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了和珅的嘉慶,也成了大清衰落的引路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公元1796年,嘉慶皇帝登基,大清自此翻開嶄新的一頁。此後,嘉慶在乾隆去世僅僅十五天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和珅,讓滿朝文武都對這位新任帝王刮目相看。
然而,完美的開篇並沒有造就嘉慶朝的輝煌,這位閃亮登場的帝王非但沒有帶領清王朝走向繁榮昌盛,反而讓國家滑入更加積貧積弱的深淵。
那麼,嘉慶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會導致這樣的局面出現呢?
一、金融危機
嘉慶繼位之前,清朝剛剛走過「乾隆盛世」,按理說嘉慶接手的國家應該政通人和,百業興旺才對。可惜理想是美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乾隆留給嘉慶的,是一個國庫空虛的大清朝。
這是因為,所謂的乾隆盛世都是用白銀堆出來的,乾隆下江南要花錢,當「十全老人」打仗更要花錢,再加上乾隆好大喜功,生活奢華,一來二去就把家底折騰的差不多了。
這也是嘉慶一上台就除掉和珅的原因之一。嘉慶沒辦法啊,國家沒錢了,他不查抄貪官難道去眾籌嗎!
可即便和珅的家產再龐大,也有花完的一天。只要導致財政危機的問題沒解決,十個和珅的家產也救不了嘉慶。
或許嘉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他繼位後再也沒有干過巡幸江南這種燒錢的事情,甚至每天吃飯都很節儉,早上天不亮就起來上班,還廢除了乾隆時期進貢奇珍異寶的傳統,算是鐵了心想挽救大清的財政危機。
然而縱使如此,嘉慶遇到的危機依然十分嚴峻。比如嘉慶時期產生了人口大規模增長,全國人口超過三億,直接導致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銳,無數無地可耕的人成為饑民和流民。
此外,當時的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外國商人大量採購瓷器和茶葉,繁榮的商業導致了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白銀凈流入國,嘉慶本應該收緊銀根,可他一味遵循「祖制」,結果嘉慶朝物價出現飛漲,民間米價一度達到乾隆朝的三倍。
嚴重的通貨膨脹不僅讓本已拮据的清政府財政雪上加霜,更影響了百姓們的生活質量。
二、貪腐成風
陷入金融危機中的大清子民很快發現,這位以誅和珅開局的帝王並沒有再達到新的輝煌了,因為和珅死了,貪腐還在。
雖然嘉慶一登基就出台了反腐新政,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廣大官員已經到了無人不貪腐,無人不收禮的地步,就連社會上正常辦理一些事情,也得用錢開路。
嘉慶試圖打擊貪腐,從嘉慶七年到嘉慶十年,嘉慶帝進行了多次官員任免,全國十一個總督里,他因為反腐撤換過六個,省部級的官員更是換了無數。
除了反腐,嘉慶還積極樹立模範先鋒,希望廣大官員能向這些「廉潔」清官學習。比如掌管四川軍需的廣興,他在任期間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白銀,頗有政績,成為嘉慶樹立的學習典範。
頗為諷刺的是,這樣一位「清官」,在調任兵部侍郎後也被發現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據史料記載,這位清官在兵部侍郎任上僅僅一年之內,就貪污了四萬多兩白銀。
嘉慶朝的貪腐之風不僅吹向朝廷高官,就連基層的辦事員也一樣難脫貪腐泥沼。
嘉慶十一年,出現了一場貪腐大案。這場大案的主角是直隸布政使司承辦司書王麗南,放在今天也就相當於財政廳辦事員。
可這樣一個基層員工,居然貪污了三十多萬兩白銀的巨款。而且他的貪腐方式竟然是直接刻了自己頂頭上司的假公章,然後串通銀號,隨意冒領,簡直毫無技術含量。
這樣的方式能夠成功貪腐真是令人髮指啊,可見嘉慶朝的官吏貪腐成風人浮於事已經到了何種地步了。
一心反腐的嘉慶眼看著貪官越殺越多,終於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他制定了萬兩白銀的「生死線」,貪污萬兩以上的處死,不足萬兩的就不用殺頭了,畢竟貪官太多嘉慶實在殺不過來了。
三、鎮壓起義
其實貪腐成風真的不是嘉慶不夠努力,同一時期的馬戛爾尼使團的副使英國人斯當東所說的話極具代表性:
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白銀從歐洲流入中國,因此中國物價顯著提高。物價提高了,但官員們的薪金仍然是固定的,這就使他們的收入同應有的開支比例失調……中國官吏的薪金不高,使他們容易接受禮物的引誘。
但嘉慶不懂這個道理,曾經意氣風發想要干出一番事業的帝王,終於被現實磨平了稜角,消散了意氣。
心灰意冷的嘉慶轉而向祖先們祈求解決之道去了,但就算嘉慶祈求的心再真誠,祖先們也無法顯靈為嘉慶力挽狂瀾了。
貪官遍地,物價飛漲,重重矛盾積壓之下,終於爆發了「漢、唐、宋、明未有之事」的天理教起義。
起義軍一度攻入紫禁城,箭射隆宗門,還差點沖入嘉慶后妃所在的儲秀宮。
或許這場起義軍攻打紫禁城的場面太過浩大,連金庸也不忘在他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中以此為原型創作了紅花會大鬧皇宮的精彩故事。
雖說這場起義最終被鎮壓了,但帶給清王朝的創傷卻是永久的。
曾經那個誅和珅的嘉慶皇帝,那個決心要讓清朝中興的嘉慶皇帝,終於就這麼親手把國家帶入了積貧積弱的深淵。
更為遺憾的是,這一時期世界格局日新月異,西方國家正經歷著工業革命,而嘉慶帶領下的東方古國,卻錯過了這一騰飛的歷史機遇。
後來清王朝被外國列強的船艦利炮打開國門,簽下種種不平等條約的禍根,就在這一時期埋下了。
當年的十五阿哥,也曾神采飛揚,可惜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卻是少年子弟江湖老,成為了黯然落幕的嘉慶皇帝。
參考資料:《清史稿》,《嘉慶「滑落曲線」》,《大清帝王——嘉慶》
※如今惹人剁手的促銷手段,古人已經用它們賺翻了
※清代將相多死於皇權,此人卻以八十高齡善終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