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珍稀的遼代錢幣之一

珍稀的遼代錢幣之一

遼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誌,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覆用「遼」、「契丹」為國號 。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 。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

1應歷通寶

應歷通寶系遼穆宗耶律縖應歷年間(951-968年)所鑄。「應歷通寶」四字楷、隸相雜,文字樸實,單點通,其中「歷」字省略厂部的左筆,借用內穿右廓,與「天祿通寶」的書法特徵如出一轍,明顯見遼錢風韻。直徑23.5mm。此錢多出自遼東地區。錢幣學家戴志強先生曾言;「應歷通寶、清寧通寶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辰星,無需贅言。」

2統和元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遼國聖宗皇帝統和年間(公元983-1012)鑄造。為小平錢,直徑在22.5----24.5毫米之間。現有小字版、大字廣穿版、背星月幾種。均傳世稀少。

3重熙通寶

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間(1032—1055年)所鑄。「重熙通寶」四字隸書,旋讀,光背無文。徑2.4厘米,重2.7~3.4克。重熙錢傳世稍豐,且不斷有小批量出土.已見版式較多,錢文有大字、小字之別,「通」字又有「隸通」(走之從「?」)「楷通」(走之從「辶」)之分。其間「隸通」較少,大字錢尤少。重熙通寶的鑄行是遼錢史上一座分水嶺:重熙前出錢甚少,此後遼錢便逐代豐富起來。所以,至重熙始,遼代錢幣的價格開始逐漸下降,不過現在也達到每枚上千元。

4 咸雍通寶

鑄量不大,僅在北地流通,今存世不多,較為少見。遼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間(1065—1074年)鑄。銅質紅軟,製作渾樸。面文「咸雍通寶」四字旋讀,楷中蘊隸,布局勻稱,遼錢古拙氣韻甚濃。錢體有大、小樣之別,徑2.4~2.7厘米,重2.7~3.6克,光背無文。

5 大康通寶

錢文粗疏,製作不精,如今也已少見。遼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間(1075—1084年)鑄。面文「大康通寶」四字楷書,然隸味猶存,旋讀;光背無文。徑2.3~2.4厘米,重2.7~3.5克,版式變化較多,然無論製作還是文字,大康通寶錢均較下面所介紹的大康元寶錢工整和勻稱,且有少數錢堪稱佳美。

6大康元寶

錢文粗糙,有契丹錢幣明顯特徵。存世量少,珍罕.

遼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間(1075—1084年)鑄。面文「大康元寶」四字楷書,旋讀,光背無文。徑2.3厘米,重3克左右。此錢製作粗疏,文字草率,筆畫多變而有所不清。甚至「大」、「太」不分,以至於不少錢幣愛好者誤將大康讀作了太康。此錢在內蒙遼上京遺址及附近地區屢有出土,然品相精好者頗難一見,系遼鐵鑄造中質量低劣之品。

7 大安元寶

版別較多。有一種「安」字狹長,稱長字大安。又有細字,小樣等不同版別。 遼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間(1085—1094年)所鑄。「大安元寶」四字楷、隸兼備,一般「大安」二字為楷書,「元寶」二字存隸筆。面文旋讀,光背無文,時見錯范。錢體大小厚薄有變,徑2.3~2.4厘米,重2.7~3.9克。製作較工,文字清晰。是遼錢中存世較多的品種之一。

8壽昌元寶

比較少見,有「元」字左挑者極其罕見。遼道宗耶律洪基壽昌年間(1095—1100年)鑄,為道宗五泉之最後一品。面文「壽昌元寶」四字楷書,旋讀,光背無文。此錢製作粗劣,文字漶漫不清。《遼史》及諸舊泉譜上曾將此錢誤載為「壽隆元寶」。

9、乾統元寶

遼天祚帝乾統年間(公元1101-1125)鑄造。有小平和折十大小型。一般小平錢稍微多見。折十大錢極其珍罕,無定價。

著名錢幣學家邱思達曾寫兩首七絕,將遼代錢幣的特徵做了形象概括,可作遼錢收藏之要訣:

通行泉貨屬契丹,堪比宋錢數相懸。

始至統和諸號少,欲得半易還半難。

遼史遼錢互商量,卻將壽隆稱壽昌。

乾統天慶代天祚,又把太康作大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藝 的精彩文章:

包漿醇厚 戶部造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

TAG:典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