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只是抗戰神劇:94歲抗戰老兵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鬼子
眾所周知,抗戰神劇層出不窮,比如手撕鬼子、肉包炸彈、手榴彈炸飛機等等。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劇情,似乎已經成為了抗戰劇中的特色之一。不過,稍微對抗戰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所謂的抗戰神劇完全是虛構,甚至可以說是對抗戰老兵的極大不尊敬。
抗戰神劇中的日軍有這樣幾個特點,發瘋似地衝鋒、如同白痴一樣、中國抗戰軍民無所不能。這是真實的歷史嗎?我們來看抗日名將李宗仁在台兒庄戰役後,對日軍的描述:「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級將領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
有一點大家需要承認,就是抗戰時中日軍隊無論從單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上,都有明顯的差距。以基本的射擊訓練為例,中國方面由於軍費匱乏,平時訓練配給的子彈最多15發,更多的時間都能通過放空槍訓練。
反觀日軍,在侵華戰爭初期,且不說新兵入伍前要進行8個月的集訓,僅射擊訓練配發的子彈至少有150發,每年用於訓練的子彈更是超過了1800發。如此嚴格的訓練下,使得日軍中優秀射手輩出。
如果說李宗仁的回憶錄帶有誇張的成分,畢竟他不是一線士兵,可抗戰老兵的回憶就值得人們去重視了,也值得人們去反思。舉幾個抗戰老兵的回憶錄:
南京「敬禮致歉」老兵程雲(黃埔武漢分校教導總隊十一期步兵科,2014年去世,享年92歲)回憶,「(南京守衛戰)我們面對的日軍武器十分精良,還有空軍和坦克支援,可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能靠挖戰壕,等日本兵靠近了再肉搏。」
94歲抗戰老兵張修齊回憶,「子彈在耳邊飛過的聲音,炮彈在身旁爆炸的聲音,我都清楚記得。後期我們一個步兵連有50多位同學與日軍肉搏,一天戰死37位。」事實上,類似於老兵程雲和張修齊的回憶還有很多,共同點就是日軍兇狠,武器裝備精良。
抗戰老兵們還指出,只要是大型會戰,一路上到處都能看到中國軍民的屍體,除了陣亡的,絕大多數都是那些運不出去的死在半路上的傷員,因為天上日軍戰機不停地轟炸,傷兵根本無法向後方運送。
參考資料:《李宗仁回憶錄》、《抗戰老兵回憶錄》
※項羽死亡之地非烏江畔?專家:項羽可能沒自刎,沒到烏江畔就死了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死傷很慘重,為何不使用原子彈?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