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何以胖為美?知道真相後的人們都哭了
唐朝以胖為美這個現象想必大家早有所耳聞,可以說在中國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唯獨一個唐朝是以胖為美的。
唐朝之前,漢朝大美女趙飛燕,與楊貴妃齊名,史稱「環肥燕瘦」,瘦到啥程度呢?體態輕盈得可作掌上舞,著實牛批;再往前,「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再往前到商朝,一代妖姬蘇妲己,那也是能歌善舞之輩,你說一個胖子抖著一身的肥肉能讓你為之陶醉嗎?往後數,宋元明清幾朝,不管是董小宛還是陳圓圓、李師師,也都個個是小蠻腰;清朝宮女雖說顏值略低,臉上就跟刷了層膩子粉一樣,但起碼身材不會太胖。
唯獨這個唐朝,審美甚是奇葩,對此有人做過分析,說當時以胖為美,其實是體現了盛唐的富貴氣象,還拿歐洲的文藝復興來對比,那也是個開拓創新的時代,所以那時候油畫中的女人是一個比一個豐腴,比如著名的蒙娜麗莎,瞅著就跟奶媽似的。
還有人說是因為李唐皇室有著鮮卑的血統,這是個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以比較偏好豐腴。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游牧生活是比較艱苦的,只有胖一些才能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而且生養健壯孩子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乍一看都有道理,可又經不起推敲。要說體現了盛唐的富貴氣象,那二戰之後那麼多國家經濟都開始起飛,也沒見哪個國家說喜歡大胖子的啊?就拿我們自己來說,這些年國富民強了,可女人們還是整天嚷著太胖了,要減肥。要說游牧民族喜歡胖子,可元朝這裡又說不過去啊。
所以我們還要從源頭上來分析,對體型的審美其實離不開四個因素,那就是健康,繁殖,經濟,以及領袖的影響力。
就前三個因素來說,前面那兩種推測其實都挺在理的。游牧民族生活不固定,對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女人胖一點不但代表著健康,也意味著生育能力更強一些,另外,只有有錢人才能吃得胖,窮人哪有那個條件,所以胖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動亂年代,一個吃貨女人若是嫁給了窮苦人家,一定會被罵就知道吃,家都被你吃窮了;而瘦女人之所以得到窮人青睞,一定是因為吃得少,好養活。等到盛世來臨,窮人們也有資格借自己或是老婆的體型來炫耀了,你說,他們豈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最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第四個因素,領袖的影響力。李唐皇室游牧民族的奇葩審美觀和大亂之後人們炫富的審美需求一拍即合,從而使得以胖為美成了當下的潮流。再加上當時各大文人騷客的推波助瀾,比如李白當年寫《清平調》三首詞時,就通篇都是以雍容富貴的牡丹來比擬豐腴美艷的楊貴妃的,如此這般,百姓自然紛紛跟風效仿。
有人或許會提出疑問,元朝的領袖不也是游牧民族嗎?元朝咋就沒以胖為美呢?簡單,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從小就受漢文化的熏陶,不但重用漢臣,甚至還完整地保留了宋朝的機構和行政官員,他不喜歡胖子。
這就是領袖的影響力。
而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家發現胖並非就一定是健康的,繁殖能力也不在於胖瘦,經濟方面也早就超越了以吃來炫富的階段,現在大家都在炫豪車豪宅,名牌包包等等,你如果還在通過體型來炫富,那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至於這個領袖意見嘛,整個社會體制都發生了改變,皇帝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所以也就不存在了。當然了,不排除有那麼一小撮有個別審美傾向的意見領袖,比如明星,但他們所影響的也只是那麼一丟丟粉絲而已,左右不了大局。
※還敢在鬧市飆車?看宋朝的這幾起案件,再借你幾個膽怕也不敢
※揭秘:誰才是康熙欽點的真正接班人?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