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1920,你會是大美女嗎?
對很多女性來說,變美都是終身課題。
我們會通過化妝和整形,努力變得更白、更立體、眼睛更大鼻子更高更小,從而更接近我們心中「美」的標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Angelababy與其他模特相比,臉部深邃程度並不遜色
美的標準也不只在臉,從筷子腿到A4腰,美和瘦幾乎成為同義詞:
這倆曾經的姐妹花,都是標準筷子腿
但,無論再努力也好,有些標準是可以靠近的,有些則不然。
比如,現在我們無比追求小頭小臉,從合影中也不難看到時代審美差異:
關曉彤(新生代)的頭和孫儷(上一代)相比真的是超小的一顆
雖然穿搭可以一定程度上調節,但頭身、頭肩大比例很難有根本性變化:
頭圍都是61cm的雷佳音比劉昊然顯得頭更大
類似的,雖然現在整形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但亞洲人想要擁有立體又自然的西化輪廓,依然很難。
無論是常見的整容立體臉,還是相對自然的福田慶三的「西洋臉」,其實也都說不上太好看。
這樣說下去,很容易得到悲觀的結論:我這輩子,是不會成為美人了!
可等等,我們為什麼從未思考過,為什麼小頭小臉就是美?纖細瘦削就是美?立體輪廓就是美?
退一步說,即使以上是一種美,難道不符合以上標準,就一定不美嗎?
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我們認為「一直如此」「也會一直這樣下去」的審美觀,其實不停地在改變。君不見前兩年還在網紅套餐喊不停,今天已經在大聲疾呼高級臉:
審美潮流變化之快,超乎很多人想像
流行易逝,風格永存,也許我們一直以來都找錯了方向——比起削尖腦袋配合每一次審美潮流,不如回過頭看看,當立體和小頭還沒成為主流追求時,民國的美女們又憑什麼美出特色?
看完這篇,你可能會驚訝的發現,你一直不喜歡的自己的某些特點,其實完全可以理解為優點——換句話說,穿越回民國,你可能會是大美人呢!
01
輪廓真的
有那麼重要麼?
對於立體度的偏好,並不全然是西方審美影響的產物——古人也喜歡高直挺拔的鼻子,但對山根和大小沒那麼執著: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里形容美人的鼻子是「瓊瑤鼻」,形容男子是寫「一個鐵面劍眉,一鼻孤懸如玉柱」
而現代審美,不用說,基本是偏歐美的,偏好高窄細長的鼻子:
劉亦菲的鼻子,顯然比民國時期的美女高
不僅如此,基於上鏡要求,現代審美偏好的圓潤立體頭骨,其實也是西方人的常勝場。
亞洲人頭型(扁平橫向發展)vs歐美人頭型(立體、圓、無太多稜角感)
就顴骨來說,一個很形象的描述是,歐美人的顴骨向前長,往往顯得窄而內收;亞洲人的顴骨往往是向兩邊長,顯得扁寬。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嘉欣雖為混血,但她的顴骨倒是非常「中國特色」的:
側面看還好,正面看顴骨顴弓比較扁寬外擴
回到20年代,那時的女星和女性,面部骨骼很少有符合以上兩個審美標準的——立體談不上,頭骨也不能算多飽滿:
一眼掃上去,不難看到很多窄額寬顴,整體也比較扁平
隨便找幾位,發現他們的頭骨既不明顯飽滿,眉眼也不深邃:
按今天標準,前面兩位的眼皮絕對是「太腫了」
鼻子不算高不止,上頜還略微有點外凸:
20年代電影明星葉娟娟和胡珊
但深邃立體的輪廓,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奶茶妹妹的輪廓,即使以亞洲人標準也不算太立體。但是她明顯美過旁邊:
左邊明顯更立體,但美嗎?
