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一周內大起大落的文字吃雞遊戲,竟是「吃雞鼻祖」?
想要了解更多的遊戲資訊 一定要關注遊戲陀螺!
3月20日,App Store和Steam平台國區同步上線了一款名為《黑色倖存者》的文字AVG生存策略遊戲。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這款由韓國手游廠商ARCHBEARS開發的遊戲就沖入免費榜第30名——不過這個排名就是它迄今為止的最高點了。又用了六天,《黑色倖存者》的排名迅速從30名回落至556名,在8天時間裡描畫出了一段大起大落的用戶增長曲線。
上線韓服移動端4年之久的 《黑色倖存者》或是吃雞鼻祖之一
插著「生存競技」這樣醒目的標籤,《黑色倖存者》給人的第一念頭是這會不會又是一款類似於《絕地求生》或《堡壘之夜》的跟風之作。但實際上,相比於這兩款「現象級」的吃雞遊戲,《黑色倖存者》的誕生可能還要更早一些。
七麥數據顯示,《黑色倖存者》的iOS版本早在2016年9月就在韓國地區上線,其安卓版本更可以追溯到2015年。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款文字AVG策略競技遊戲或許可以稱作是吃雞遊戲的開山鼻祖之一。
單看遊戲機制,經歷過數個爆款吃雞遊戲洗禮的我們並不會從《黑色倖存者》上發現太多亮點:由玩家控制的十名「實驗體」被投放到一座海島上,玩家需要從逐漸被限制的各個區域中搜索物資、武裝角色,在這個過程中玩家也自然會與其他選手遭遇、交戰,當場上僅剩一名玩家時遊戲即宣告結束,倖存玩家成功「吃雞」。
30餘名角色、龐大的物資合成系統 另一種意義上的「硬核」
縮圈、物資搜集、僅一人/一隊倖存……當下幾款火爆的吃雞遊戲里所有的重要元素幾乎都可以在《黑色倖存者》中找到。而其最大的差異則在於,拋開了3D遊戲中FPS、動作等吃雞遊戲中最核心的元素之後,《黑色倖存者》它本質上已經是一款不折不扣的2D文字冒險遊戲。也正是基於「策略」這個底層的理論,該作在設計之初就與其他射擊類吃雞遊戲有根本上的差異。
《黑色倖存者》有多達30名以上的遊戲角色,不同角色的人物屬性、技能、擅長兵器各不相同,由於開發商在遊戲中設置了一套龐大的物資、裝備及武器合成系統,因此玩家在一開始就需要根據角色特長及裝備成長性在各式武器之間做出抉擇。
武器名字「韓風」滿滿
當然,這套略顯複雜的合成系統或多或少會對入門玩家造成相當困擾——遊戲中的一把最頂級武器往往需要6種以上的基礎材料才能合成,而這些材料必須在指定區域才有可能找到。儘管玩家可以在索引系統里看到所需物資的合成公式及所需物資的對應區域,但在節奏明快的吃雞手游中,記住合成配方及各區域的物資分布情況算是一項「硬性」要求。
弱交互低操作性 受制於2D場景的《黑色倖存者》
在遊戲的中後期,熟悉了遊戲角色、道具合成、地圖信息的玩家駕馭起來並不會太難,因此這種相對較輕的玩法另闢蹊徑地俘獲了一批喜愛吃雞題材的「手殘黨」玩家。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輕易地注意到「可操作性」是此類文字吃雞遊戲的最大短板——囿於「簡陋」的2D場景,《黑色倖存者》在玩法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諸多限制。
這樣的局限性首先表現在玩家的探索和搜尋方式上。就像大多數2D第一人稱AVG甚至Galgame一樣,《黑色倖存者》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開放世界」一說,其最大的自由是玩家可以在地圖上的二十餘個區域自行穿梭,甚至不受區域遠近拘束。最關鍵的遊戲交互方面,當移動到地圖上某個地區時,玩家能且只能點擊畫面上的固定區域,只要簡單地觸碰屏幕,系統就會自行尋找物資或接觸其他玩家/NPC,弱交互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家並沒有太多的行動或操作自由可言。
如此單薄的交互方式對遊戲的戰鬥模式影響更為深遠:所有戰鬥的發生契機仍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礎上,即玩家首先要通過探索才能發現其他玩家進而發生戰鬥(發現敵人的幾率大小取決於地圖環境、武器裝備等因素)。
相應地,一場戰鬥結束的時機也頗為「無厘頭」:即便受到襲擊或玩家的角色生命垂危,玩家也可以立即移動至其他區域脫離戰鬥——不過,這樣的遊戲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玩家的遊戲體驗,玩家不至於因為受到偷襲就瞬間GG(這是《絕地求生》等FPS吃雞遊戲的弊病之一)。
本質是一款養成類吃雞!為什麼一款生存競技遊戲會那麼肝?
