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山水畫構圖圖例詳解(一)

山水畫構圖圖例詳解(一)

一、主次分明

此圖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呈橫八走勢,下部近景正中為挺立之岩石,其旁畫以小石,石之布置須分主次。石旁畫竹為陪襯。竹之畫法須注意聚散、濃淡變化,層次要分明。姿態鬚生動、優美。上部曲泉,著筆要活,遠處畫山宜時隱時現,間以橫雲繚繞,增加靈動感。畫雲、山時須注意虛實、濃淡變化。

此圖以描寫田畝為主之構圖。為使田畝不板,田埂呈菱形,並畫雜樹加以調劑。上畫雜草以破埂線之板。田間畫以豎點,以示禾苗,並畫有農夫,以示田畝有人管理。中景平地叢樹應畫得挺直,墨色亦應有深有淺,分出遠近。遠處平地和山麓間之叢樹,筆墨應漸遠漸淡,以使景物推得很遠。遠山墨色除應分出輕重之外,尚須注意畫出山光雲影,以取靜中動意。

此圖以群山綿延構圖,故必須突出主峰,其他峰巒由遠而近,蜿蜒環抱主峰。因滿幅是山、筆墨多而空間少,故要特別注意用雲或山路之空白為之透氣,否則便會有閉塞感覺。山多畫面不宜死板,須畫樹加以調劑,並增加生髮之意。畫樹時,整株者不宜過多,多則主賓不分,顯得散亂,遠樹可以點代之。無論畫山或樹,用墨濃淡皆須適宜,以分清主次。如墨色不分輕重,會顯得整幅漆黑一片。

此圖整幅以近樹為主,其他景物皆為陪襯。構圖宜取湖之一角。近景畫雜樹,中景畫堤,堤端有湖心亭,以示為游湖。遠景為群山。畫面近、中、遠三層分明。每層之中又有遠近之分,墨色漸遠漸淡。近景主樹有意畫得古拙、蒼勁,與岸坡上之嫩草形成明顯對比。為避免使湖心亭及亭橋孤處湖心,分別亭橋用樹榦加以遮掩,幹頭並在亭上蜿蜒伸展,使觀畫者產生曲折感和距離感,湖心畫浮堤,上畫遊人,以增加游湖情意。

此圖是以江岸奇峰為主之構圖。近處畫山峰,中景為澆水,遠處略寫江灘,江中以木筏聯繫遠近景。近處山石雖左、中、右並立,但因其本身大小、高矮不同、且姿態各異,故亦不顯板刻。三石之間略以叢樹點綴。遠灘雖筆墨不多,但亦應有遠、中、近之別,且亦畫得曲折。江中長筏為避免板直,其尾部宜畫成曲折狀,木排之上並畫有牙筏者多人,以增加景物的動意。

二、疏密得當

此圖為近處畫雜樹之構圖,樹必須有疏有密,層次分明。為使叢樹不顯平板,中以高松相間,形成叢樹之主體。遠處江岸以曲折為宜,石灘漸遠漸變模糊,以增加深遠感。江中兩船,一藏一露,其位置、形式亦各不相同。

滿布山川、森林,看來整個畫面全是虛實和墨色不同之景象。此種構圖可顯得內容充實、層次豐富。景物由近到遠可多達六七層,使觀畫者視野範圍為之擴大。畫面層次雖多,但要緊密,避免鬆散。山上樹以松為主,雜樹作陪襯。山泉分幾路瀉下較為活潑。河面近處雖只畫蘆草,便可知此處為淺灘,同時又可示意遠處之雁即由淺灘飛出。

整個畫面兩頭密中間疏,以示江河流勢之廣,故近景蘆草畫成一窄長排,遠景山麓只佔畫面一角。中間部分漁舟不能畫大,畫大會減弱河面的寬闊感。

此圖分為三部分。近畫浮雲流動,中景峰岩須曲折有層次,忌平板無變化。遠景為叢林灘坡,遠近之間以河流協調空間。整個構圖疏密、輕重相結合。

三、重心平穩

此圖為中央構圖法。畫面中央畫一島嶼,島雖中置,但不宜完全置於正中,且島上左右形態須有變化,為使其不顯孤板,畫面右上角畫有淺灘加以調劑,並在島上布置景物。石級下畫一漁船,更增加島上居民與外界聯繫氣氛。島前水中除畫少量水紋外,遠水以淡墨加以渲染,以示有雲影飄動。

此圖整幅畫中央畫坡峰及坡峰上密樹三株,其他景物如房屋、人物、小樹及飛鳥皆為陪襯。主樹梢左上角畫有彎行飛鳥,旨在調劑中置之樹形,坡峰舍前道路畫為曲徑,既顯得生動又可與彎行飛鳥形象相呼應。坡峰上房屋整體不敷墨色,而與濃樹作黑白對比。前樹枝幹間亦留有空白,以虛代實,作為樹葉。為不使坡峰顯得光禿,上面可略著豎墨點,以示坡岸長有幼樹和雜草。圖兩側以極淡墨色部分渲染,使其有寬闊空曠之意,似有江水在坡峰周圍流過。

此圖構圖雖取畫面右下角,但左上角畫有雁群,使畫面仍覺平穩。山與雁一實一虛對比明顯。山峰形象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山下畫有輕雲浮雲,以示山高險峻。

此圖右側懸崖峭壁,重山疊岩佔據畫面絕大部分,左側由於近有山坡,遠有深山,中有江帆,險中取平。因右側為重色山岩,故左側遠山以淡墨為之,輕重、濃淡對比明顯,使景物更覺深遠。岩上畫有石級,直抵峰頂,峰頂較平,故畫面有亭舍,使山岩較有生氣。亭舍布置應有聚有散,具有變化。石級應畫得曲折,並時隱時現。石階外側畫有欄杆,以示山路陡險。江面畫有許多帆船,顯出漁業繁忙景物。帆船應三五成群,排列具有變化,並漸遠漸小,最遠之帆,可不畫船身,只畫帆頂。

此圖為垂岩倒懸構圖,畫法與正立山峰完全相同,只是位置相反。垂峰向下亦應有高低、聚散變化,勾勒、皴法完全同畫正峰。苔點仍須向上。雜樹、叢草生長方向亦須向上。垂岩渲染應水墨較濕,皴筆不宜太多,以示垂岩為滴水而成之鐘乳石。本圖奇岩崢嶸,構成險境,與平湖泛舟之寧靜悠閑景象一險一靜相互對照。為避免垂岩顯得單調,圖中右下角畫一石島角,與之呼應。

此圖為一角多層斜峰,近景取高遠之勢,遠景為數層平行山峰,取平遠之勢。圖中一斜一正、重心仍覺平穩,並有化險為夷之感。

(未完待續,來源:《山水畫構圖》,徐北汀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書畫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技法分享——麻雀畫法
元四大山水名家的山水畫為什麼千古不衰?一起一探究竟!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