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返鄉就業,震後遷居:化工園區入駐17年,響水村民的進與退

返鄉就業,震後遷居:化工園區入駐17年,響水村民的進與退

文丨每日人物魏芙蓉 編輯王輝

3月27日,距響水爆炸後的第7天,家住的王商村王雅思發現自己的兩個孩子仍沒有安定下來。

每天早晨起床,還在讀幼兒園的兒子都會問王雅思,「媽媽,化工廠還會爆炸嗎?」「別擔心哦,化工廠已經關停了,不會再爆炸了。」面對兒子的恐慌,王雅思這樣安慰。

讀三年級的女兒是爆炸當天班上第一個跑出來的孩子。最近幾天,女兒上課時一聽到航空演習發出的轟鳴聲,就立馬站起身來準備沖向教室外,直到發現周圍沒動靜才會安靜下來。

這不是生活在化工廠周邊的居民第一次表現出這樣的恐慌。

自2002年化工園區入駐響水開始,17年來,周邊的居民內心從未安定過。是對故土的眷戀和對化工廠安全生產的恐慌,讓當地居民與化工廠之間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他們一直在進退之間搖擺。有人因機遇吸引返鄉,亦有人因惡化的環境逃離家鄉。

(1)

接到父親的消息時,陳茹正在離家近400公里的崑山上班。視頻里,家裡的窗框脫落了,鋁合金擰成九十度直角向內刺破了窗帘,藍色的窗玻璃也碎成了小塊,布滿了通向家裡二層樓的階梯。

居民房屋出現裂縫,圖源受訪者

事發時,父親正在家中照顧88歲的爺爺和87歲的奶奶。三人安好無恙。

他們住在響水縣陳家港鎮大灣村,離爆炸事故地的化工園區,直線距離不到2.5公里。

只是在化工園區做環衛工的62歲的舅姥爺未能躲過這場災難,在清掃馬路時被炸身亡。

響水化工園區建立後,當地大小爆炸經年不斷。陳茹回憶,3月21日的爆炸發生後,她看到當地人拍攝的爆炸視頻,視頻中聽到有居民喊:「又爆炸了」,陳茹認為,「村民是經歷太多事故了,才會在這時候說又」。

自2002年化工園區建成以來,其中至少發生過四起重大安全事故。

2007年11月27日,園區內的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內因一隻容積為5000升的重氮化鹽反應釜溫度超標而發生爆炸,8人死亡;2010年11月23日,園區內的江蘇大和氯鹼化工有限公司因操作工人違反規程而發生氯氣泄漏,導致處於下風向的公司30多名員工中毒;2011年5月18日,園區內生產農藥的南方化工廠發生重大火災;兩個月後,該廠再度爆炸,兩層樓的廠房躥出三層樓高的大火。

這頻繁的化工事故,終在2011年正月將恐慌推至極點。一名工人將化工廠排放的蒸汽誤以為是氯氣泄露,使得周邊四鎮區三十多個村莊上萬人的連夜大逃亡。其間,有4人墜入河中喪命。

當時參與執勤的人員向每日人物回憶,在通向陳家港鎮的響陳路上,還有前天剛下完的大雪,「整條路上都是圍著濕毛巾的人,拖家帶口;有的人連褲子都沒來得及穿,在路上跑」。

陳茹全家沒有跑走。她印象深刻。當時,家裡沒有可行的交通工具,考慮到深夜行路的困難,陳茹一家決定留下。母親告訴家人:「逃也逃不過,要死一家人就死在一起吧」。這一年,陳茹22歲。

化工廠入駐園區後,伴隨陳茹的記憶是「越來越多的化工廠,數也數不過來」,以及緊隨而至的「紅稠色河流」、「刺鼻的空氣」。

圖源千龍網

陳茹回憶兒時的家鄉,每年灌河退潮,提起水閘,分支河水順勢流入灌河,村民下水摸魚捕蝦,是村裡的樂事。當年一禮拜一次的提閘,在化工園區建成之後,頻率降到一年數次。

這樣的環境狀況讓中學時期的陳茹對家鄉一度產生排斥心理,2005年,16歲的陳茹考上縣城的寄宿制高中,此後很少再回到大灣村的家中。

陳茹猜想,「現在再提閘,也不會有人願意下水捕魚了吧,河水污染,魚蝦還能吃嗎?」

(2)

「即使年薪不高,我也要努力留下來,我不要生活在農藥味里。」陳茹今年已30歲,她不再眷戀家鄉,離開大灣村已有14年。

在崑山,她獲得令她滿意的經濟收入,她不確信回家的發展能比此更好,何況還有令人擔憂的環境污染。

她只會在每年的節假日返家。哪怕從崑山到響水縣只需30分鐘的車程,但對她來說,「回家都成為一種煎熬」。

去年春節,陳茹和丈夫帶著四個月大孩子回到大灣村。本想抱著孩子在院子里走走,但刺鼻的空氣讓陳茹恐懼,只能閉門不出,連晚上睡覺也不敢開窗。最後丈夫都忍不住抱怨:「這裡空氣是有問題的,不應該住下去了!

