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忽視的古代職業:更夫與仵作都非尋常之輩

被忽視的古代職業:更夫與仵作都非尋常之輩

風華燃盡-指間砂

風華燃盡-指間砂

少司命

00:00/03:06

作者:劉宏宇


(一)更夫:唯一合法的「夜間活動者」,凌晨3點後下班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影視劇里,這八個字,基本「更夫「存在的全部表達了。

只有這八個字的聲音,外帶打梆子的聲音,更夫通常是沒有鏡頭的。

真正的現實中,大概也差不多——就便在「那時候」,也沒幾個人真正見到過更夫,更別說關注他們了。

除了「報時」和對正經入眠的人可能的「打擾」,更夫,實在顯得那麼那麼的不重要。

可這並不是一個好乾的行當。甚至都可以說,是個「不簡單」的職業。

在普遍實行「宵禁」的古代,更夫幾乎是唯一「自然合法」的「夜間活動者」。

在沒有計時裝置的古代和不能靠看日頭判別時辰的夜晚,更夫是怎麼計時的?

因「宵禁」而沉積的夜晚,更夫是怎麼度過的?

在宵小活躍的黑夜和相信神鬼的時代,更夫的「夜間活動」,都見聞、經歷了什麼?

我們這個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數千年來,都遵循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物鐘,即便在城市,也是傍晚即「入更」,而後整夜「宵禁」。在絕大多數朝代,「頭更」都起於「戌時」,即19:00,「亥時」起為「二更」(21:00~23:00),「子時」起端(23:00)敲打「三更」,「五更」敲響(寅時起、3:00)後,更夫「下班」。

放在今天的城市,3:00像是太早了,天還沒亮,城市還「在夢中」。可如果有人像我這樣是「夜貓子」,並且有機會在3:00緊後出去看看,就會發現,夜的沉寂,已經讓開早點鋪子的、市政施工的、快遞分揀的,以及各種其他原因的「早行人」,給打破了。

在古代,這個時候,農人差不多要起床準備勞作,城市裡各種行業也已睜開惺忪睡眼,學子和僧侶該要上早課了,京城裡上早朝的官員們也已經擺駕起行了……

聽見「五更天」梆子聲的「全世界」都「蘇醒」過來的時候,更夫消失了。

沒人知道,剛剛過去的夜晚,他們經歷了什麼。人們恐怕都不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直到一天過去,再次聽到梆子聲和「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熱血長安》里程小蒙飾演的女仵作)

(二)仵作是古代的「法醫」?

仵作就是古代的「驗屍官」、「法醫」?這多多少少是誤會了。

驗屍官、法醫,可不那麼好當,得學一大摞書、考一大摞這證那證,才能成。他們很專業,但只負責「伺候」非正常死亡的人。

相比而言,仵作的工作「廣泛而粗淺」。他們的「服務對象」,差不多囊括了所有死者,而不止是「非正常死亡」的那些。他們或許只能對「非正常死亡」的死者做很粗淺的「檢驗」,但卻會承擔賦予死者「最後尊嚴」的使命。這個,驗屍官、法醫,一般來講,是不管的。

很多「鬼故事」里都會講到「縫屍匠」,指的是給屍身破損(包括身首異處)的死者縫合成「全屍」的「工匠」。這個的確不是瞎編,真有,而且算是個「行當」,但做這份工作的,並不是「鬼故事」們講的「裁縫」,而是仵作。

就便在「無神論」佔據絕對主流、科技昌明的今天,跟死人打交道,也不是「招人喜歡」的工作。縫合破損的屍體,也需要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和「技術」。放在古代,就更……

仵作的「來源」,大體兩類,一是「世家」,二是「退役」的軍士。

軍人見識過支離破碎的死亡,比常人少了很多忌諱,雖然可能「專業」方面比較粗礪,但「勇氣可嘉」。

「世家」其實比退役軍人還難,難不在「技術」而在「延續」。就算在今天,從事跟「死人」相關的行業,也遠比一般人更難找到生活伴侶,更別說崇信鬼神的古時候了。肯嫁給仵作、為其家族延續香火,是需要勇氣的;跟仵作一起生活,更需要勇氣。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著有《管得著嗎你》《紅月亮》《武王伐紂》《深水爆破》等多部長篇小說。主筆、主創多部影視劇本,其中《九死一生》(30集諜戰劇)、《危機迷霧》(38集諜戰劇)已在央視、北京大台播出。

《紅樓夢》里知史湘雲者,薛寶釵也,但薛寶釵為何後來疏遠了她?

《水滸傳》里的潘巧雲(5)楊雄的職業水平真高啊

《紅樓夢》里襲人對賈寶玉「約法三章」,讓她成為大神級人物?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李白被譽為「詩仙」,為何還有人認為他還是月仙與夢仙呢?
莽撞粗野的黑旋風李逵為什麼能成為宋江的心腹?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