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貌丑」的宮女,被皇帝遣送出宮後,竟影響這王朝400年興衰

一「貌丑」的宮女,被皇帝遣送出宮後,竟影響這王朝400年興衰

古代女子地位並不高,不過也有幾個美人名垂青史,「落雁」王昭君曾代表漢朝出使匈奴和親,維護漢匈兩族穩定發展,正史中對昭君的記載並不多,只是提到過呼韓邪單于臣服漢朝君主,漢元帝十分高興,賞賜大量財物,單于趁機提出想做漢朝女婿,請求統治者能准許,漢元帝在後宮中挑選美女,昭君授命作為和親對象,出使匈奴,單于十分高興:「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實際上根據歷史記載,出使匈奴的並非一人,而是五個人組團前往,至於昭君為何從中脫穎而出,想必是太過美麗,光芒蓋住了其餘人,因此傳到後世,就只剩下昭君一人出使匈奴了。

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和親的事情不在少數,為了安定邊境,即便是武力超群的大漢王朝也曾「屈尊」送出美女和親,一般來說和親對象都是皇家公主,此次與匈奴之間聯姻,漢王朝卻沒有派出皇族成員,而是在後宮中找了幾個人,包括昭君在內,這五人都是「掖庭待詔」,掖庭則是宮女居住的地方,可見這些人的地位並不高,因此後世對此事記載並不多,反映出了史學家並沒有十分重視這件事。

《漢書》作者班固,家道中落,父親死後,生計十分困難,社會地位急劇下降,作為普通人,班固雖然繼承父親遺志在《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不過班固的社會地位決定不能用過多筆墨描述皇家經歷,否則會引起統治者反感,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漢書》中僅僅記載了匈奴單于來朝,為表忠心提出聯姻想法,皇帝同意後,選定女子送往匈奴,除此以外並沒有過多描述與評價,可以說文字精簡到了極致,《後漢書》中,結合各方記載,相對詳細的描述了王昭君的來歷,「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這段記載出現在400年以後的南北朝時代,是否真實有待考證。

結合各種資料可以發現,王昭君生於南郡,本是「良家女子」,這裡的「良家」指的是一個特定的社會階層,這些人擁有各自的資產,從事「正當行業」,古代重農抑商,農業發展被視作社會根基,因此「正當行業」就是農業,除此以外商賈、醫學家等人都不能稱作「良家」。

家境富足、從事農業生產的「良家」,甚至能免除一定賦稅,宮中選拔而來的秀女大多都是「良家」,這是官方對昭君的記載,除此以外還有許多野史記載,說道王昭君生於湖北寶坪村,那是一個僻靜、秀美的山村,據傳王昭君父親40多歲時才有了這個女兒,老來得女,昭君被全家人視作掌上明珠,昭君自幼天資聰慧,長大以後姿色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昭君的美貌順著家鄉的溪流,傳到了大都市長安,南郡選秀女的時候,昭君拔得頭籌入宮。

漢元帝下旨入選之人,選擇良辰吉日入宮,家人十分不舍,不過「聖命難為」,只能告別父母入宮,這些都是野史記載,其中有許多矛盾之處,例如在另一則故事中,卻說昭君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從小就知書達理,長大以後姿色過人,加上幽嫻貞靜,小小年紀名聲就傳遍了全國,求親之人絡繹不絕,不乏一些身世顯赫的世家子弟,對此父親王穰並沒有動搖,碰巧漢元帝下旨選良家女子入宮,父親與昭君商量以後沒決定送她入宮。

昭君仔細想過,覺得「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所益」,父母養育之恩無以為報,既然總會嫁人,何不入宮去,如果運氣好被皇帝看中,豈不是自己的家族都會因此沾光,也能報答父母的恩情。

公元前36年,王昭君淚別父母,登上前來迎接的官船,過長江至襄陽,沿著陸路北上,抵達長安,古代交通十分不便,襄陽作為去長安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重點駐防的地點,昭君就是從此地進入長安。

入宮以後昭君被封為掖庭待詔,掖庭就是宮女居住的處所,待詔則是等待皇帝召見,一如皇宮深似海,這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美女,昭君就是其中一員,等待著皇帝駕臨,事實上直到出宮之前,昭君從未見過皇帝。

難道是昭君的美貌到了宮裡就不那麼出眾了嘛?並非如此,昭君依舊美麗,只不過在茫茫後宮中像昭君一樣的女子數不勝數,他們都在翹首企盼著皇帝,畢竟皇帝只有一個,為了得到見面的機會,她們用盡辦法,不斷打探皇帝喜好,用各種方法吸引皇帝注意,然而漢元帝並不是沉迷女色之人,女人實在是太多了,一個一個見面根本不現實。

據說為了縮短女子們等待的時間,宮裡面會有專門的畫師,把每一個女子的相貌臨摹下來,呈獻給皇帝過目,許多宮女都認為這是一個絕佳機會,紛紛出錢賄賂畫師,目的就是為了花師能把自己畫的漂亮一些,引起皇帝主意。

昭君姿色出眾,難免有一絲傲氣,對此嗤之以鼻,絲毫不理睬畫師,於是乎畫師心生恨意,故意把昭君畫的相貌醜陋,關鍵還在畫像眼角處點了一顆「夫落淚痣」,又稱「喪夫痣」,面相中解釋人臉分為天、地、人三才,預示婚姻家庭,左眼下方有痣是大凶之兆。

從此可見畫師用心險惡,按理來說畫師只要把昭君畫的丑點就算了,為什麼會點上一個要命的痣呢?據說是皇后曾有緣見過昭君,被昭君的美貌嚇到了,擔心皇帝見到昭君以後會心生別戀,自己地位不保,於是就命畫師故意醜化昭君。

入宮整整待了四年多,昭君一次也沒有見過皇帝,如果不是匈奴請求和親,昭君或許會在深宮中孤獨終老,很多人都為昭君感到惋惜,遠離家園,獨自一人前往匈奴,不過反過來想,至少這樣還有重見天日的機會,不至於苦苦等到白頭。

種種原因導致昭君出塞時,皇帝才發現後宮中還有這樣一個美女,據說漢元帝曾想反悔,把昭君留下,只不過君無戲言,只能放任美女遠走,昭君出塞以後,帶去了中原的先進文化,規勸單于不要肆意發動戰爭,為兩族人民的和平團結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果沒有這個小宮女的貢獻,大漢王朝很難有400年的興衰榮辱,王昭君雖為弱女子,但在這一點上,她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漢書·匈奴傳》、《漢書·元帝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此人堪稱「第一猛將」,以一己之力改變兩朝歷史,至今被人稱讚
太子眼看餓死,此人割下腿上肉說:吃點肉,太子登基,此人自殺了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