常年在外務工的唐靜的感受也是如此。她只有在每年節假日返鄉,當乘著公交車路過化工園區時,唐靜發現空氣呈現黃色、渾濁狀,空氣中的刺鼻氣味也讓她難以忍受。

2018年8月,家裡的新房裝修時,唐靜特地挑選了雙層玻璃,「買好點質量的門窗可以多少隔絕屋外的污染物。」

這些環境的改變,與化工園區的設立不無關係。2002年,化工園區經鹽城市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2月22日更名為「江蘇響水生態化工園區」。當時陳茹還在讀初中,她記得化工園區投建後,「村子裡來了很多很多工程車,把村裡的路都壓壞了,一到下雨天,路泥濘得沒法走」。

圖源後窗工作室

招商投資進駐的企業,給政府帶來可觀的稅收。公開資料顯示,響水化工園區一度達成每年收入100多億元,上繳稅收4億元,約佔響水縣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當地村民稱,響水縣的生態化工園區招工原多以外地人為主。但近年來,用工需求不斷擴大,給原本在家務農、打零工的當地村民也帶來了就業機會。

距離化工園區最近的沙盪村村主任曾向媒體透露,全村人均年收入已從2001年的2000元提高至2007年的8000元。

每次返家,陳茹都能感覺到「村裡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大家也買得起車了」。她發現,村民收入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的消費,引起了當地的「返鄉熱」。當年的同班同學返鄉經營起母嬰店,常年在無錫務工的鄰家父女也回到陳家港鎮上開起了女裝店。

2018年,32歲的劉光明從蘇南返回老家陳家港鎮,在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與在他在蘇南地區三年的打工經歷相比,劉光明更看重的是工作離家近,還可以兼顧家庭。

此前,他在蘇南的一家電子廠工作,每月工資為四千元,工作強度極大,日工作時長12小時,有時忙得一個月夜班無休。新工作每天只需上8小時長白班,月休六天,每月工資到手有六至七千元。

響水縣越來越多的化工廠,使得化工園區的擴建由最初一期的4平方公里,發展到如今的10平方公里。

化工園區版圖的擴建,日漸逼近居民區。2014年起,響水縣拆了一部分周邊的村子,保證化工園區周邊方圓500米之內沒有居民。

因直線距離不足五百米,唐靜家在草港村的房屋在拆遷範圍之列。不過,直到2018年8月前後才被劃為草港村的第二批拆遷房。拆遷後,新房子建在了離化工園區的2.5公里的沙盪新村。

然而,在此次爆炸事故中,唐靜在沙盪新村的新建房也未能倖免,「玻璃全碎,門也全甩進去了」。「500米之外就安全嗎?」對此,她表示懷疑。

唐靜家受損的新房,圖源受訪者

(3)

「我們現在寧願窮死也不願被毒死,不願後代再生活在這個環境里。我們受不了。」張友生說。

張友生是草港村人。2011年,他曾先後在化工園區里的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和鹽城南方化工有限公司待過一年,從事消防管道的拼接工作,後無法忍受廠內的工作環境辭職,「裡面太臟,味道太大了」。

就在這一年,他也經歷過一次爆炸事故。當時的張友生,親眼看到車間鍋爐蓋飛到天上,巨大的衝擊力使其久久未能落地。

正是這一次經歷,讓張友生有了想要搬離化工廠的想法,但限於經濟條件,家中老人年邁,該想法久久沒有付諸實施。

陳茹的父母在大灣村生活多年,年紀大了,熟悉了群居生活,想要落葉歸根,對於經年的事故和污染,也慢慢習慣和接受。

再次搬離化工廠的想法,提上張友生的日程。他稱,3月21日的化工園區爆炸後,周邊地區空氣質量變得惡化,曾動過呼吸道手術的小姑,因呼吸不適產生了抽筋和休克等現象,送醫院救治後才知是苯中毒。

除此之外,張友生在草港村的三間瓦房和兩層樓房,在這次爆炸中也出現了多處裂縫。

陳茹也不放心家人再生活在化工廠周圍,大灣村包括老人在內的很多居民因擔心日後安全性得不到保證,都產生搬離的想法。

近幾日,陳茹父母和大灣村村民得到村幹部通知,受損的門窗會安排維修,出現裂縫的房屋則需第三方來判定是否適合居住。

圖源受訪者

「有了拆遷款之後,老人們可能願意把對家鄉的心結放下。拿著錢去新建或購買(新的住所)。」 陳茹猜想。

與此同時,在聯化科技上班還不滿一年的劉大同還在等候公司通知,何時復工,而他的部分同事已經前去鎮上其他未受爆炸波及的鋼鐵廠報名。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所涉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爆炸後丈夫用雙手把盲妻從廢墟中刨出,終生逃離不了響水的她離世
買機器人、裝失憶、謊稱被綁……為了不寫作業,這屆小孩有多拼?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