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作者:金滿樓

自從美國培理將軍黑船叩關後,日本也像晚清中國一樣被迫打開國門。由此,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也同樣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1866年8月,將軍德川家茂在第二次征伐長州之戰中病死於大阪的大本營,「一橋派」的德川慶喜嗣位。

之後不到半年,孝明天皇突然於1867年1月暴病身亡(有說是死於天花,也有說是被公卿岩倉具視毒死),年僅14歲的睦仁即位,此即明治天皇。

新將軍的嗣位與相對保守的老天皇去世,加上1866年3月薩摩藩與長州藩已達成共同倒幕的協議,推翻「幕藩體制」的時機無疑已經成熟。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薩摩藩的實力一直強於長州,而且是第一次「征長之戰」的主力,這次突然調轉槍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期待的「公武合體」希望落空導致。

所謂「公武合體」,本義是通過借用朝廷(公)權威,迫使幕府(武)讓「外樣」大名參與幕政,以實現朝廷、幕府、各藩的大聯合,以共同對付內外危機。

但是,幕府在「參勤交代」制上做出有限讓步後(隔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之後又很快恢復了原制度,這讓薩摩等藩極為不滿,由此走向與長州聯合、堅定倒幕的關鍵一步。

1867年10月,薩、長兩藩進一步達成出兵倒幕的協定,安藝藩也隨後加入。

11月,在公卿岩倉具視、三條實美的主導下,明治天皇向薩摩、長州兩藩下達討幕密敕,當月薩、長、安三藩即發兵京都,拉開了倒幕戰爭的大幕。

在倒幕派和改革派公卿的眼中,天皇年幼,正好利用,控制了朝廷,即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掌握主動。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私下裡,他們稱天皇為「玉」,即可操縱、利用的一種權威,如後來的「維新三傑」之一木戶孝允說的:

「舉兵之前,我們先掌握住『玉』,是千載一時的大事。萬一被他們奪去,四方誌士壯士,無論如何堅決,都會心慌意亂,呈瓦解之勢。」

為更好的控制天皇,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於1868年1月3日指揮已進入京都的薩、長、安三藩藩兵佔領皇宮各門發動政變,並將親幕派勢力一舉清除。

隨後,明治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歸政天皇,並責令將軍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薩、長、安三藩發兵之後,幕府看到形勢不對,之前曾宣布向天皇「奉還大政」,但其用意不過是緩兵之計。

等到弄假成真並被要求實質性的「辭官納地」後,德川慶喜退無可退,之後以大阪為中心,糾集親幕府各藩向京都發起進攻。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戰爭是倒幕派所期待的,他們不怕幕府來打,而怕幕府不打。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維新三傑」的另兩位)就曾表示:

「二百餘年太平舊習污染了人心,一旦動起干戈,反使天下耳目一新,中原彌定,構成盛舉。決然一戰,乃是死中求活的著眼點,最為緊要之務。」

儘管倒幕軍在兵力上要遠少於幕府軍,但就質量而言,則後者為劣。

在高杉晉作時期,長州藩就已實行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以奇兵隊、諸隊為主力的新軍,而薩摩藩也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組建了以小銃隊、城下隊和外城隊為主力的新式隊伍。

更重要的是,薩、長軍隊都裝備了大量從西方進口的新式槍炮,這才是他們戰力得到迅速提升的關鍵所在。

當然,此時的幕府軍也不是手持竹刀的中世紀軍隊,在德川慶喜上台後,其聘請了法國教官並組建了一支上萬人的新陸軍。

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為何在倒幕軍面前迅速潰敗?

不過,由於軍官始終由世襲武士擔任,這支軍隊的在戰鬥力與士氣方面要落於下風。

日本畢竟國小,1月尚未過完,雙方軍隊就在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短兵相接,主力決戰。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僅有五千兵力的倒幕軍在此戰中一舉擊潰數倍於己的幕府軍。

事後,倒幕軍參謀、事實上的最高指揮西鄉隆盛難掩欣喜地讚賞道:

「3日到6日(此為日本歷,公曆為1868年1月27日至30日),沒有後退一步,沒有一點失敗。如此徹底大勝的軍隊,實在未曾有過。」

之後,倒幕軍迅速進軍,最終將幕府勢力一掃而空,並由此開創了明治維新的新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日本明治維新是如何爆發的?因為武士們太窮了,恨透了藩主
五四的假貨:漢奸梅思平咋就成了「火燒趙家樓」的英雄?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