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irPower的確失敗了,但這一次它輸得可敬
不得不說,最近這段時間的蘋果的確可稱得上是「流年不利」:先是轉型內容業務的春季發布會遭人吐槽,緊接著又是在與高通的官司遭遇重大挫折,而就在前幾天,又一則噩耗傳來:蘋果正式發表聲明,承認此前發布的AirPower無線充電板因為「質量無法達標」,主動放棄發售。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2017年秋季發布會上伴隨著iPhone X、初代AirPods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3一起誕生的,可能是史上最複雜的無線充電板,在跳票了差不多十八個月之後,最終的結果竟然是以這樣略顯丟人的方式被放棄。對於當前的蘋果而言,這甚至足以讓許多人懷疑其產品開發能力、質量控制水平是否已經大幅下滑…………
打住!如果再這樣寫下去,那我們三易生活也就淪落得和那些成天危言聳聽的「xx公眾號」沒什麼區別了。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決定和大家一起來探索一下,到底蘋果在AirPower上犯了什麼錯,它又真正揭示了怎樣的問題。
首先,你需要知道無線充電的基本原理
在宣布放棄AirPower的公告中,蘋果表示「我們仍然相信未來是無線的,並致力於推動無線體驗向前發展。」確實,即便是如今出師未捷身先死的AirPower,在它剛剛登場的那會,也的確引發了業界震動,甚至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的無線充電新辦法。
為什麼AirPower在它剛誕生的時候被如此看重?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明白,2017年當時的業界主流無線充電方案,到底有什麼毛病?
iPhone X的無線充電線圈
一款簡單的圓形無線充電器內部結構
無線充電的本質是什麼?說白了這是個最基本的初中物理知識:充電器里的線圈將電能轉化為磁場,然後與磁場相切的手機內部的線圈再將磁力轉化為電力——當然,如果你已經忘記了相關的公式、原理,那麼我們可以將它總結為更簡單的兩句話。第一,無線充電本質上基於電磁互感原理,所以效率必然不高,能源浪費(相對於有線充電)更多;第二,要想達到最高的充電速度(最少的浪費),則充電器內部的線圈必須完全正對手機內部的線圈。
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們重新審視上面兩張圖,毛病就自浮現出來了:當一個無線充電器本身表面積很小的時候,用戶為了把手機放穩在充電器上(不至於滑下來),習慣性地都會將手機置於充電器接近中心的位置。此時,無線充電器的內部線圈位置基本正對手機內部位於中心的充電線圈位置,充電自然是沒什麼問題的。
然而,如果充電器再變大一點,問題就出現了
2012年,諾基亞發布了旗下第一代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機Lumia 920,同時為了照顧它的無線充電功能,也帶來了一款名為DT900的無線充電板。
和我們剛剛看到的那款圓形的無線充電器不同,諾基亞DT900採用了面積更大的平板造型,這意味著從用戶習慣的角度上來說,手機既有可能被「橫放」也有可能被「豎放」。看到這裡,想必有些聰明的讀者已經意識到問題了——是的,這就會存在著手機內部的充電線圈可能並未正對充電器中心的可能性。那麼,諾基亞是如何解決這個隱患的呢?
諾基亞的辦法非常粗暴而有效——他們直接在DT900的內部以上下錯開的方式堆疊了多個線圈,這樣一來,無論手機是橫放還是豎放,無論它放置得靠近中心還是靠近邊緣,充電板內總會有一個線圈和手機內部的線圈位置是接近重合的,只要智能地選擇使用位置更靠近的那一個線圈進行電-磁-電的能量傳輸,就能儘可能地提升充電效率,避免無線充電速度太慢甚至是「接觸不良」的問題發生。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蘋果是否有從諾基亞DT900無線充電板的設計中得到靈感。但當2017年蘋果意氣風發地發布AirPower時,他們所想要達成的用戶體驗其實是可以概括為很簡單的幾點的。
首先就是要把無線充電板的面積做得更大,讓它能夠「放得下」iPhone X、AirPods無線耳機充電盒以及Apple Watch這三件套設備,並同時給它們充電。
這張流傳甚廣的圖可以很好地說明蘋果對於AirPower的使用模式構想
其次,蘋果希望用戶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使用無線充電板——無需考慮是不是需要把設備「放正」,無論放在哪裡都能實現一樣高的充電效率。
身為新技術開創者,蘋果這次「雖敗猶榮」
是的,相信大家已經猜到結果是怎麼一回事了——iPhone X和另外兩款外設所使用的無線充電規格並不相同,而蘋果又希望能夠在一塊充電板的任何位置同時兼容三種(線圈)尺寸和功率的無線充電設備。這種偏執狂一樣的功能追求,最終體現在AirPower的設計上,就變成了這樣:
是不是已經暈了?根據設計圖顯示,蘋果在AirPower內部足足交疊了21到24個大小不等的無線充電線圈,為的就是要在大面積的無線充電板上完全消除充電「盲點」,讓自家產品可以實現任意姿勢、任意位置擺放都能有一樣的充電效率的結果。
當然,這麼一搞,AirPower不僅成本奇高無比,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同線圈之間的工作積熱現象非常嚴重,要準確地識別和分派不同線圈不同的充電位置、功率更是遠遠超出了現有的行業技術水平,最終無奈放棄,也就毫不奇怪了。
當然,站在「吃瓜群眾」的角度,我們大可以嘲笑蘋果「眼高手低」、「毫無商業頭腦」,但站在一家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廠商的角度,蘋果之所以能夠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安卓陣營這麼多年,靠的不就是為消費者多考慮一點的風格,靠的不就是寧願增加大量成本也要改善那麼一丟丟用戶體驗的蘋果式產品思維么?
三星的雙頂無線充電設備,放棄任意位置可充電的思路換來大大簡化的設計
固然,蘋果因為錯誤估計了AirPower在工程實現上的難度,導致自身產品跳票、取消,這的確是個無法迴避的錯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卻也成為了整個業界第一個實踐大面積、超多線圈無線充電方案的廠商。想像一下,假使蘋果當時沒有追求大面積無線充電方案,也沒有考慮多設備同時充電,而是主打單設備的無線快充之類更好實現的用戶體驗,AirPower是不是就能如期面世了呢?又假使數年之後無線充電真的迎來了技術突破,有另外的品牌「致敬」如今AirPower的方案將其實現,難道大家就有理由嘲笑蘋果今日的失敗了么?
的確,消費電子市場可以說是「成王敗寇」,但如果沒有極少數廠商不惜冒著失敗的風險也要推進的基礎設計與技術創新,那麼絕大多數只會「致敬」的市場參與者就完全不會依靠自己的腳步前進。從這一點來說,蘋果的AirPower雖然跳票、雖然取消,但它卻確實稱得上是「雖敗猶榮」。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寫字樓風水影響企業發展? 我們發現其中關鍵…
※全新辦公利器 AMD速龍 200GE處理器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