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好,熟悉的陌生人

你好,熟悉的陌生人

/ 守 望 相 助 /

我們近如鄰居,卻失去了情誼

在如今的時代,一方面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創造了種種便利,但另一方面,很多珍貴的傳統文化卻在逐漸消失。

我記得有一位美國名人曾說:如今極其發達的科學技術,日益讓世人變得如同近鄰一般,但是人們之間仍然缺少情同手足的道德觀念。

當時他所處的年代,交通、信息等遠遠不及現在,但是依然發出那樣的感嘆。如今高科技確實已經鋪天蓋地,可以讓全世界的人近如咫尺般對話,這是一種超越,但是它的背後卻隱藏著憂患——人類歷史上很多有價值的文化、思想與理念不斷地隱沒了。

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年輕人,既要追求科學知識,同時也不能遺忘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可能是人類更需要的,也是陪伴人類更長久的。

無論世界奔向何方,慈悲才是出路

這裡的慈悲,跟一般人所說的愛有所不同:愛是一種自私的心態,付出的背後附有條件,給與的同時帶有目的;而慈悲則不同,尤其佛教的慈悲,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心態,是無條件的奉獻與關懷。

如果心中沒有慈悲,有的只是自私,雖然追求幸福,卻可能會感受無量的痛苦。

這一點,並非僅是佛教的說法。有智慧的人可以思維:如果地球上的人都非常自私,最終的結果會怎樣?確實比較可怕。為什麼?因為人們會在自私的驅動下拚命攫取資源為己所有,而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即使要滿足這一代人也非常困難。若是完全不顧他人、只管自己,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如今很多人常常被恐懼、擔憂、焦慮等情緒所籠罩,原因是什麼?也是自私,因為一心想保護自我,由此就看不慣很多人,尤其跟自己敵對的人。相反,如果能培養慈悲心,願意幫助別人,那不管接觸什麼人,都會很快樂。

著名詩人莎士比亞曾說:「慈悲有雙重福佑,它賜福於施與者,也賜福於受施者。」確實如此,這一點大家在生活中也看得到。

把你最愛的那個人,換成眾生

這樣的慈悲心,如何才能生起呢?

大家都知道,人的體能通過鍛煉可以提升;同樣,人的慈悲心通過修鍊也可以增上。不過身體的能力有限,不會達到無盡,而心的潛力卻無窮,甚至可以變成無有止境的愛。

藏傳佛教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格西叫博多瓦,有一天一個婦女來到他面前請教:「應當怎樣修慈悲心呢?」博多瓦格西說:「你對你的兒子托雷扎如何關心,就那樣去關心所有眾生,這就是修慈悲心的方法。」

所以,如果想修慈悲心,可以想想自己最愛的是誰,你對他(她)如何關愛的,就那樣去關愛其他眾生。

很多人也許覺得這很難做到。確實一開始並不容易,但是心可以修鍊,到了一定時候,你的慈悲可以擴展到一切眾生身上——無條件地愛護所有人,乃至其他類生命,如同慈悲自己的親生孩子或知心朋友一樣。

人心是戰場,慈悲才有和平

現代神經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學習和訓練,能夠在結構和功能上發生變化。

與此類似,人的心靈也可以轉化,向著賢善、美好的方向——這並非天方夜譚,不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許多在家或出家人,有信仰或沒有信仰的人,通過努力修行,最後的確對自我不太執著,而願意為他人奉獻。這種效果,即使短短時間也可以出現。

如果很多人能夠修慈悲心,家庭戰爭也會減少。不知道你們這邊有沒有家人吵架的現象?表面看來沒有,不過公眾場合中一般也看不出來,因為家庭戰爭都是內戰。我認識的有些人,因為這種戰爭,似乎已經與「和平時代」絕緣了。

其實人與人的戰爭、衝突,大多是自私心所致。如果能培養慈悲心,內心就會變得柔和、無私,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都可以找得到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方立天:論佛教文化體系的結構與核心
人這輩子一定要有佛性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