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馬未都:美的最高境界是病態美!盆景便是其一

馬未都:美的最高境界是病態美!盆景便是其一


馬未都:美的最高境界是病態美!盆景便是其一

馬未都先生說:「中國人的審美分四個層次,位於金字塔最底端的是艷俗美,往上是含蓄美,再往上是矯情美,塔尖上則是病態美」,美的最高境界是「病態」!這句話不無道理,盆景便是其一。

但實際上,盆景確實是一種病態美,它不斷地被主人修剪掉新枝,讓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樹在盆內以所有者的構思生長。讓它長勢「奇絕」不同自然又貼近自然。欣賞自然界茁壯成長的自然美與欣賞「枯藤、老樹、昏鴉」的病態美對傳統文人來說,後者境界更高。

與自然健康之美相比,病態的美似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枝條的扭曲和扭曲,枝條的誇張,枝葉的稀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病態的美已經被世界所認可。

審美是指在理性和主觀、主觀和客觀上理解和感知事物或事物的美。似乎年輕人喜歡娛樂,聚在一起,有一種年輕的精神。經過風雪之後,渴望安靜、平靜、平靜。

當我與盆景接觸時,我喜歡那棵鬱鬱蔥蔥的高樹。松樹和柏樹的干枝,無論前人如何解釋,它們都感覺不好。那時年輕,知識淺薄,胸口無胸膛,眼睛無山川,只有一顆純潔的心。樹要茂盛茂盛,河水要放慢,清澈。

當時,它開始經營盆景,從行業的第一次知識,到完全破壞全場材料的全血流失,由黑心樹小販買來的「輕極插入」材料,經歷了婚姻和初生子女,關係的極大樂趣。離開世界,競爭的同事,資金困難的困難,朋友。合伙人的支持、支持或離開這些歡樂、憤怒、困惑、困惑、無助,坦率地交織了多年來交給行業的學費。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喜歡盆景的音樂。理解所謂的盆景大師,不是因為技巧的技巧,而是他們更善於在盆景中展示自己的技巧,喚起欣賞的共鳴。

所謂的「生命之死」,在大自然的狂風呼嘯中,土壤侵蝕的昆蟲咬傷仍然依靠一絲水的掙扎來堅持生存,尋求生命力,倍增生命,搖滾,也曲折。死亡的骨頭和綠色的新樹枝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生與死是相互依存的。正是因為這種稀有的價值,人們才把它變成了「犧牲的乾涸」。它就像生活,不是為了逃避死亡,為了更勇敢地面對挑戰。

它就像「文人樹」。它給人一種悲傷和噁心的印象。它薄、薄、不完整,但不傲慢。文人樹大多表達自己。在中國,古代文人大多是冷漠傲慢的。不習慣世俗的複雜,難做卻不能改變,卻讓自己受傷了,想想吧,還是自己做,其他人跟著他走。

還有一種病態的美人,那就是蘇仁格盆景,創始人是海創寺的主人Su Ren monk。不同於文人的盆景,「世界不了解我,我是不朽的」。佛教僧侶,與古代佛教僧侶練習,研究佛法,使塵土變薄,轉向禪宗荒涼的美學。在表現形式上,盆景較薄,枝葉較薄,有大片面積的白色,不僅是樹木本身,而且是樹木和周圍環境的圖像。啟蒙運動。人們稱之為「禪宗樹」。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之後,巨大的悲傷和悲傷,最後的平靜和安靜。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尋找氣息合宜的庭院世界
專註、積極、多產的盆景藝術家胡光生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