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管理要像農民種地一樣!
經授權轉載:人力資源分享匯
湖畔大學第五期開學了。
馬雲按照慣例,進行了開學演講,和往年一樣,馬雲談論最多的話題依然是管理。
坊間傳聞,湖畔大學的平均錄取率僅有2.93%,面試通過率也只有46.59%。
而今年的這個學期,共有1400餘名企業家報名,88名候選人進入集體面試,最終有41名企業家成為湖畔大學五期學員。
一場精英中的精英參與的學習,馬雲又會傳授哪些管理上的真知灼見呢?
01
人才培養和訓練體系
是最關鍵的
馬雲強調:
「公司的產品是人,人不提升、員工不提升、幹部不提升,產品哪怕提升,將來也會掉下去。一個企業,要看你的人才培養和訓練體系有多好,這個很關鍵。」
馬雲一直把人才培養看的很重。
他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示過:如果一個組織,沒有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就會非常危險。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人才培養體系,新人進來之後都得從頭摸索,而且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全靠個人悟性,這樣的組織,很難發展起來。
一個沒有人才培養體系的組織也可能會過於依賴某些個體,如果知識都裝在部分人的頭腦里,那麼組織對於這些人的依賴是無以復加的,如果這些人有變動,則組織會蒙受巨大損失。
所以,人才培養體系是衡量組織能力的重要標杆,沒有人才培養體系的組織,也許能「大」,但談不上「強」。
02
做企業要像農民一樣
要活的好、活的久
在演講中,馬雲強調:做企業要像農民耕地一樣,不要追求做的大,而要追求活得好,活得久。
這句話和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要在天晴的時候修繕房屋,要在年輕力壯的時候生養兒女。說的是一個意思。
做管理,不要貪圖眼前,而是放眼全局。
這個話說出來大家都認同,但是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真正這樣做的人少之又少,根本原因在於大部分人是「痛苦驅動」(Pain-Driven)的,而非「遠景驅動」(Vision Driven)的。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不是預見到什麼要發生人們才會提前做什麼,而是在事到臨頭,不得不做的時候,人們才會去做。
馬雲在強調這與點的時候,其實就在告誡管理者,一定要有預見性。
想要預見,並不容易。
在過去2018年,我們見證了很多風口的誕生,但是也目睹了經濟發展浪潮下,更多人,更多企業被無情的淘汰,甚至沒有人記得它曾經存在過。時代的風口之下,多少企業和個人也只是成為風險的註腳。
要有預見性最簡單的一個小方法就是戒掉「馬上就要」的毛病,比如你希望三年後蘋果樹結果,那麼今天就要種下小樹。最近看到有報道說,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格通常會以「一個世紀」的長度去思考問題。
所有,要培養出預見性,就一定要學會延遲滿足。
03
農民看天
好或不好都要做準備
馬雲說:
「農民看天,有豐收年,災難年,做企業永遠有好有壞的年份,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好的時候,去準備不好的時候,不好的時候,去準備好的時候。」
這句話講的其實是價值觀的事情。
前幾年在新聞里看到馬雲屢次談起價值觀,談到很多艱難的選擇都來自於對於價值觀的捍衛,不以為然,以為是作秀。
現在管理時間做的越來越久,就會發現看起來還是自己當初學淺才疏,認知高度不夠所致。
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都做好自己,隨時準備,這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價值觀。
我們都知道,價值觀一致,利於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少很多內耗和不必要的說教。價值觀是基礎,做人做企業都如此。能找到共同價值觀的一群人一起前行,很有運氣。
真正的價值觀就是被員工所珍視的行為和技能。
04
多反思自己
多思考自己的失敗
農民種地,腐爛的大樹是土地的營養,而管理者管理的營養,則來自於不斷從失敗中學習。
「我們不僅要反思自己的過錯,更要分享自己的過錯,敢於分享自己過錯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敢於分享自己失敗的企業是了不起的企業。」
在工作中,我發現了一個錯誤的觀念。
有不少管理者允許下屬「去犯錯」,認為犯錯就是成長。
其實並不是,犯錯的一個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懂得反思,知道從錯誤中學習,不去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只犯錯,但從來不知道反思,不知道改變、調整和進步。
這個就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所謂瘋狂就是做相同的事情,卻期望不同的結果。」
最後,我就問一句,湖畔大學還有沒有旁聽的位置,好想進去旁聽一下。
※翟天臨,學術和專業這事,你真演不了!值得一看
※看阿里的開工紅包,就知道差距在哪裡
TAG:首席人才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