李嘉欣在年輕的時候,媒體曾用「石破天驚」來形容她的美貌,可見其驚人。但當李嘉欣後期輪廓變深後,很多人卻覺得她沒有以前貌美了。
早期的李嘉欣有些嬌憨,而近期的則有人覺得太凌厲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張檬的臉上,整容前至少是個清純小美女的她,加深輪廓之後,反而像瞬間老了十幾歲:
其實她這種長中庭,鼻子不適合長啊!
在追求立體輪廓之前,很多人忘記了先問問自己,立體輪廓的意義是什麼?
假如我們將人的頭臉就當做是一張白紙。五官、顏色、輪廓等要素就是這白紙上的「內容」,要化成一副動人的畫作,則需要各種「內容」相互成就。
左邊是有立體感的素描,右邊是工筆畫
單單看沒有上色前的畫作,自然是素描顯得更有內容,工筆畫則太平直乏味。
但若我們添上「顏色」這一內容,原本平直乏味的工筆畫反而變得剛剛好,像骨架上有了肉,突然有了生氣:
而若本身五官和輪廓「內容」已經非常豐富,再疊加顏色,往往容易顯得太滿太冗餘:
歐美人喜歡偏裸色妝,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簡而言之,立體的輪廓也只是「內容」的一種,並不是美的唯一標準——我們要追求的,並不一定是立體的輪廓,而是讓自己的美更有「內容」。
具體說來,民國時期的美人,是如何在較扁平的框架下,讓自己的美更有「內容」的呢?
首先,雖然民國美女的臉部輪廓不太立體,但是勝在圓潤飽滿。
雖然以今天的標準可能被詬病為「太肉」,但這種輪廓無疑自帶一種豐潤女性化的柔和感,為五官美和神態美的進一步鋪陳,留下了充分的表現空間:
輪廓「輔助」了五官神態的表達,而非「打擾」到五官神態表達。
簡單的例子,民國風的招貼畫或仿畫,很少會強調面部的立體和骨骼感。
臉整體像是圓潤的糰子,溫軟可人也不過度吸引注意力,而把更多的表達空間,留給若顰若蹙的眉眼風情:
眉眼嘴角都很有味道
那時的風格,基本是偏柔偏女人味的,哀怨或嫵媚,都從眼角眉梢流露。深邃輪廓並不是必備。
這個眉形真的自帶情緒感了
曼神的演技夠厲害了,但她為今日時尚圈欣賞的顴骨,在民國妝下,略顯得硬朗,笑起來就「民國」很多:
她強勢的顴骨和下垂哀怨的眉形略不搭,笑起來好很多
對比一下阮玲玉本尊,是不是輪廓要柔和的多?讓你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五官情緒的表達上?
輪廓更接近上文說的「肉糰子臉」,注意力更多放在五官上
因此,也不難理解,曼神的《阮玲玉》中,不少打光會模糊面部骨骼,為五官留下更多的表現空間:
右邊甚至有點像李嘉欣,曼神的五官真的是過硬的
02
五官和妝容
話說回來,提起「五官美」,你會想到什麼呢?生活在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現代人,往往喜歡新鮮、視覺衝擊力強的長相。
這種偏好不僅表現在五官上,也表現在妝容上——眼睛要大,甚至越來越大,鼻子要高,最好又高又小:
濃重的妝容掩蓋五官本身的氣質,模式感重,濃妝易抹殺個人色彩
濃妝艷抹之下,即使硬體不達標的也能成為「美女」,但另一方面,過於固化的審美讓現在的女星缺乏韻味,或者說韻味被妝容所掩蓋。
