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珠三角有多富?廣東省有多窮?

珠三角有多富?廣東省有多窮?

作者 | 橘子親王

來源 | 地球知識局(diqiuzhishiju) 已獲授權

改革開放40年,廣東顯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從1978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省域排名僅為第5,到和江蘇一起領跑全國,並且和第二梯隊的山東拉開巨大的差距,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廣東的富庶發達,不僅造福於廣東人民,也為湖南、湖北、江西、廣西等中南部省份創造了巨量的就業機會。

已經從單個大城市向都市圈階進化了

但和江蘇的平衡發展不同,廣東之強,強在珠三角。在這個省份的北、西、東三個方位上,仍然存在不少未能享受到開放福利的弱市弱縣,這也成了廣東的一塊心病。

這是一個存在感向外逐漸消失的省份

01

珠三角的死角

廣東之精華集中於珠三角,這並非只是今日的現狀。位於珠江下游三角洲核心地帶的廣州,早在秦朝就已經是整個廣東的經濟政治重心。它長達千年的一地獨大局面源自廣東除此地區之外糟糕的地理條件。

秦在嶺南建立的三個郡:南海、桂林、象

番禺(廣州)是一個重要的中心

粵東在地理上和福建一脈相承,而福建本就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向南的延續自然也是山地縱橫。集中在這裡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北兩條線:南線是以海岸線邊的港口和平地為核心的潮汕地區,海洋氛圍濃厚;北線是東江沿岸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

從浙江寧波一直延伸到廣東汕頭

找不到很大的沿海三角洲和平原

這兩個有人類聚居潛力的地區,卻被蓮花山脈強行阻隔,互相產生不了什麼聯繫,無法將潮汕的海洋優勢與東江流域的物產相結合,始終相對孤立。

其孤立體現在居民上,便是潮汕是潮汕人的家鄉,梅州則是客家人的重鎮。兩者連民系都不同,很難說能構成什麼合作。在廣東漫長的發展史上,這兩支民系之間的衝突往往壓過交流,讓粵東始終難以形成合力。

廣東三大文化群

粵北的情況也不佳,從清遠向北直到南雄都是一望無際的山嶺。除了北江及其支流連江在山脈中構造出的一些河谷盆地以外,幾乎沒有適合人類大規模聚居的地區。

沿著西江深入粵北

(清遠-韶關之間一段,英德附近)

對於從北方南下的中原人來說,這裡說到頭來還只是一個暫時落腳的地方,他們最終的目的地還是農業條件明顯更佳的珠三角。

而以韶關為核心的粵北山區,也正好位於中國南部的山地中心,不僅珠三角的人流物流不願北上,湘贛兩省的優勢也很難輻射到此,以至於形成了獨特而孤立的粵北文化。

古時南下移民廣東

恐怕躲不開桂林和韶關

粵西的地理條件稍好一些。此處山地較為平緩,西江谷地也明顯寬於東江和北江谷地。但西江的真正重鎮在梧州,放在現代的省域版圖裡並不是廣東的一部分。而且由於跨省,出於種種考慮,梧州如今和廣東的聯繫非常受限,藉助西江開發粵西就變得比較困難。

梧州總統廣西諸水系....

雷州半島本應是一塊寶地,平整的地理條件放在多山的廣東是難能可貴的地理優勢,放在其他省也會是工農業重地。但偏偏因為在嶺南,平坦的地形讓雷州半島經常遇到無法抵禦的颱風,經濟投入的損失可能太大,阻礙了不少投資。

再加上此處已經距離珠三角的核心甚遠,得到政策傾斜的可能性也不高,在古代社會甚至是和海南一樣用於流放罪官的邊遠之地。

而無論是粵東、粵北還是粵西,貫穿始終的精華地帶都是珠江支流的江水。東江、北江、西江最終全都匯入中部的珠三角,自然讓這裡成為了匯聚廣東所有人力物力的資源低地。

再加上一河之隔的香港在改革開放和回歸之後為深圳帶來了無窮的增長機會,珠三角在省內的實力壓制更顯突出。

最後還是都匯到這裡來

2018年,廣東全省GDP9.73萬億元,各市詳情還未出爐,但據估計,深圳將超2.5萬億,廣州將超2.3萬億,兩城加起來就貢獻了一大半。再加上中山、江門、肇慶三個進步極快的城市和老牌工業富城佛山、東莞又貢獻了一大部分,珠三角以外的廣東弱市加起來都還比不過一個大城市。

經濟排名與距離珠三角的距離

可以說還是比較相關的

(參考2017年GDP)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丟人的,因為江西全省的GDP還不如廣州,而江西已經是中國排名前15的強省了。

江西加入大家庭

(參考2017年GDP)

02

窮鄉僻壤廣東多

其實單純地比較市區或是全域情況意義不大,畢竟即使是一個市,也會出現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簡單地用統計數字去解釋,參考價值不大。但通過對中國地區發展競爭的最基本單元——縣,及其下屬的鄉鎮做研究,卻可以得到一些更細緻的答案。

