年廣東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續上揚,稅收優惠的力度減小,外資在華的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

在用工成本漲勢驚人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力的工資增速卻未曾降低,多個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這代表著外資在華能撈到的油水越發稀薄了。

第二,對外資政策准入門檻提高,優惠政策取消。

中國許多地區都提高了投資門檻,對新進的外資企業,不僅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甚至還對其產業類型、節能減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稅收上,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也正在失效。

第三,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

由於貨幣量化寬鬆,導致物價上漲,又反作用於食品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中國勞動力沒那麼物美價廉了。

第四,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除了以上原因外,也有部分外企自身經營不善,轉型不及時才被迫退出中國,例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知名企業。因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而退出中國市場的外企,也大有存在。

誰都不想失業,但未來的風險難以預料。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得好好想想,如果突然一天失業了,該怎麼辦?

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只有製造業才能真正創造財富。

如果一個國家製造業出現問題,創造財富的機器將受到嚴重阻礙,所以製造業才是一棵樹的根,製造業才是國家的根本。而美國毫無疑問正在回歸製造業,曹德旺被「出走」,令人憂心忡忡。

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比如最近媒體熱議的稅費過高的問題。我們比較一下全世界的稅率,中國的所得稅加上增值稅 ,稅率達百分之三四十。排第二的美國是35%,現在要降到15%了。

美國這次大幅減稅不只給中國,給全世界都帶來了重大衝擊。因此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去年底決定,將英國的公司稅從20%降到17%。德國、法國也對美國提出抗議,這種減稅方法會使它們的企業受到重創。

曹德旺也好,郭台銘也好,都不去歐洲設廠而去美國,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們的對手。拿稅負數據來說:社保在工資中的佔比,中國是40%,美國是15%;宏觀稅負,中國是38%,美國是25%;企業所得稅,中國是25%,美國是15%;增值稅,中國是17%,美國是0。

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未來應該將國家的最多的資源、最大的力量跟所有的精力投放在製造業的發展上。製造業才是立國的根本,才是中國能夠走出經濟下行壓力的唯一良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個機械工程師的轉行經歷:薪水重要還是興趣重要?
俄「死亡列車」分導彈頭照片罕見曝光,可一次性摧毀30個城市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