佟麗婭的現代妝,就專註於把眼睛畫大,而忽略了拉長太多顯苦相的問題
這種審美取向造就了一大批流水線一樣的美人,只要眼睛小了就割,鼻子不夠精緻就縮,完全不考慮是不是合適。
這讓一部分追求美的人們在做了整容手術後才後悔不已。
整容前後的艾比abblily
不同於現在的審美標準,民國時期更加喜歡五官精細飽滿,風韻神態動人的美人。大眼睛並不是必備項。
當時分別被稱為「標準美人」和「模範美人」的徐來和葉秋心,都是五官不大而五官和形狀線條均特別精緻的長相。
兩位美人都是傳統的鵝蛋臉,秀美,古典,飽滿的面頰。 在現在估計要整一下鼻子。
兩位的眼睛都是細長的丹鳳眼,下勾的內眼角,長長的,深深的雙眼皮摺痕,有種嫵媚的感覺。眼睛的線條向鬢角走,更添了瀲灧的風采。
這種特質在胡蝶胡珊姐妹倆的長相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胡蝶胡珊是堂姐妹,妝後眉眼都是細長蜿蜒的
雖然鼻樑直挺,但以上四位的鼻子都略微有肉感——別覺得是缺憾!當時人們更喜歡這種圓潤的鼻子,覺得有福氣。
張愛玲還在《傾稱之戀》中描寫過印度公主的鼻子,說「就是太尖太薄了」。
這鼻子跟范冰冰的同出一轍,放今天是整容模板了
這種在現在看來有些寡淡的長相,如果按照現在的妝容來畫,肯定沒有那些五官大的美女好看,甚至可能會想要去整容。
但是這種長相輔以合適的妝容,就能擁有別樣的美。
20年代民國妝,靈感可能來自同時期的好萊塢女星Clara Bow,她是爵士時代(Jazz Age)中摩登女郎(Flapper girl)的代表。
非常相似的妝容風格
Clara Bow的妝容受到了哥特風的影響。有些誇張的細長濃眉蜿蜒向下,哀怨感冷感油然而生。
眼妝上,她喜歡使用顏色深的眼影,搭配低垂的眼線:
可能是為了適應當時拍攝條件,眼妝顏色在今人看來太濃重
同時刷上濃密的睫毛,配以低垂的、細細的,下垂至太陽穴的彎眉和略帶三白的眼睛,有種古堡娃娃的陰鬱感。
亞洲人的雙眼皮脂肪比較多,眼睛顯得腫且較小,形狀較為細長,因此很難照搬Clara的妝容,而是取其精華:
比起畫大眼睛,這個時代的眼妝更注重用眼線勾勒出優美的線條。
下彎的細眉與上挑的細眼之間,又自然產生了濃濃的情緒感,只看眉眼就有一種凄楚又嫵媚的韻味。
圖為葉秋心眼部細節
今人喜歡的一字粗眉,常被詬病太木不靈動。而當時風行的細眉則具有反向優點:正因為其細,極細微的眉眼動作也會被精確傳達。
今天很多人get不到阮玲玉的靜態,但她動態可真的是楚楚可人,注意這個抬眉頭的細微動作
曼神的阮玲玉,眉毛動的相對少,但眼睛依然是非常靈動的。時而柔弱哀怨,時而嫵媚動人:
我覺得中間那個往下看的動作,特別的誘人
同時在這個時期,已經有時髦的電影明星開始帶假睫毛了,雖然還不多見,但是,有些留下來的照片還是可以發現。
傳統的服裝,時髦的妝容
雖然不大看的出來,但她們其實也會使用眼影。
方法是將偏暗調的眼影,大範圍地均勻地暈染在眼皮和眉毛之間,大面積的暈染讓眉眼之間有一種朦朧感,給人眉目如畫的感覺。
圖為徐來妝容
比起強調深邃,這時代眼影的作用更像是營造一種朦朧曖昧的氛圍。今人畫也有感覺:
圖為博主@廉子雎的徐來妝容復原圖,是不是非常有味道呢?
