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萬里空?歷史上的長城到底有什麼用?不只是防禦!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防禦工程,它的存在絕對不僅僅是一條由磚頭蓋起來的牆那麼簡單,它還有文化、經濟、民族等方面的意義。下面我們將一一闡述長城在歷史上起到的那些作用。
首先是長城的軍事功能。從戰國之際開始,長城就已經開始存在了,一直貫穿到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歷朝歷代都不斷對其進行修繕,無論是秦皇漢武時期還是明清。修建長城的時期不乏一些中原王朝正值鼎盛、軍事力量無比強大的時期,有此可見,長城作為一種防禦性工程,它的存在是一種積極防禦性質的。
長城形成的防禦區域是一整個面,就算敵人佔據了其中的一點,甚至進入中原襲擾,他們的後勤補給線始終由於長城的存在而受到威脅,無法長期在內地立足。這才是長城在軍事方面最根本的意義。
長城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封鎖線的作用,自古以來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區就不富庶,他們常常需要南下中原,尋找搶奪農耕果實,有了長城的存在,這種行為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少數民族被長城圍了起來,無法獲得自己需要的鹽鐵茶等資源。
長城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由於大量民工被征去修建長城,還帶來了大量的移民,帶動了邊區經濟的發展,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長城還有一種文化上的意義,它可以強化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以長城為界限,以漢人為主的中原民族和以游牧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被長城一分為二,當初秦始皇修建長城絕對不僅僅是軍事防禦那麼簡單,博爾赫斯認為,他焚書坑儒就是為了把從時間上割裂他的王朝,修建長城是為了從空間上自成一世界。長城在客觀上是一個用來劃分民族區域,實施民族隔離的重要工具。
因為長城的這種隔離屬性,長城在後來理所當然就會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一些艱難困苦的年代,它激勵著中華民族捍衛自己的尊嚴,頑強不屈地抗擊那些外來侵略者,1933年數萬中華兒女在喜峰口、古北口的長城要隘上浴血奮戰,抗擊日軍,全國民眾積極支援,成功延緩了日軍對華北的攻勢。正如國歌中唱的那樣,要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這不僅是一座血肉長城,還是一座精神上的長城。
※地理環境決定論:熱帶寒帶無強國?這種學說的漏洞在哪裡?
※強人政治下的俄羅斯:是普京造就了俄羅斯,還是俄羅斯造就了普京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