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普賢十大願王,究竟是哪十願?

普賢十大願王,究竟是哪十願?

菩薩修行,在六波羅蜜的基礎上,再往上提升,就要修普賢十願。普賢十願是普賢十大願王的簡稱,是菩薩最後修學的法門。普賢十願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是普賢菩薩在因地發心修行時,立下的十大行願,也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下面我們簡單分享一下這十大願王:

一,禮敬諸佛。

普賢菩薩的特色就是心量廣大,真正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一樣是他所不能包容的。禮是禮拜,敬是尊敬,諸佛包括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未來諸佛,就是現在的十方眾生,也包括我們,他都統統禮敬。禮敬過去、現在諸佛容易,但要像禮拜釋迦牟尼佛一樣的去禮拜眾生,這個一般人不容易做到,普賢菩薩就做到了,所以我們要像普賢菩薩學習,學習他的心量,不能輕慢一切眾生,因為他們都是未來諸佛。

二,稱讚如來。

上一句禮敬諸佛,是從相上來說的,對一切法界眾生,都要平等的禮敬;如來,就不是從相上看了,而是從自性上看,這就有差別了。他的心念善,言語行為都善,這符合如來自性,我們就要讚歎他,表揚他。如果他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不符合如來自性,我們就什麼都不要說,不要讚歎他。這就是古人常講的「隱惡揚善」。

三,廣修供養。

供養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親善行為。供養的範圍很廣,我們平常講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供養。我們遇見人後,對人微笑是供養,對人尊敬也是供養,對人合掌禮敬還是供養;安慰別人,讚歎別人,為人講經說法也是供養。另外就是錢財和物質的供養,有些人生活很困難,或者遭遇天災人禍,我們盡心儘力去幫助,這也是供養。

普賢菩薩在經典里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因為佛法能夠使人破迷開悟,恢復圓滿的自性,這是其他一切供養所不能達到的。

四,懺悔業障。

業障每個都有,只要人有起心動念,就一定會產生障礙,障礙什麼呢?就是障礙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本性裡面,本來有無量的智慧德能,但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就要消除這些障礙。佛教的一切法門、方法、手段,無非就是要把這些妄想執著打掉,這一切修學的方法,都屬於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

我們凡夫很重要的一個煩惱,就是嫉妒,這是與生俱來的,也是佛法修學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所以普賢菩薩提出這一願,讓我們修隨喜功德。不但不可以嫉妒別人,還要進一步懂得別人的好處,隨喜別人的善言善行,盡心儘力幫助他完成這些善事,能夠容忍別人超過自己,這就是儒家所講的「成人之美」。

六,請轉法輪。

佛法就像車輪旋轉一樣,能夠使人轉凡成聖,碾摧一切煩惱。佛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就是轉法輪。請轉法輪,放在現在來講,就是要禮請法師大德來講經說法,來弘法利生。沒有人禮請,法師不會自己過來,這個地區就沒有人弘揚佛法,所以禮請法師的人,等於為一方造福,他的福報就很大。

七,請佛住世。

佛現在雖然不在世了,但講經說法的法師大德還在。我們雖然請轉法輪了,禮請法師過來講經了,但我們聽一次、兩次講經,並不能開悟、證果,所以還要請老師常住,以便天天接受老師的教導,長期在佛法中熏陶,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八,常隨佛學。

前面七願是菩薩的願行,後邊這三願,是菩薩的迴向行。現在佛雖然不在世了,但佛的經典還在,我們要依照經典的教導去修行,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實踐當中,這就是常隨佛學,是修學佛法所要求的最高標準。

九,恆順眾生。

面對一切法界眾生,都要做到「順」,只有順著眾生才能夠教化他們,幫助他們,這要有極大的耐心。他雖然迷得很深,煩惱很重,但我們要統統原諒,不能夠計較。我們要先修好自己,為他們做個榜樣,他看到、聽到,就會認真思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把錯誤的根源找出來,他就得度了。在恆順當中,一定要懂得契理契機,知道時節因緣,什麼時候該怎麼做,才能恰到好處,收到圓滿的效果,這個需要智慧和善巧方便。

十,普皆迴向。

我們要將自己所修學的功德,毫不保留地,統統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其實就是回歸自性。這就是要把我們的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達到這個境界,修學才算圓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佛說:一個人有沒有福報,聽他說話就知道了!
《無量壽經》中最感動人心的兩句經文!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