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大熊貓不是一直吃竹子?大約7000年前,大熊貓才專吃竹子

大熊貓不是一直吃竹子?大約7000年前,大熊貓才專吃竹子

地球的生態系統處於禍福旦夕的演變中,數之不盡的物種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災難、或是無法適應環境的異變,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中,比如白堊紀末期的恐龍、第四紀大冰期的猛獁象和劍齒虎等等。然而,另一些生物的適應能力十分卓越,它們歷經了千百萬年的磨難,仍是鮮活的呈現於人們面前,比如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它們在中國的大地上生存繁衍了800萬年以上,因相關機構的救助和億萬國人的關愛,大熊貓的種群數量正逐步的回升,或許有朝一日,大熊貓不再是「瀕危動物」、悠悠哉哉生活於竹林中。

中科院動物所的一項研究表明,之所以大熊貓的適應能力出類拔萃,是因為它們的食性複雜和多變,且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食性轉變:第一階段,大熊貓從肉食(或雜食)轉變為植食;第二階段,它們從植食轉變為專食。不過,這一研究並未發現大熊貓食性轉變的確切時間和時長,研究人員不清楚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對竹子「情有獨鍾」的,近日的一項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魏輔文認為,大熊貓是5000年至7000年前才開始專吃竹子。

(大熊貓)

2007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200萬年前的古代大熊貓顱骨,它生活於中國的南方地區,牙齒和頜骨很健壯,足以磨碎堅韌的植物纖維,基於此,古生物學家認為遠古的大熊貓祖先已經專吃竹子了。2010年,武漢大學的動物學家趙華斌也發現,大熊貓在400萬年前喪失了品嘗「獻」味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早已完成了肉食(或雜食)向植食的轉變,且朝著專吃竹子的專食階段發展。不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魏輔文的研究發現,大熊貓專吃竹子的時間並不是那麼久遠,連1萬年的時間都不到。

為了確定大熊貓食性轉變的時間點,魏輔文率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古代大熊貓和現代大熊貓牙齒中的穩定同位素——因大熊貓(以及其他的動物)食用肉類和植物之後,食物中的一些化學元素會留在它們的骨骼和牙齒中,所以,分析牙齒和骨骼中的穩定同位素,有助於生物學家們了解動物在不同生命階段的飲食情況。研究的結果表明,大熊貓祖先食性非常複雜和多樣,對肉類和植物「來者不拒」,大約5000年至7000年之後,大熊貓的食性才漸漸轉變和單一化。

(大熊貓)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的野生生物生態學家傑克.霍普金斯(Jack Hopkins)認為,魏輔文等人的研究頗具開創性,乃是首個深入考察大熊貓飲食歷史和演變的研究,不過,這一研究較為籠統,沒有說明古代大熊貓究竟吃了什麼、或可能吃了什麼,有待深入和完善的地方可不少。

洛杉磯拉布雷亞瀝青坑博物館的古生態學家亞力克西斯.米查利夫認為,要搞清楚古代大熊貓究竟吃了什麼,這樣的研究難度極大,畢竟古代大熊貓並未留下比較完整的遺骸,古生物學家們無法獲得它們胃裡的食物樣本。

(大熊貓)

小考題:你認為大熊貓能不能在自然環境中恢復繁榮呢?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西漢墓穴中發現「神仙水」,墓穴主人曾痴迷煉丹術
韓國單身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sampo」一代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