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坐姿趣談:坐姿不對的話,孟子要休妻,劉邦也要受到批評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及秦漢時期,由於那時還沒有凳子、椅子的出現,所以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鋪一條席子,然後坐在上面會客。
古人席地而坐的時候,一般有兩種坐姿,一種是箕踞[jī jù],一種是跽姿[jì zī]。
箕踞,就是坐在地上兩腿向前伸直,形狀像簸箕那樣的坐法;跽姿,就是長跪,上身挺直,兩膝著地,臀部不坐在腳後跟上,如果臀部坐在了腳後跟上,那種坐姿就叫跽坐。
秦陵出土的箕踞坐姿俑
應該說,箕踞的坐姿是所有坐姿中最舒服的一種坐姿,我們當代人坐在沙發的美人靠上,不常常是這樣的嗎?
但是,在先秦時期,箕踞的坐姿卻是最不合禮儀的一種坐姿,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魏晉之前,漢族人穿衣服的習慣是上衣下裳。裳即是裙,也可以算是袍子,那時人們穿的還不是褲子,所有也就沒有褲襠,當雙腿前伸時,面對客人當然是很不雅的。
孟子就有一個關於箕踞的故事,說的是孟子新婚燕爾,偶然間回房,發現他的妻子在室內獨處時就是箕踞的坐法,孟子看了很生氣,就出去跟他母親說要休妻。
孟母聽後,不禁莞爾,深明大義的孟母趕緊勸解孟子說,你進房前沒有敲門,責任在你,你妻子自己在房裡,想怎麼坐就怎麼坐,孟子這才幡然醒悟,知道是自己過於苛刻了。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還記載了劉邦的一個關於箕踞的故事:劉邦剛開始起兵反秦的時候,有一天,劉邦路過高陽,欲招賢納士,正好有一個縱橫家酈食[yì]其[jī]前來求見,劉邦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
不卑不亢的酈食其看到劉邦這個樣子,直接批評劉邦說道:「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劉邦聞過則改,急忙穿戴整齊後,又把酈食其請到上座,向他道歉後,詢問滅秦策略,酈食其乃獻出攻取陳留,得秦之積糧,再謀天下的計策。
《史記·陸賈列傳》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路賈是跟隨劉邦起事的一位口才傑出的辯士,劉邦命他出使南越,說服尉他(即趙佗)歸順漢朝,尉他開始是以箕踞的坐姿接見陸賈,結果讓路賈一番精彩的說服後,尉他蹶然而起,並向路賈道歉:「居蠻夷中久,殊失禮儀。」
秦陵出土的跽姿俑
箕踞待人失禮更有威脅生命者的,即僅僅是因為沒有起身行禮而繼續箕踞,險些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西漢有個名俠叫做郭解,他手底下有很多門客,有一次他回家,大家紛紛起身躲避,只有一個人依舊傲慢地箕踞坐在地上看著他,惹得有些門客十分不滿,揚言要殺掉那個不講禮數的人。「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踞視之,解遣人間其姓名,客欲殺之。」(《史記·遊俠列傳·郭解傳》)
從以上幾個小故事來看,我們可以確定,箕踞的坐姿在古代是一種非常無禮的行為,大約只有在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放鬆地箕踞而坐吧!
本文參考自:《史記》
※宋代「生子不舉」的陋習:窮人多生子即棄,富人為何也這樣?
※隋煬帝修長城後,洋洋洒洒寫下一首千古名篇,首開唐人邊塞詩先河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