華南理工趙銀濤等人名為《廣東典型欠發達小城鎮特徵與形成機制研究》的論文,在比較小的尺度上研究了廣東各地的發展水平問題。其中對欠發達小城鎮的定義是人均GDP低於全國人均GDP75%的城鎮,將人們印象中無比發達的廣東與相對落後的全國平均水平進行比較,能夠得出更具遷移性的結論。

廣東人均還是很強勁的

最終的結論也確實令人震驚,2015年廣東共有1147個小城鎮,其中30個缺少數據。在剩下的1117個小城鎮中,符合欠發達定義的有786個,佔總數的70.37%,是發達小鎮(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1.5倍)的五倍。

廣東竟擁有數量如此龐大的欠發達小鎮,的確是令外省人感到驚奇的結論。但對於生活在粵東、北、西三地山區和雷州半島上的居民來說,這就是生活的真相。這一點從這些欠發達小鎮的空間分布上也能看出來。

生活在粵東、西、北大山中的小眾人民

往往就被大的統計數字掩蓋掉了

在粵東、西、北三個地區共有796個小城鎮,多達647個為欠發達城鎮,佔到80%多。反觀珠三角地區納入統計的小鎮共有321個,其中139個為欠發達城鎮,一半不到。即使是這些珠三角的欠發達小鎮,也大多分布在肇慶西部、清遠北部、惠州東部,仍然屬於廣義上的粵東、北、西山區。

根據論文作者的實地走訪調查,發現這些欠發達小鎮的通病是土地利用率不高。無論是在山區內的小鎮,還是土地相對平曠的小鎮,其主要的發展還是圍繞鎮上的縣道鄉道展開。除了城鎮主幹道邊擁有密集的商鋪和運輸服務以外,剩下的道路還是按照河流和原有的村道展開,規劃相對混亂,經常出現團狀的道路,不少土地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而即使是得到開發的土地,也以住宅為主,商用房經常是以前店後屋的兩三層小樓為主,用地非常混雜,不利於高效率分工。

更糟糕的是,這些小城鎮的基礎設施也不令人滿意。絕大多數欠發達小鎮都沒有高中和幼兒園,初中平均只有一所,而且只有一半左右的小學生會選擇本地就讀。欠發達小鎮的醫療條件也不好,具有資質的醫生護士不多,有的小鎮醫院甚至都沒有婦產科這個重要的科室。至於當地的養老院更是形同虛設,絕大多數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

小鎮日常

這個調查的大部分實地數據都取自2015年,經過3年多的變化,這些小鎮肯定已經取得了不少進步,但它們與城市空間的差別,顯然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抹除。大多數廣東小城鎮,仍然是生活不如意的地方。

03

廣東≈1/4個廣東

基礎設施建設不靈、土地利用規劃稀疏,全國欠發達地區都出現了的問題,在廣東欠發達小城鎮同樣會出現。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從農耕紅線保護到地區區位條件,甚至當地人的文化傳承,都會影響一個地區的活力。

但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人。廣東的這些小鎮和全國大多數地方的小鎮一樣,沒人了。

廣東同事返鄉日常

根據趙銀濤等人在幾個所選鎮區的調查,目前這些小鎮的兒童比例明顯偏高,20~40歲的青壯年勞動力明顯不足。下一個人口高峰出現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區間,而且由於平均壽命延長,在赤鳳鎮這樣的地方,數量龐大的老人年齡段可以一直到79歲。

可想而知,構成這個人口金字塔的每個單個家庭的結構,便是留守老人帶著留守兒童。

廣東同事返鄉日常

別看廣東是經濟第一大省,這種怎麼聽都像是中西部省份才會有的社會現象,在廣東東、北、西三地照樣出現了。

年輕人則不用問,都是去珠三角闖蕩了。他們或是進入深圳的電子廠成為廠仔,或是在廣州的街頭送外賣,或是在佛山順德學廚藝……大城市燈紅酒綠下的無盡機會,和鄉鎮里缺乏規劃一派死氣沉沉的狀態相比,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當人們都在指責合肥、西安、武漢、成都搞一城獨大時,卻很少有人想到廣東其實也是一個地域發展極其不平衡的省份。只是它的強市不只是省會,而是大約1/4個省。而剩下3/4個省,則是這片開發熱土上的盲區。從投資和人力聯繫度上來看,這些地區甚至還不如湖南和珠三角的關係更緊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逐漸成型,廣東也將在一兩年內跨入10萬億俱樂部。任憑東、北、西部山區的弱市小鎮停留在連國家平均線75%都不到的發展水平上,對廣東全省也並沒有好處。殊不知江蘇最弱市宿遷放在廣東也是中游水平,若不讓弱市也強大起來,僅靠珠三角發動機又能讓廣東保有省域第一的王座多久呢?

S

世界三十年來最大變局,國際格局變動下的新機會在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輿論場發生重大反轉,發力投資受到空前熱捧,樓市蠢蠢欲動?
房地產稅殺傷力到底有多大?未來這三類房子將一文不值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