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Science:神奇!發現除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之外的第三種繁殖類型

Science:神奇!發現除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之外的第三種繁殖類型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1949年,年輕的生物學家Victor Nigon在其博士論文中描述了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種線蟲的繁殖。這些線蟲包括Mesorhabditis belari,在這種線蟲中,少量的雄性線蟲是繁殖所必需的,儘管在精子中發現的遺傳物質很少被卵子使用。由此形成的胚胎產生雌性線蟲後代,它是其母本的一個克隆。

七十年後,這種線蟲又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英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證實了Victor Nigon的初步觀察結果,但也指出在9%的情形下,精子中的遺傳物質用於受精,所形成的胚胎會產生雄性後代。雄性線蟲隨後僅將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它們的雄性後代,這就使得Mesorhabditis belari成為一種獨特的例子:雄性不會產生遺傳貢獻,相反,它們被視為雌性的簡單延伸,幫助雌性啟動它們的卵子發育。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3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ales as somatic investment in a parthenogenetic nematode」。

圖片來自Marie DELATTRE/LBMC/CNRS Photo library。

如果雄性線蟲不傳遞其母本的基因,那麼至少它們必須幫助其母本儘可能多地生產後代。只有當雌性線蟲產生的雄性後代幫助它們的雌性後代產生大量胚胎時,這一點才有可能實現。

但是,為什麼這會導致9%而不是2%或20%的雄性後代?通過使用博弈論,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產生9%的雄性後代是一種穩定的進化策略,這是因為這個數量足以確保產生最多數量的雌性後代,而不會在不產生遺傳貢獻的雄性後代產生中浪費太多資源。

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是兩種不同的繁殖類型。在無性繁殖中,僅由雌性組成的物種產生自身的克隆。在有性繁殖中,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在繁殖時進行遺傳混合。Mesorhabditis belari代表了一種新的情形:雄性可用於雌性繁殖,但沒有發生遺傳混合。這些研究人員將探究這種繁殖類型是如何產生的,並通過研究Mesorhabditis belari的基因組來測試這種物種的長期穩定性。

原始出處:

Manon Grosmaire et al. Males as somatic investment in a parthenogenetic nematode.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u0099.

相關活動推薦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即腫瘤細胞產生和生活的內環境,其中不僅包括了腫瘤細胞本身,還有與腫瘤細胞有密切聯繫的成纖維細胞、免疫和炎性細胞、膠質細胞等各種細胞,同時也包括附近區域內的細胞間質、微血管以及浸潤在其中的生物分子。腫瘤微環境長期以來都是腫瘤研究當中一個關鍵和核心的方向,對於認識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等過程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腫瘤的診斷、防治和預後亦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一講將重點介紹腫瘤微環境當中缺氧代謝與血管生成相關的調節分子和信號通路,並為各位聽眾提供在上述領域的主要評價指標作為參考。大家可以訪問CST官方網站腫瘤微環境主題頁面http://learn.cst-c.com.cn/tme,下載相關講座PPT及高清信號通路圖,全面了解腫瘤微環境研究相關知識和CST研究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姜艷芳主任:基因檢測技術指導精準用藥的策略與問題應對
Mol Cell:科學家闡明機體儲存脂肪的新型分子機制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