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佳,卻是隋唐乃至宋朝的生命線
唐代皮日休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首詩中的河指的便是京杭大運河,因為隋煬帝登基上位之前一直在揚州,因此對揚州念念不忘,不過這並非修建大運河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重心從東漢開始,一直在向南轉移,黃巾之亂後的諸侯爭霸,中原軍閥一片混戰,大批平民和士人南下,到荊州或者是江東避禍,以及西晉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晉室東渡,南方一直相對穩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北方人口稠密,糧食需求大,當地出產無法滿足關中的糧食缺口,因此隋煬帝就想到了這招「南糧北送」,來解決糧食資源上的地域不平衡,而且隋煬帝曾經徵集大軍三次征伐高麗,需要調遣大量糧草資源,因此京杭大運河的修建也就成為了必要。不過可惜的是,修建京杭大運河正如同秦長城一般,徵調大量民力使得百姓叫苦連天,最終爆發了隋末農民大起義,隋王朝因此覆滅。唐王朝因此才能夠後來居上,而隋朝修建的這條大運河同樣成為了唐王朝的生命線。
唐朝二百多年歷史上,曾經爆發過許多戰爭,如果我們從地圖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許多戰爭都是圍繞運河周圍展開的。比如武則天上位後,徐敬業不服因此在揚州發動叛亂,而揚州正是運河與長江的交匯點,可以說是戰略要地,一旦徐敬業控制了揚州,就能夠截斷從江南運輸而來的賦稅。正所謂大炮一響,白銀萬兩,打仗打的就是錢,一旦截斷了武則天的財路,自然就能夠不戰而勝。而武則天同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刻派遣三十萬大軍南下,迅速平定叛亂。
而持續時間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儘管唐軍和叛軍圍繞長安、洛陽等大城市展開會戰,不過雙方都對京杭大運河沿線十分重視。叛軍依靠永濟渠維持財政,唐軍則是死守汴河,比如在平原之戰中,顏真卿正是通過掌握了永濟渠,迫使安祿山放棄進攻潼關。而在著名的睢陽之戰中,由於張巡嚴防死守,安慶緒攻下睢陽之後,無法繼續對富庶的江淮地區用兵,從江淮遠道而來,源源不斷的賦稅輸送到唐軍手中,唐軍才得以勉強維持。
相比於安史之亂,唐朝後期的裘甫起義儘管規模不大,但是卻讓唐王朝驚恐不已,根源就在於裘甫控制的浙東地區正是唐朝的經濟命脈,如果不及時派兵鎮壓,那麼一旦裘甫席捲東南,江南的財富無法通過京杭大運河轉運到長安,那麼唐朝覆滅也就不遠了。遠在桂林的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卒起義,儘管遠在南方,卻讓李唐王朝殫精竭慮。而後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儘管攻克了都城長安,卻因為沒有控制運河沿岸,因此不久便被李克用和朱溫等人剿滅。
而等到唐末各地藩鎮自立,巴蜀和江南地區紛紛割據,不再向長安進貢,唐朝的生命實際上已經進入到了倒計時,因為唐朝的繁華富庶是以對江南的經濟控制為前提的,失去了對京杭大運河的控制權,自然也就難以為繼。別看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貌似聲名不佳,不過的的確確是隋唐乃至宋朝的生命線。
※村民晚上聽到一聲巨響,引來專家現場勘察,得出結論:千年大墓
※老頭將國寶當成灶台擋灰布,專家頓時心疼,後花150塊錢將其買走
TAG:韋小寶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