另一方面,儘管《黑色倖存者》一直被標榜為競技遊戲,但顯然,ARCHBEARS所開發的這款作品在競技遊戲最強調的「公平性」上就有所缺失。
作為一款擁有30多個角色的生存競技遊戲,《黑色倖存者》飽受爭議的一點是,遊戲中的每一位角色都可以成長、進階,而「星級」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攻擊、防禦、生命、耐力等對生存競技遊戲來說至關重要的屬性。而為了進階,玩家就必須付出金幣、道具等不菲的培養成本。
此外,玩家還可以在一局遊戲中攜帶一個天賦技能,不過系統只會免費給予一個有些雞肋的名為「麵包搜索」的非戰鬥天賦,而其他實戰型天賦均需使用金幣購買。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需要購買的天賦的使用期限都是10天,倘若玩家金幣告罄或AFK歸來就不得不面臨沒有戰鬥天賦可用的局面。
而與傳統吃雞、FPS遊戲最大的不同是,《黑色倖存者》的每位角色在陣亡後還有長達一小時的復活CD,玩家只能使用金幣或道具復活角色,處於陣亡狀態的角色不能參加遊戲。
總體而言,「0氪」玩家或許可以通過長期穩定地「肝」遊戲,在獲取金幣、道具等遊戲內必不可少的元素,和正常遊戲之間取得平衡。可一旦「肝度」不足,玩家往往會被逼到「氪金」的選項面前。
其實,觀察《黑色倖存者》在韓服上線時的排名趨勢不難發現,如今國區《黑色倖存者》的情況和當初如出一轍:上線時曇花一現,暢銷榜排名徘徊在數百名左右。也就是說,無論是肝,還是氪,該作對於流量和流水的那些期許沒有一個實現,這是遊戲內容的本身問題,還是遊戲運營的問題?
誠然,《黑色倖存者》獨樹一幟地找到了吃雞遊戲在其他場景上的落地地點,可是經過海外市場兩三年時間的檢驗,它的玩法稱不上有多成功。既然玩法的可發掘空間有限,那麼退而求其次,來到中國這個全新市場的《黑色倖存者》也許要在遊戲運營或內容定製化方面有所改變了。
結語:
事實上,就像《黑色倖存者》的國內合作方頑皮熊工作室在許多推廣渠道所宣傳的那樣,「《黑色倖存者》是一款二次元文字吃雞遊戲」。在「吃雞」二字之前,它更傾向於以「二次元」作為敲門磚打開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所以《黑色倖存者》才有如此精美的立繪、各角色的語音包和豐富的人物故事及養成元素,這些元素都是ARCHBEARS在二次元標籤下尋找精準用戶的利器,為此買賬的玩家也不在少數。
而作為一款無意間闖入吃雞遊戲範疇的二次元遊戲,《黑色倖存者》也多少可以給傳統FPS類吃雞遊戲注入不少新鮮血液,單30多個性格迥異、自帶人物背景故事的角色設定就可以給當下所有意欲進軍吃雞遊戲的廠商好好上一課——要知道,首個擁有不同角色、不同技能的FPS吃雞遊戲是EA今年2月推出的爆款大作《Apex 英雄》。這款擁有8名不同英雄的遊戲發售時距離《黑色倖存者》在韓服上線已經足足過去了4年時間,卻依然能令所有愛好吃雞玩法的玩家眼前一亮。
在吃雞遊戲最火的這幾年,我們見證了「一年誕生一款吃雞爆款」的奇蹟,但從吃雞類遊戲的衍生玩法,以及像《黑色倖存者》這樣的泛吃雞遊戲反哺傳統生存競技遊戲的可能來看,吃雞遊戲的天花板還遠遠沒有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