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絕筆詩,至今無人能寫出第二首,每每誦讀都淚濕雙眼
南宋文人、青城山隱士安子順在讀完在讀完《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三篇著名的抒情文章後說了自己的感受:「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註:小佛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網路上查詢這三句話,都說是蘇軾說的,小佛自己檢索之後,比較採信此語乃安子順之話,出處為南宋人趙與時所著《賓退錄》)
小佛今天再次讀了杜甫的絕筆詩,忍不住感慨之前看到的一個說法挺對的:讀杜甫絕筆詩不下淚者 , 此人必無情。絕筆詩全稱為:《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下圖為詩歌全文)是清朝的仇兆熬在《杜詩詳註》中將此詩定為杜甫的絕筆詩。
杜甫寫下這首詩的時間是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冬 ,杜甫拖家帶口外出逃難,從潭州(隋朝至明朝時期長沙的古稱)前往岳州(岳陽的在民國以前的叫法經過洞庭湖時,寒冬時杜甫的身體一日不如以日,長期卧床不起,已經接近油盡燈枯時,這個時候的杜甫,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遂寫下《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寄呈給湖南的親友。這首詩寫下後不久,杜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杜甫的這首絕筆詩十分真實的表現了杜甫的內心世界。全詩36聯共6個部分。
第一部分:前兩聯,以神話故事開頭,寓意自己雖身逢亂世,仍舊願意為這個世界悲歌。
第二部分:接著八聯。講述自己在這段時間的風雨飄搖,身處異地,遠離故土,疾病纏身,所見之景物都如遭遇一般愁雲慘淡。
第三部分,再十聯,深感自己時日無多,家境困難,一家老小的衣服補了又補,自己又不能做什麼,只能獨自寫詩感傷(都這樣都還不忘記寫詩。
第四部分:又四聯,感慨自己深陷困境之時得到了親友們的幫助,十分感激,對人真誠態度可見一斑。
第五部分:最後六聯,話鋒一轉直接講述此時唐朝的現狀——軍閥混戰,戰亂頻發,時時惦記著長安的情況,全詩的高潮就這樣撞入。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一方面憂國憂民,感慨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國家的艱難;另一方面責備自己不能安頓好家人,作為唐朝的一員,作為家中的大家長,杜甫都認為自己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給他們安定的生活,只能用一腔悲傷來表達自己的無可奈何,一顆赤子之心蒼天可鑒!誰讀完最後一部分還能不淚濕雙眼啊!
趙翼說杜詩如喬嶽之矗天,既然如此,有誰可高攀?無怪乎至今無人能寫出如他這般的第二首絕命詩了。
參考資料:仇兆熬,《杜詩詳註》
※劉邦留下一條遺囑,人事安排環環相扣,使得呂后死後天下重歸劉氏
※那些投降清朝的太平軍將領結局都如何?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