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無知無畏?「迷之自信」?擺脫這種達克效應你可以這樣做

無知無畏?「迷之自信」?擺脫這種達克效應你可以這樣做

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同事的報告做得雜亂無章沒有重點,我隨便做做都比他好」;每一個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比大多數人要高;加入網路罵戰時,總認為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對方都是鍵盤俠……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有個心理學原理或許可以解釋——


達克效應:越無知的人,越自信

1999年,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們讓84位康奈爾大學的本科生回答了20道語法題,隨後讓他們評估自己的語法水平。結果發現,真實成績最差的那10%的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語法水平應該可以排進前1/3。這一結果說明,越是無能的人,反而越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他們同時進行的其他幾項實驗,也都得到了相似結果。這種現象,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或「達克效應」。

無知無畏?「迷之自信」?擺脫這種達克效應你可以這樣做

「達克效應」的形成原理並不複雜:在某個領域能力差的人,往往缺少對這個領域全面而深刻的認知。因此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也不知道別人比自己優秀在哪裡,所以才產生了一種迷之自信,沉浸在了虛幻的優越感中。

無知無畏?「迷之自信」?擺脫這種達克效應你可以這樣做

當一個人從零起步,剛剛踏入某領域時,經常會進步神速,在這一階段,人往往容易產生「迷之自信」。隨著學習的繼續深入,大多數人會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經歷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後,才終於對自己的能力有較為準確的認識。

其實,每個人初入職場或者開始獨立生活之初,都是「小白」,要想迅速地成長和成熟起來,我們需要——


記住三點建議,告別「迷之自信」

如何讓你的自我評價變得更加準確,專家給出以下3點建議:

首先,每當你對自己作出評價時,都要有意識地分析一下評價是否存在「高估」的因素。「認為自己優於一般人」,是大多數人會有的反應。不過,如果在面試時,覺得自己肯定能打敗其他所有競爭者時,你可以停一停,問問自己,「我的這個判斷是準確的嗎?」「有哪些事情可以來證明我的這個判斷?」再比如,當你在做某件事情感覺良好時,你可以回想一下,「我過去是否在相似的事情上有過失誤?」「我的第一感覺有根據嗎?過去有過類似成功的事情嗎?」如果持續地這麼做,長此以往,你的判斷會越來越貼近自己的實際情況。

其次,你還可以適當地通過其他人的判斷,來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可以多問一問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真實看法和客觀評價。比如,在工作中,可以問問同事和上級;在生活中,可以問問家人和摯友,在學習上,多問問老師和同學。這些在你身邊,和你關係親密、了解你熟悉你的人,也許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你的真實情況,從而為你提供更加準確的判斷和建議,避免讓你掉進盲目自信的困境中。當然,你也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比如一些專業的量表、測試等等,通過測評打分來作為對自己評價的參考。這些客觀的方法,都可以讓你更加準確和科學地認識自己。

無知無畏?「迷之自信」?擺脫這種達克效應你可以這樣做

第三,你需要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像我們說的,無知的人之所以會盲目自信,是因為能力和知識本身的局限,還不足以讓他們看到自身的不足。那麼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成為一個必選項了。而在提高自身能力和知識的過程中,你也會慢慢地、在心中構架起一個更加準確、更加客觀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從而讓你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充分的認知。

(楊琛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醫生用上「神比喻」,與患者溝通起來事半功倍
醫院的神經內科都管哪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TAG:大眾衛生報 |