不同於現在的腮紅位置是打在顴骨下方,這個時期的腮紅是掃在側臉顴弓位置,有如「斜紅」一般。
陳冲在末代皇帝里的妝容,就真實的還原了這個時期的妝容風格:
妝容里顯得特別嬌媚的就是這些女星的唇,這個唇妝完全模仿了Clara baw最有辨識度的唇妝——丘比特弓唇。
這個妝容強調唇峰線條,在兩個唇峰之間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上唇尖之間呈心形,下唇豐潤飽滿,輪廓清晰的唇線勾勒出一個心形的形狀弧度,甜美精緻。
今天的人仿起這種唇形,依然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濃濃風情,並不因時代久遠而過時:
圖中的模特是非常典型的傳統長相,鵝蛋臉,丹鳳眼,肉鼻,櫻桃嘴。
最讓我感慨這種妝容「點石成金」作用的,是影后胡蝶:以今天的標準,她眉眼小鼻嘴大,形狀偏圓,整體感覺偏糙——
不禮貌的說,這麼看有點大嬸啊……
民國時期延長眉眼的妝容,緩和了比例。丘比特弓唇畫法,更讓她原本顯圓不精緻的上唇,顯得薄了,形狀也更精緻嫵媚:
同一個人,右邊換了妝面後,是不是感覺差好多?
不同於本時代青睞美瞳,那個時代反倒是很愛三白眼的,可能覺得更有表現力和哀怨感:
甚至會通過低頭,特別做出三白眼的感覺。這組是不是看著就又富態又精緻?
很多人在現在看起來有些寡淡和扁平的長相,通過合適的妝容和打扮,也可以風姿綽約。
B站up主@西遲corry的民國仿妝,就很有感覺
就像輪廓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一樣,大五官和濃重的妝容也不是美的必須條件。
很多女孩子並不是真的不美,只是相對不符合現下審美標準而已——
話說回來,哪些今人不認為是大美人的人,在民國可能很受追捧呢?第一個例子,你絕對想不到:
左邊是芙蓉姐姐25歲證件照,右邊是影后胡蝶,有沒有很像?
看一下,臉型圓潤有肉,鼻翼寬扁一點也無妨,唇形眉眼要精緻——好像也不難理解誒!
第二個例子嘛,你肯定還是猜不到,晚晚(但要輔以特定妝容):
有沒有很像?這麼比一下,晚晚的臉還蠻小蠻V的
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一點,是上圖的民國美女,似乎跟晚晚一樣,屬於腿長腰短的類型,她的身材在當時可能反倒是「缺點」——
03
身段
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經常穿的大部分衣服都是西化的——換言之,根據西方人身材特點設計,東方人穿自然相對劣勢。
張曼玉的頭身比在亞洲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但身材依然是東方人的纖細型,加上瘦得驚人,很容易顯得頭大,各種場合多需藉助墊肩調節頭肩比:
永遠離不開擴大肩部的工具
跟很多東方女性一樣,曼神也腰長腿短,所以往往要利用各種腰帶製造腰線,營造長腿感:
不僅是老一輩女星,審美更西化的今天,女明星們依然要面對這種問題:
娜扎和江疏影的比例在明星里已經算是拔尖那一撥了,但穿牛仔褲時,跟歐美人比,比例還是顯得有點虐。
右邊也是平底鞋哦
上面幾位還好都很瘦,一般中國女性還往往帶有溜肩、臀部容易囤積脂肪,小肚子也很常見。
歐美人很多上身很胖了,下身腿還筆直細長。亞洲人則反過來,上身瘦成紙片,下身的肉肉也往往很多:
右邊的圖,有沒有很扎心?
有個詞叫量體裁衣——人類最先創造衣服時,想法一定是讓衣服適應人的身材。
誰能想到,今天的人,反而是為了穿上特定的衣服,即使是通過斷骨增高這種可怕的手術,也想要修改自己的身材呢?
纖細的骨骼雖然容易顯頭大,但同時也自帶柔弱感。
而長腰到寬胯,正是公認最富女人味的S型曲線,未必一定要下面要接個長腿才好看吧!
行走之間風姿楚楚,綽約動人。
品一品這曼妙,這身段:
搖曳生姿感啊!
