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沒落了,我們的青春時代也結束了
最近看到有關KTV的消息應該是某明星生日會和雲南的桃色事件了吧。
但其實KTV行業內最近還發生了件大事——9家KTV公司起訴音集協壟斷案開庭。在迷你K吧、K歌App和直播及短視頻平台夾縫間艱難求生的KTV經營者這次聯合起來反抗了。
路人知道「音集協」大概就是因為其要求KTV刪除6000多部音樂電視作品吧。當時KTV刪歌的消息一出,有網友驚呼:「以後聚會第一場吃飯,第二場還能去哪?」KTV真的沒落了。
說到KTV的衰落,錢櫃其實是很多人心裡過不去的坎兒。
「錢櫃是一個時代,我們青春的時代也在這裡結束了」,在2015年1月30日一位歌友來到錢櫃朝外店,一邊拍照,一邊發出這樣的感慨。
圖/網頁截圖
但在最火的2005年到2009年,錢櫃KTV朝外店月收入甚至能超過1000萬元。
圖/客戶端截圖
除了版權和房租,還有什麼困住了KTV?
比如開業難。以唱吧麥頌為例,負責加盟諮詢的林先生就反覆強調,選址直接影響營業執照的辦理。選好開業地點,公司還會有派人考察店面等前期工作,來判斷是否適合開業、盈利水平如何、能否辦理營業執照等。也就是說,加盟商選好了地址、準備好了資金,費半天勁能不能順利辦照和公司簽約加盟還不一定。
比如投入大。房租是最大的支出,以北京北三環靠近繁華商圈的地段為例,500平方米場地的平均月租金在10萬元上下。再按唱吧麥頌的報價,每個包廂的加盟費10000元,再算上10萬元的保證金和6萬的工程監理以及裝修、報警設備和人工等其他成本,一項一項算下來加盟的支出不小。
圖/唱吧麥頌官網截圖
而米樂星KTV的呂先生更直言,不算房租,400-500平方米店面的投資不會少於300萬元。以米樂星崇文門店為例,1000平方米店面的整體投資就達6000萬元。
比如缺新歌。曾經一首歌不拍個MV都不算完整作品,可是現在唱片業整體萎縮,逼迫唱片製作成本越壓越低,使得拍MV成了件奢侈的事。曾經10首歌的專輯,唱片公司能為歌手拍4-5部MV,有的大牌歌手幾乎整張專輯都拍了MV,然後投放KTV供粉絲欣賞、飆歌。而現在MV越拍越少,就意味著越來越少的新歌進入KTV。
比如少新意。大多數的KTV同質化嚴重,無論裝修和服務都缺少特色,就連會員管理制度和營銷手段都差不多。
比如無客源。據娛樂產業報道,曾有自稱為錢櫃前員工的人在網上爆料,鼎盛時期的錢櫃每晚營業收入可達50萬以上,一年營收2億左右,利潤佔3成。而今天,北京錢櫃僅存一家惠新店。原來就算提前好幾天定位還可能要在門口等位的錢櫃,如今的大堂已經冷冷清清。曾經門口都無處停車的麥樂迪月壇店,現在晚上停車場空蕩蕩,若不是門口還亮著燈,也讓人以為已經結束營業。
曾經排隊等位的人都去哪了?
除了傳統KTV之外,一部分高消費人群會選擇夜店,部分夜店內設KTV包廂,不僅比傳統KTV包廂奢華、舒適,私密性高,歌單也比傳統KTV豐富,服務就更不用說了。
一部分人選擇了在迷你K吧里過癮。不高的消費門檻和新鮮的消費體驗,讓這個「小東西」很是紅火了一陣,K吧里有人在唱,K吧外有人在等。
低廉的投資門檻讓迷你K吧迅速佔領了商場、電影院甚至辦公樓里的角落,填補了人們碎片化的休閑時間。一台咪噠迷你K吧28880元。友唱則只要交19800的服務費就可以免費使用有4萬首歌的迷你K吧一年。據友唱的銷售人員井先生介紹,迷你K吧的收費即可按時間也可按曲目,標準一般由客戶定。
只是好景不長,這個新興起的這個「小東西」也面臨著和傳統KTV一樣的窘境——門可羅雀。
也許是人們發現迷你K吧消費並不低,只能坐兩人的包廂15-20分鐘收費大約25-30元,而傳統KTV在走低價路線的同時參與團購活動,以純K三里屯店為例平時熱門時段2-4人間的3小時套餐僅為430元,按4個人算,人均每小時35.8元。
圖/大眾點評截圖
再加上形成社交孤島、K歌體驗感和衛生等諸多問題,迷你K吧或空置或淪為了路人的休息吧,生存狀態不容樂觀。
特別是伴隨互聯網發展,K歌APP、直播及短視頻平台已經改變了人們對K歌模式的刻板印象。據易觀分析統計,2018年第四季度移動K歌用戶已達2.4億。
圖/易觀官網截圖
現在,80後說,如果有人約還是會去KTV,但一般聚會在餐廳、精釀酒館、酒吧更多些,偶爾玩玩密室逃脫也是有的。
90後說,已經有3-4年沒有進過KTV,現在周末主要是約狼人殺、劇本殺等遊戲。
00後說,誰還進KTV,都用唱吧錄歌了,「就像我們現在聊天都用QQ不用微信一樣,誰還用爸媽那代人的東西。」
因為整個產業持續走向低迷,金額不菲的版權費就被人盯上了,於是有了文章開頭的那場官司——9家KTV公司訴音集協。
音集協到底是哪路神仙?這是2008年獲批成立的、我國唯一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全稱是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
也是自2008年,音集協委託天合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在全國範圍向KTV收取版權使用費,然後根據歌曲的點播次數及唱片公司擁有的版權數額等分配給相關權利人。
經過十年光景,還是走到了「撕破臉」的時候。2018年10月22日,音集協通知KTV終端生產商和經營者刪除未取得授權的6000多首歌曲,否則可能將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圖/音集協官網截圖
11月5日,音集協宣布與天合解除合作關係,並指出天合集團在著作權許可費收取中存在嚴重違規違約行為,終止天合集團的代收費資格。
圖/音集協官網截圖
天合隨即回應「與音集協合作10年,足額上交版權費十幾億元」,且認為音集協單方宣布終止合作的行為無效。
圖/天合文化集團官網截圖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KTV經營者傻眼了——我們已經交的版權費怎麼算?發生糾紛誰負責?
隨後,多家已經簽約並交了版權費的KTV聯合起來,準備向音集協發起訴訟,要求音集協按照合同約定承擔法律責任,並且要求音集協提供正版的曲庫。於是,有了上周廣東九家KTV公司起訴音集協壟斷糾紛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
「只是不知道此舉是不是KTV經營者與天合協手在逼音集協放下壟斷權杖。」一直關注此事的律師猜測說。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滕瑾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