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元浦談絲路審美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金元浦談絲路審美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

「絲綢之路,是自古以來中外交往的商貿之路,是各國政治交流的和平之路,是沿岸各國文化溝通的文明之路,也是不同民族、地域、國度間的審美交融之路。」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金元浦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在他看來,絲路文化是尋求人類文明共同體的現實途徑,新時代充分挖掘絲路審美文化資源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網:絲路審美文化包括哪些內容,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金元浦:絲路審美文化博大精深,既具有豐富多樣性,又具有鮮明獨特性。從當代的審美文化分類體系以及絲綢之路的文化互通史來看,我們大致可以將絲路審美文化劃分為物質審美文化、非物質活態審美文化、文學藝術審美文化、視覺圖像審美文化、創意生產性審美文化等主要類別。當然,絲路作為一個多國度、多文化、多民族、多地域審美文化匯聚融合且源遠流長的文化地理空間,其包含的審美文化內容是極其複雜的。這裡只能舉出幾種對絲路發展史起到重要作用的類型。而要考察絲路審美文化的特殊性,首先應當理解絲路本身的屬性。「絲綢之路」作為一個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的能指符號,一方面是動態發展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指代空間並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跨域互通始終是其本質屬性,且這種互通是多層次的、全方位的,自其產生以來就對中外文明的溝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慮到這一前提,以及審美文化自身的屬性,我們可以將絲路審美文化的特殊性歸結為四個方面:其一,從內容構成層面來看,絲路審美文化是一個多元的系統,它是在不同文化並存互滲、循環交往的基礎上形成的。其二,從生產機制來看,「審美」和「互通」是其主要的生產機制,其中「審美」為文化「互通」製造需求,而「互通」則為「審美」消費製造條件。其三,從存在狀態來看,絲路審美文化並不是一個孤立靜止的系統,它既在共時層面與其他系統關聯(如經濟、科技、道德),又在歷時層面對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審美文化產生影響。其四,從歷史作用來看,絲路審美文化以「道」與「器」合一的態勢,促進了不同文化系統之間在制度、精神、物質等多個層面之間的交往,推動了世界文明互鑒的歷史性進程。

中國社會科學網:絲路審美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金元浦:絲路審美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文明共同體的橋樑和紐帶。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思想之路。伴隨著商貿往來,絲路沿線各國、各民族之間產生了大量的審美文化交流。在交通、通訊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相比效率低下的貿易往來,絲路更像是東西方宗教、藝術、語言和新技術交流的大動脈,其沿線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文化資源,它們之間相互借鑒、匯聚融合、互證共成、源遠流長,在民族國家共同體和民心相通根基的建構中,曾經並正在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橋樑和樞紐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其根本基礎是「民心相通」,而審美文化資源則因其直抵心靈、搖蕩性情、潤物無聲和彰顯「共通感」的審美屬性成為民心化通的津渡和場合,也是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元場域。總之,絲路審美文化是可供沿線各國共同開發和共享的文本。另外,隨著審美文化消費已日益成為一種全球化現象,審美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已成為世界各國、各民族相互溝通、理解的重要途徑。在這個背景下,以絲路審美文化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無疑就具有了歷史和現實基礎。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推動絲路審美文化發展的重要契機。從歷史上看,絲路審美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而從現實來看,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絲路審美文化是可供當代多重消費的重要文本,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層面均可以發揮獨特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標,想要在絲路政策、貿易、資金、民心、設施等一系列互聯互通建設活動中不斷完成,必然離不開對絲路審美文化的重新梳理與激活。同時為構建新型全球化、建設基於文化多樣性基礎上的人類文明共同體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國人歷來就有「四海一家」「天下為公」深厚綿長的傳統文化,也有協和萬邦、和衷共濟的民族共同理念。這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由苦難、戰爭、衝突、和解而獲得的珍貴的集體記憶和國家記憶。從某種角度來看,人類文明共同體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物質的、經濟的、生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人類文明的互鑒則反過來滋養、豐富和提升全人類的生存和幸福。

目前「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已得到我國的強力推動,且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積極響應,這樣一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無疑對絲路審美文化的發展來說是難得的機遇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如何加強絲路審美文化之間的中外互通?

金元浦:文明互鑒,尋找各國各地絲路審美文化之間差異中的共通點。

第一,做好絲路審美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梳理工作。只有通過闡釋好過去,才能為未來提供方向。絲綢之路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文化資源,是沿線各國共同的文化記憶,不僅在歷史上對它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時至今天,這些資源也依然持續發揮作用。因此,要推進絲路審美文化的中外互通就首先要釐清絲路存在哪些審美文化資源,哪些資源是通過中外互通形成的,以及歷史演變中存在何種變化等問題。這既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激活文化遺產以服務當代世界發展的需要。

第二,探索絲路審美文化現代轉化的路徑。要激活古老的絲路審美文化遺產,除了進行必要的挖掘和梳理工作,還要探索如何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重新加以利用,並重構其價值。文化遺產現代轉化的路徑是多樣的,而且與技術水平、消費取向、產業發展、國家政策等因素密切相關。不管是以產業形式,還是以服務形式,不斷革新思路,並在生產、運營、推廣層面創新才是活化絲路文化遺產的關鍵。

第三,推動絲路審美文化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絲路審美文化要不斷適應當代的審美品味和市場需求,就要改革其供給模式和內容。從目前的絲路審美文化發展來看,旅遊、展覽、節慶、藝術品等依然是絲路審美文化生產的主導形式。但在文化消費激烈變化的語境下,這種態勢顯然活力不夠,急需結合新的生產方式和大眾審美品味調整其內容供應。

第四,儘快搭建中外審美文化貿易平台。從當代審美文化構成來看,絲路審美文化是一個資源豐富但開發較少的地帶,儘管存在各種遺產保護合作和旅遊促進組織、機構等,但真正能服務於絲路審美文化貿易「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平台則少之又少,能扶持絲路審美文化創新發展的平台也不多。因此,全面、系統的平台建設是亟待進行的。

第五,完善相關保障機制,維護絲路審美文化中外互通的健康發展。儘管絲路審美文化的中外互通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價值,但實際的中外互通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絲路沿線各國國情並不同,一些國家要麼長期存在政治不穩定情況,要麼審美文化生產及運營上極不規範,各種問題頻發;另一方面,絲路沿線各國的保障機制也並不完善。種種情況加速了實施這一工作的不穩定性。因此,必須進行國際範圍內的合作,從資金、法律、制度等層面提供保障,著力提供一個良好的、規範的絲路審美文化中外互通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國際問題研究》2019年第1期
孔元:戰爭法與歐洲人的世界帝國——科貝特和克勞塞維茨的對話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