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孫悟空的緊箍咒即使不是地球人都知道,那也肯定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你知道緊箍咒之外還有金箍咒和禁箍咒嗎?這兩個可以有,而且真的有,如若不信,請看《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為了讓佛經在南贍部洲,特別東土大唐,發揚光大,如來佛派他最信任的弟子觀音菩薩前往唐都長安尋找取經人。臨行之前,觀音問如來還有什麼最新指示,如來道:

「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哪五件寶貝?「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還有三個箍兒。關於袈裟與錫杖,如來的囑咐如下: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關於三個箍兒,如來是這樣說的:「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想來如來這個佛還真是有趣的緊,明明是一模一樣的三個「緊箍兒」,他卻特意準備了「金緊禁的咒語三篇」,這不是故意難為觀音菩薩嗎?

觀音自然不敢對如來的安排評頭論足,但從日後的行事來看,她好像是有一些不爽氣的。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如如來所言,觀音把第一個緊箍兒用在了取經人的徒弟身上,當然不是別人,就是心猿意馬的孫悟空,這個事情各位都熟悉得很,筆者在此就不浪費筆墨了。

出人意料的是,等到第二個緊箍兒被拋出時,它的用途卻背離了如來的初衷,具體情況是這樣的:菩薩現相,問妖取了佛衣(即錦瀾袈裟),行者早已從鼻孔中出去。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提槍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菩薩將真言念起。那怪依舊頭疼,丟了槍,滿地亂滾。半空里笑倒個美猴王,平地下滾壞個黑熊怪。

菩薩道:「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滿口道:「心愿皈依,只望饒命!」行者恐耽擱了工夫,意欲就打,菩薩急止住道:「休傷他命,我有用他處哩。」行者道:「這樣怪物,不打死他,反留他在何處用哩?」菩薩道:「我那落伽山後,無人看管,我要帶他去做個守山大神。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吳承恩寫這一段時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信息,他沒有告訴我們觀音念的是金箍咒還是禁箍咒,這一點要到第三個緊箍兒拋出之際才能揭曉。

第三個緊箍兒套在誰頭上了呢?聖嬰大王紅孩兒,也就是後來的善財童子。

和黑風怪相比,紅孩兒的桀驁不馴更上基層樓,而觀音對此早有預感,所以在給紅孩兒戴箍時採用了和以前大不相同的方式,她「將箍兒迎風一幌,叫聲"變!"即變作五個箍兒,望童子身上拋了去,喝聲"著!"一個套在他頭頂上,兩個套在他左右手上,兩個套在他左右腳上。」緊接著菩薩宣稱要念金箍咒,孫悟空聽成了緊箍咒,一時有些慌了,聽了菩薩的解釋,他才明白緊箍兒咒是咒他的,金箍兒咒是咒紅孩兒的,提到嗓子眼的那顆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西遊記》中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緊箍咒,為何觀音「貪」了兩?

既然紅孩兒戴的是金箍兒,孫悟空戴的是緊箍兒,那麼,黑風怪戴的肯定是禁箍兒了。

行文至此,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呢?當初如來佛把三個箍兒送給觀音菩薩時,曾經囑咐她要把他們用在不伏使喚的取經人的徒弟身上,可是,觀音最後是怎麼用這三個箍兒的呢?禁箍兒被她用來給自己的落伽山招了個守山大神,金箍兒被她用來給身邊的善財龍女配了個善財童子,只有緊箍兒用在了為唐僧教管徒弟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觀音在緊金禁三個箍兒上有點假公濟私,應該不算無中生有,危言聳聽吧?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憶江南,歷史學者。原名張恆濤。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講壇》,《北京青年報》,《齊魯晚報紙》,《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十餘萬字,作品收入《歷史開卷有疑》、《歷史的傷口》、《歷史江湖》、《並非「史」無對證》等書。代表作《歷史老師沒教過的歷史》1、2、3部暢銷不斷,第四部即將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狼文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斧聲燭影」是江湖傳聞還是史實,看此君的筆記小說大抵就明白了
水泊梁山上的"紅臉關公"與「白臉曹操」,竟是兩口子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