就連瘦和纖細這個標準,也不是亘古不變的。民國那會,比起纖細,更偏好飽滿。
湯唯在色戒裡面,雖然胳膊略有些肉,但反而顯得富態,不顯累贅。
這才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
手臂飽滿白嫩,不僅僅是因為戲劇效果,過去的那些電影明星的身材就是穠纖得衷,修短合度。
這些胳膊在今天看起來,可能太粗太肉了,要去吸脂。
相反,身材很符合當下審美標準的韓雪,穿旗袍則有點撐不起來,多一點凄苦感:
她身板和腰是很美的,寶藍也很襯膚色,但胳膊顯得略微細
別說都是明星,下面這群普通的媽媽,穿上旗袍之後,馬上像換了一個人:
那位倚在欄杆上看手機的,我已經瞬時腦補了一整部花樣年華
而若以此為標準,歐美人,雖然有小頭、寬肩、長腿,但穿起旗袍則往往有一種人高馬大的感覺,缺乏曼妙感:
沒有纖細柔弱的感覺,更……熱辣……
外國人會感慨「我太胖了胸太大了,骨架也太大了,為了穿上旗袍,我要減肥加重新投胎」嗎?很少吧!也沒有必要。
那麼,我們今天又何必對著西化的衣服,感慨:「我身材真差啊!我為什麼不能重新投胎擁有長腿寬肩?」畢竟,到底是人穿衣服還是衣服穿人?
金星就很青睞旗袍,很輕鬆就勾勒出女人味和曲線感
換成別的,要麼顯得魁梧,要麼顯得拖沓:
女人味是降低了好多——但其實比起折騰自己的身體,穿對衣服就可以立竿見影地強調優勢了
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是在追求美嗎?我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美的類型,這種類型最典型的名詞就是大長腿。
媒體通過不斷的宣傳強化了這個審美類型,讓我們覺得這個審美類型=唯一的美麗標準——但真的未必啊!
04
美在何處?
我們追求的美麗到底是什麼呢?是粘貼複製出的網紅五官?還是大街上千篇一律的穿著打扮?
我個人認為美麗應該是女性對自我認識的外在表現。
現代人品評的民國四大美女,如果真要論起硬體來,這四位真的是民國最美的女子么?
網路品評的民國四大美女:林徽因 陸小曼 阮玲玉 周璇
且不論才氣,就單單說長相,在民國阮玲玉是不如胡蝶有那麼多的粉絲。
我也覺得胡蝶好看一點
但硬體不是一切!她們更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林徽因的才名和對事業的熱愛,陸小曼的手腕和傳奇人生,阮玲玉的清白自持使人扼腕嘆息,周旋動聽的歌喉讓人難以忘懷——這些不也是美的重要部分嗎?
林徽因在西南聯大
而當現在的人談論美時,「看臉」已經成為亘古不變的回答。為了變美,我們想化妝,想整容,卻很少想過從硬體以外的地方,提升自己的魅力。
甚至,當我們想要改變硬體時,這標準也往往是單一的僵化的,未經覺察和自我認知的。讓流行標準凌駕於自我之上的人,她們的「美」會是有力的恆久的嗎?
恰好符合當下審美觀是一種幸運,找方法接近當下審美觀是一種聰慧……但如果說有什麼是智慧的話,那應該是通過理解和思考各種審美觀,雕琢並展示自己獨特的美——別讓未經思考的審美,摧毀你獨特的美呀!
圖片助理:小景
寫作指導、合作者:簡妮
往期相關:
不認為她們美,就是審美不自信嗎?
顏值硬體能進時代前10,又是四大直男女神,但她為什麼就是成不了大美女?
講道理,張曼玉哪裡美了?
90年代的美人,為什麼特別美?什麼人適合90年代港風?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微信:BeTheBeauty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bethebeauty@sina.com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TAG:美即是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