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真的是「輸不起」嗎?今天告訴你答案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真的是「輸不起」嗎?今天告訴你答案

經常有很多朋友說,看我的公號不僅要看完正文,還要看留言,尤其是我回復過的留言。我每天在線回復留言都是第一反應,有時第二天思考後,會覺得當時回復的不夠好。

比如這條留言我就覺得當天沒有回答後,所以今天準備重新寫一篇文章,好好來回答。


到底什麼是「輸不起」?

我在準備寫這篇文章時,查了一下後台大家給我的留言,打進輸不起,出來很多很多類似的留言,很多朋友都把孩子的表現寫了出來,比如像下面這一條:

一條一條看完大家的留言,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什麼是「輸不起」?輸了不開心,輸了發脾氣,那就是輸不起嗎?

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仔細想想,我們成人也是更加喜歡贏的,贏了很開心,輸了也會有一點點失落,情緒低潮。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會這樣,他們的情緒管理不如我們,自然會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輸了不開心是正常的,因為在乎,所以在意,人之常情。

輸了後大哭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還不會情緒管理,更加不懂掩飾。

所以啊,我們也別總是一遇到孩子輸了哭了就定性孩子輸不起。

有時候貼標籤對於我們家長的危害力是更大的,因為它會讓我們提前腦補很多沒發生的情景,提前讓我們擔心未來:孩子輸不起-玻璃心-以後怎麼辦?

一旦進入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容易把自己的焦慮和恐慌放大,從而反而忘記了如何正常觀察和應對孩子。


學會真正共情

因此,面對孩子輸了鬧了,不提「輸不起」,換個思路想一想,怎麼應對孩子的情緒,如何讓他從中有所得。

這和他始終玩不好一個玩具發脾氣,摔倒了大哭,都一樣。這麼一想,是不是就覺得引導起來簡單方便很多了呢?

那就是先冷靜地陪伴孩子度過情緒的暴風雨。

現在很多父母都懂「共情」這個概念了,我們也知道需要去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經常我們開口說出的話卻並不是真正的共情。

比如:

寶寶輸了很不開心,但是輸了就是輸了,不可以發脾氣的;好啦好啦,那我們不玩了,不發火哦; 輸了就輸了,這是遊戲,沒關係的; 寶寶不開心了,但這次輸了,我們可以繼續努力,下次就能贏

這些看似在「安慰」和「鼓勵」,也許某一兩句話我們還認為是在「共情」(比如第一句和第四句),但實質上都不是真正的共情。

輸的感受就是令人不愉快的,想想我們曾經有過的經歷,那是一種彷彿自己走進黑暗被困住的感覺。

真正的共情是,我們願意走進孩子的黑暗,陪他在黑暗裡坐一會,即使不說話,用我們的態度、肢體、表情告訴他,」我懂你,我曾經也這樣「。

「共情」,不是方法論的機械情緒命名,不是轉移注意力的其他提議,更加不是想要解決問題的鼓勵。

「共情」,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人類情緒。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做了,那麼下次看到孩子這樣的情況時,想一下自己曾經工作晉陞失利了、努力了半年的項目沒被選中、職稱沒有評上,那些你在意卻沒得到的經歷。

這時,也許我們會很自然地抱抱孩子,和他們說,

我知道這很難受的,想哭就哭一會吧,我陪著你。

最簡單的情緒,卻往往最難表達。這意味著我們願意去面對自己當時的脆弱,同時願意去接納孩子和我們曾經一樣的脆弱。

但恰恰是這份接納和看到,才是最有力量的。


日常生活,有輸有贏

看到這裡,估計有一些朋友就有疑問了,那麼輸贏觀是不需要引導和培養的嗎?當然也需要的。

但輸贏觀的建立一定不是在孩子輸了哭了的時候的教育,這隻會適得其反。真正的輸贏觀引導,就該發生在日常互動中。

自己和孩子一起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別過度誇獎孩子的結果,多側重於關注努力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寶寶發育好不好?這5點告訴你答案,只知道「大運動」遠不夠
來自玩具界奧斯卡的風向標,自查你家玩具是否符合這三點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